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纸无声诉风云!暨大师生参观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文献展学党史
2021-12-18 06:57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让昨天的历史走进了我们的心中”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通讯员 季轩 实习生 洪佳恂
图/学校供图

“这次文化名人救援大行动,是中华文化事业与文化精英的获救与保存,更是宁死不屈、百折不挠的中华民族气节的传承。”

近日,暨南大学文学院党委组织师生前往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参观“故纸无声诉风云——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胜利80周年文献展”,旨在进一步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文学院师生合影

故纸无声诉风云,馆内各类实物文献似在静静地向世人展现那一段历史。1941年12月,日军侵占香港、大肆搜捕在港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

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周恩来关于紧急开展营救工作的指示和部署下,香港党组织、广东党组织和东江抗日游击队相互配合,抓住日本侵略军强制推行“归乡运动”的机会,设计转移路线,“凝心聚力,千里营救”。大营救共救出800余位文化精英,他们的成就遍及文学、政治、经济、出版话剧等领域,他们的获救为新中国保存了重要文化力量。

暨南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魏霞介绍,参观文献展是将思政结合专业课程教学的创新式拓展,意在更好地把专业课程与党史学习教育、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起来,让同学们从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把青年使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

参观由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教授张丽军带队,张丽军向学生们表示:“抢救出的文化名人对香港作出了巨大贡献,如戏剧家于伶到香港组织戏剧演出活动,推动香港文化艺术的创造与繁荣。这些文化名人在广东韶关支持高等教育事业,到了广西促进了桂林文化城的形成,对中国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的文化战线作用。”

张丽军老师讲解

参观结束后,张丽军由当年那群文化精英“从哪里来”“获救后到哪里去”这两个问题出发,鼓励同学们继承先辈们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努力增长才干,成为行业里的优秀人才,为祖国贡献力量。

“专业学习是书本教育、凝固的历史教育,因此,要走出课堂,从广阔的社会和生动的实践案例中,寻找专业教育的多种路径,才能让那些文学史中的作家活起来。茅盾、柳亚子、洪深、于伶等作家在文化名人大抢救中的文学书写,情真意切、生动感人,让昨天的历史走进了我们的心中。”

近30名同学参加了本次活动。2021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学生罗鑫玥分享道:中国共产党在危急时刻不仅从武装层面护国,而且也保护了文学艺术。及时营救了柳亚子、宋庆龄、茅盾、梅兰芳等文化名人,为我国的文学艺术发展保留了火种和命脉,在岭南两广地区传播和弘扬了如戏剧、话剧等优秀艺术形式,为岭南两广地区的艺术底蕴添砖加瓦,也为岭南地区的教育界输送了大量的精英,为岭南教育做出了卓越贡献。

“此次参观中,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抢救’文化名人柳亚子、梁漱溟、萨空了等人所作出的努力,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文化的重视。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才能够在那么艰苦困难的条件下给后来的中国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财产。”2021级中国古代史专业学生邹生琴表示。

师生参观文献展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在最艰难困苦的时期,一批爱国进步人士举起了抗日救亡的大旗,为中华文化事业留存珍贵薪火。而在他们举旗站稳的背后,更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作为最坚实可靠的后盾。”2021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学生晏雨柔说道。(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崔文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