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聪 郭思琦 张闻 高焓
海报/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思琦 周聪
【开栏语】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创新之道,唯在得人。
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在南粤大地鸣锣击鼓,激起博士后群体的创新潜能、释放博士后创业活力。赛场上,他们争当主角,勇挑大梁,赛场外,他们投身科研,展现新时代年轻人精神面貌。
精研科技就有前途,持续创新就有希望,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博士后群体,正在成为广东创新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大赛期间,羊城晚报·羊城派将聚焦青年博士后,讲述他们的故事,展现他们的风采。
“定制化”培养一只适合于实验的小白鼠需要多长时间?按照传统的方法,现有的动物模型制备技术需要经过繁育和筛选阶段,因此制作周期长,至少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
在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上,来自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以下简称“生物岛实验室”)的“90后”博士后孙骄杨提出:通过“新一代动物模型制备技术”,只需要35天!
孙骄杨出生于1994年,今年刚刚进站。她表示,通过运用四倍体技术,使被编辑过的干细胞发育成为一只完整的小鼠,可将建模时间缩短至35天。相对于受精卵注射等制备小鼠的常规技术,具有可绕开繁育步骤、快速大量制备纯合精准小鼠的优势。
孙骄杨说,这种技术周期短、成本低,制备过程更简单更快速,在未来的医药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有利于促进生物医药领域的整体产业升级,同时可以实现快速响应紧急的生物安全事件。
动物模型指的是可以模拟人类疾病表现的动物,在医药学领域的研究中需要借助于动物模型,以便认识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研究防治措施。
“战胜疫情的终极奥义就是疫苗。”据介绍,无论是疫苗制备还是药物筛选,都需要经过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在合适的动物模型上做实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广州健康院的科研人员仅用了35天就成功获得了表达人的新冠病毒受体ACE2的人源化小鼠,为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孙骄杨解释说,他们利用了四倍体技术一步到位,大大缩短了研发时间。
据悉,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中,这一技术便派上了用场。孙骄杨与团队在35天内,制备出500多只有效的人源化ACE2小鼠模型用于国内多家单位的新冠肺炎药物筛选、抗体中和实验,有力地支持了新冠疫苗和药物的研发。
在现场,评委们对于孙骄杨的项目介绍频频点头。孙骄杨表示,“这个项目是我博士期间的课题,我希望我的课题能够继续延伸下来好好落地。”孙骄杨说,毕业的时候也遇到了高薪企业招揽,但觉得自己还是更喜欢科研,于是进入博士后工作站潜心继续课题研究。
“下面想继续优化产业体系,并持续技术创新,最好是能建立起一整套产业链体系……”对于未来,孙骄杨充满了信心。
“这边的年轻人科研创新氛围很浓厚。”孙骄杨说,粤港澳大湾区是科技创新的前沿地,地处其中的生物岛实验室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能够推动自己科研工作以及成果转化。(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