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 通讯员 李巧 卢淑珠
近日,记者在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深源村、一六镇钟屋村、必背镇新安村等地走访时发现,村民房前屋后的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等“四小园”环境整洁雅致,一些“高颜值”的村还成为小有名气的“网红村”,吸引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村容村貌的变化,还要从今年5月说起,当时一场以农村“四小园”建设为主题的擂台赛在乳源拉开序幕。全县9个镇,每个镇两个村小组自愿申报参加比赛,比赛内容包括“注重合理规划、注重风貌整治、注重乡风文明、注重长效机制”等。
乳源县委副书记谢向军告诉记者,通过搭建乡村擂台,乳源县组织各镇围绕农村“四小园”建设四大方面的具体内容进行比武拉练,现场察看评比,看亮点、看变化、找差距、摆问题,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等方式,不断改善乡村生活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为提高各村小组积极性,乳源统筹资金800万元用于农村“四小园”建设和奖补资金。为达到“花小钱办大事”“把钱花在刀刃上”的效果,当地还按照每村不高于30万元进行配套,并准备135万元专项奖补资金奖励擂台比武胜出单位,有效激发各镇村小组的参与热情。
经过各参赛单位6个多月用心用情用力用智用功的打造,目前18个参赛村小组以全新的面貌亮相在比武场上。通过比赛,各镇形成可供推广的宝贵经验,其中一六镇东七村委钟屋村小组就因为表现突出,位居比分排行榜前列。
驻一六镇东七村委的第一书记宋卓贤告诉记者,钟屋村有40户139人,自己初到钟屋村时发现,当地的人居环境令人堪忧,房屋破损残旧、道路坑坑洼洼、污水横流,村庄杂草丛生、鸡鸭满地跑,“改造空间大,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
如今走进钟屋村,呈现在人们面前的,犹如一幅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美丽田园风景画。一幅幅妙趣横生的墙彩图案,或展现当地民俗风情,或弘扬新风正气,或传播红色文化,或歌颂传统美德。村民们或在田间勤劳耕作,或在村居间悠闲散步。
对于一六镇钟屋村人居环境质量大幅提升的具体做法,乳源县委农办常务副主任郭桂运表示,一六镇采取“党支部+工作队+村民理事会+乡贤+村民代表”工作模式,激发外出乡贤、村民参与家乡建设热情,充分利用驻镇工作队资源,集多方智慧研究村内花草、果树蔬菜种植的品种,积极协调“四小园”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实现了空地变绿地、村道变绿道,房前屋后变美丽的建设目标。
谢向军认为,通过开展擂台赛,打造一批美丽乡村风貌示范带、美丽乡村和美丽庭院,推动农村环境从干净整洁向生态美丽宜居迈进,美丽乡村从“一处美”到“处处美”蜕变。接下来,乳源还将结合农村精神文明和农耕文化建设,突出家庭和群众的主体作用,扎实推进家风美、人品美、居室美、庭院美“四美家庭”建设,持续开展优秀家庭评选工作,以乡风文明建设促进乡村文明建设,使村容户貌更美,使民风民俗更朴实,提高群众精气神。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贺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