寻路红色体育⑥ | 红色体育最大的“硕果”:延安“九一”扩大运动会
2021-12-21 10:56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这次运动会在红色体育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为新中国成立后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期采访位置(红星标志)示意图

“民族的健儿,革命的勇士。来!咱们一显好身手。叫国际强盗血腥的法西斯,在我们面前发抖!爬山的登高峰,赛跑的占前头,射击的瞄好准,投弹的猛力投……”在慷慨激昂的《九一运动会歌》歌声中,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甚至是红色体育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运动会——延安“九一”扩大运动会,1942年9月1日在延安文化沟青年体育场隆重开幕。

这次规模庞大的运动会期间,还通过了“定九九为体育节”的决定,毛泽东同志为此专门挥笔题词:“锻炼体魄,好打日本”,发表在9月9日的《新华日报》上。

这次运动会在红色体育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为新中国成立后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期视频版请点击收看↓↓↓

一次运动会,两个主赛场

延安,革命的圣地。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同时也是红色体育发展和成熟的13年。1942年9月1日至6日召开的“九一”扩大运动会,是红色体育发展到顶峰时结出的最大“硕果”。

1942年延安“九一”扩大运动会中的游泳比赛 陕西体育博物馆供图

初冬时节的延河,早上刚结了一层薄薄的冰面,到中午就完全化掉了。老延安城北门外,王家坪革命旧址西侧,宏伟的延安革命纪念馆沿延河北岸而建,与纪念馆隔河相望的就是文化沟口,也就是当年“九一”扩大运动会开幕式举行所在地——延安文化沟青年体育场。如今,这片体育场已不复存在,周边最大的空地,是延安中学的体育场。

延安大学红色体育文化工程技术中心执行主任杨学达副教授介绍,延安东关机场体育场和文化沟青年体育场,一起构成了延安“九一”扩大运动会的赛事主场地。

延安大学红色体育文化工程技术中心执行主任、副教授杨学达

东关机场体育场坐落于延安城区的东边,平日里主要为各单位训练、运动使用。飞机场场地状况非常好,但当时少有飞机起落,后来这里逐渐演变为延安时期最大的体育场地。“九一”扩大运动会的田径、足球等大型比赛项目就在这里举行。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实地寻访发现,如今飞机场已经改建成了城市广场,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和延安市文物局还在此建立了延安飞机场旧址纪念碑。

而文化沟青年体育场在赛时承担的项目更多,这座体育场在1940年由延安体育会第一任主任李导设计建成。李导在这里修建了一个篮球场、两个排球场、一个障碍场地以及跳高、跳远、铅球、单杠、双杠、吊环、木马、石担和石锁等场地各一处,同时利用天然存在的土包,修建了一个看台和司令台。“青年体育场是当时较为规范的体育场,从建成起就成了当时体育活动的中心。”杨学达表示。

延安飞机场旧址

“和现在相比,当时延安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运动会的场地是很简陋的。”延安市体育局副局长魏勇告诉记者,“比如游泳场地,就是在延河边上,随便找一块比较宽阔的水域,测一下水深达到一定的标准,就成了我们的游泳池。”

名副其实的“扩大运动会”

场地有了,选手呢?

1942年6月21日的《解放日报》刊登了题为“朱总司令等发起扩大运动会,欢迎各抗日根据地及友军、友区派运动代表来延安参加”的专文。朱德总司令发出号召,为“支持反法西斯残酷的战争与繁重的革命工作”,“广泛开展国民体育运动”,“使每一个国民应该有强壮的体魄,方能担负起繁重的抗战救国工作,建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发起筹备“九一”扩大运动会。朱德任大会会长,贺龙、柳湜任副会长。

陕甘宁边区各署、市、县都积极踊跃地参加报名和训练,延安各机关、学校、工厂、部队的代表也都被动员起来了,甚至远在晋西北的八路军120师也派出代表队前来参赛,这让“九一”运动会成了名副其实的“扩大运动会”。参加运动会的代表来自各个民族,汉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苗族、藏族甚至还有反法西斯同盟的日本人士。最后确定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多达1388人,创造了革命根据地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人数之最。赛前,各单位都想方设法督促运动员们训练,因为大家都想在中共中央所在地获得好成绩。

