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 | 当代岭南花鸟画中坚集体亮相广东省文化馆
2021-12-18 21:00 羊城晚报•羊城派
本次展出作品力图呈现新时代岭南花鸟画艺术最新成果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绍杰 通讯员 曾剑平

12月18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省文化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2021年“在粤”系列活动第三期:“姹紫嫣红——新时代岭南花鸟画精品展”在广东省文化馆一楼展览厅开幕。

展览由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广州美术学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梁江担任学术主持,展出林蓝、郑阿湃、潘小明、许敦平、黄战生、谢少威、杜宁等7位岭南花鸟名家的40余件新时代岭南花鸟画作品。

本次展出作品风格各异题材广泛,既有精微富丽的工笔重彩,又有挥洒怡情的水墨写意,力图呈现新时代岭南花鸟画艺术最新成果。(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这次广东省文化馆举办的美术展览,是我们美术工作者的一次全新的尝试。”广东画院院长林蓝表示,这次展览面对大部分观众都不是来自美术专业领域,如何向广大的人民群众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是新时代美术工作者的职责,“这也使我们的创作在人民中获得更为广阔的意义”。

展览现场

雅俗共赏的艺术门类

让文艺服务人民、让艺术走进生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花鸟画是中国绘画艺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品类,也是最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与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和审美趣味结合最紧密的画种,是雅俗共赏的艺术门类。

在中国花鸟画版图上,岭南占有重要位置。从明代花鸟画大家林良、隔山乡的“二居”到“岭南画派”诸位大家,都以花鸟画为人耳熟能详。

当代岭南花鸟画坛不仅续薪传火发扬光大,呈现出一片繁茂态势,更由于一批批富于创造活力的新人崛起,开辟了新生面。

林蓝《千堆雪》

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高剑父曾开宗明义:“艺术要民众化,民众要艺术化,艺术是给民众应用与欣赏的。”当代岭南画坛名家也继承了这一理念。

“当代岭南画坛作为岭南画派的承接者,既带有强烈的时代感,又蕴藏着鲜明的岭南气息,展现出一种唯真唯美、求实开新的艺术风范与精神气度。”广东省文化馆副馆长郑小阳说。

梁江表示,处于新时代改革开放版图上最具活力的地带,岭南画坛承接着民族文化传统,又承担着适应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诉求的使命,此次岭南7位中青年花鸟名家联袂献艺,生动展示了岭南画坛开拓和发展的灿然景观。

潘小明《风光不与四时同》

画家直接与观众对话

展览开幕后,参展画家们还在展厅举办了“新时代岭南花鸟画创作分享会”,为广大市民群众介绍岭南花鸟画的传承发展历程,并结合自身作品及创作经历分享“为时代和人民放歌”的心得感悟。

“岭南花鸟画从千百年来笔墨传统的长河里走过来,背负着历史传承的责任,同时也传承着创新的基因。”林蓝认为,“守正”与“创新”是一体两面的,“守传统之正,创时代之新”当成为每一位中国画家的责任。

林蓝与观众分享创作体会

广州画院专职画家、美术馆馆长潘小明认为,画家要做到守正创新,离不开跟广大人民群众的交流互动,本次展览向市民普及中国画的基础审美知识之余,也给画家直接与观众对话的机会,有利于拓宽新时代岭南花鸟画的可能性。

身为美术教育一线的从业者,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画学院书记兼副院长许敦平,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谢少威,结合自身美术教育经历探讨花鸟画家坚持弘扬正道、追求德艺双馨的心得体会。

许敦平表示,美术教育必须从源流与经典着手,并且在具体教学与创作过程中,将作品的社会性与时代性联系贯通。“画画是要画给大家看的,我们必须要走进民众之中,才能获得创作的滋养。”谢少威分享道。

郑阿湃《赤苞花》

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岭南花鸟画家的使命与担当。广东画院专职画家杜宁表示,通过作品去表现新时代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气魄与审美趣味,是一个画家的责任担当。

“我们有责任好好利用手中这支画笔,讲好中国故事、广东故事、湾区故事。”洛克南方美术馆馆长黄战生补充道。

展览将持续到2022年1月8日。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李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