1942年延安“九一”扩大运动会中的排球比赛 陕西体育博物馆供图

9月1日,运动会开幕,气氛热闹非凡,几乎所有延安人民都跑来观看盛会。“那天,秋高气爽,满山青葱翠绿,这是延安最好的时光……广场上,人山人海,一队队各色的旗帜,引导着体育健儿走进了用柏树枝和野花扎成的门楼……1300多名男女运动员,身着灰色、黑色、白色服装,胸前绣着各种文字图案,踏着矫健的步伐,神采奕奕地绕场一周。”当时参加了女子50米比赛的刘明学老人,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这样描述道。

开幕当天,朱德总司令致开幕词,他在讲话中提出,希望体育运动成为普遍与经常性的活动。随后,朱德和贺龙分别为本次大会题词“运动要经常”和“体育运动军事化”,均由《解放日报》发表。

1942年6月21日《解放日报》号召参加扩大运动会专文

延安革命纪念馆讲解员张持告诉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在参赛的选手中,有抱着孩子的母亲运动员,有驰骋沙场的骑兵,有从边区各工厂选拔出来的工人运动员……大会为参赛选手准备了西红柿和煮鸡蛋以补充体力。比赛中,许多运动员穿着自制草鞋参加竞技,有的甚至光着脚跑完10000米。

延安革命纪念馆讲解员张持在馆内向羊城晚报记者讲述“九一”扩大运动会的故事

男子百米成绩达到12秒

“九一”扩大运动会比赛项目之丰富,也令人赞叹不已。张持介绍说,除了篮球、排球、田径、游泳等常规项目,大会还设有军体项目,包括负重爬山、爬障碍、掷手榴弹、射击、刺杀等。此外运动会还增设了网球、足球、棒球、小足球、赛马、跳水、武装渡河、举重、单双杠和体操等表演项目。

杨学达告诉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鲁迅艺术学院的武术表演很耐看,全场为之喝彩;骑兵团的骑术表演让人耳目一新;民族学院蒙古族运动员的摔跤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各种表演项目精彩纷呈,让陕甘宁边区人民过足了眼瘾。

除了表演项目,运动员们在正式比赛项目更是争得难解难分。据曾参加此次运动会的李树槐老人回忆:“那次大会,在训练、营养、设备等条件都不成熟的情况下,仍有运动员达到了男子100米12秒、跳远6.1米、铅球18.24米的好成绩!”

延安革命纪念馆

刘明学老人后来回忆起夺得女子50米冠军的情景时,还是难掩兴奋:“观看的人群很拥挤,警卫员同志逼着观众让出跑道,裁判员大声呼喊:‘各就各位,预备’,随着一声清脆的哨声,我们一个个像离弦之箭,向着终点冲去。我第一个冲断绳索,我的心都快要蹦出来了,激动啊!高兴啊!著名的摄影大师吴印咸同志立即跑到我面前,向我表示祝贺,并为我拍下了一张最珍贵的照片,我一直保存至今。”

这次运动会不仅赛出了成绩,还赛出了友谊。《解放日报》在对“九一”扩大运动会进行报道时,刊发了“革命友谊精神可嘉”的一则特写:“兴华对电工,双方都是工人队,在篮球赛中,双方充分表现着友谊的精神,碰了对方一下,马上握手道歉,双方略跌一跤,赶忙上前慰问。比赛之中,却又当‘球’不让,互展己长,好几次当自己犯规而裁判员尚未发现时,就连忙停下球来,听候裁判。这种运动道德和革命友谊的精神,值得称道。”

《解放日报》“九一”扩大运动会特刊

1942年9月5日,运动会结束前一天,《解放日报》推出延安“九一”扩大运动会特刊,整版报道运动会的空前盛况。大会于9月6日在文化沟八路军大礼堂胜利闭幕,并通过了“定九九为体育节”的提议。 

有学者指出,延安“九一”扩大运动会的举行,充分展示了陕甘宁边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怕困难、英勇奋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策划 | 陶   勇
统筹 | 赵亮晨 林本剑
采写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魏超然 柴智
摄影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喻
责编 | 郝浩宇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