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 磊
图/广东省作协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14日上午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在与会代表中持续引发强烈反响。
12月16日,广东文艺界代表继续畅谈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收获与感想。(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广东省作协原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 廖 琪:
聆听习总书记有关“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论述,深有感触,倍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文化自觉,就是要我们作家时刻担负起历史责任,自觉为我们民族、为我们国家、为我们党分忧;文化自信,就是要开天辟地,敢为天下先。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为广东文学40多年来的发展,感到自豪和骄傲。
广东作协副主席、深圳报业集团原副总编辑兼深圳晚报总编辑 杨黎光:
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学艺术工作者提出的五个希望,对我感触颇深,尤其是第三点希望,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我作为一个报告文学作家,在报告文学创作中也在努力的改变自己,也在努力的去涉及不同的领域,同时也努力在文体方面有自己的追求。
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广东省作协主席团成员、东莞市作协主席 陈启文:
总书记深刻指出,文艺创作是艰辛的创造性工作。练就高超艺术水平非朝夕之功,需要专心致志、朝乾夕惕、久久为功。一是要扎扎实实深入深入,从深入到深入,将生活素材转化为创作精神资源。
第二是要下真工夫,练真本事,求真务实,如此才能倾注心血,进行艺术创造,真正的艺术创造。三是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也要自觉的塑造自己的灵魂,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人格境境界。
广东省作协副主席、北师大珠海分校教授 陈继明: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宏森书记的讲话,都提到了“文化自觉”和“中国故事”。作为作家,有没有文化自觉很重要,首先则是能否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而中国故事应该是把中国历史和中国现实放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文明的语境下去观察、去思考、去书写。书写中国故事,表达中国气派,是中国作家的当然使命。
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广东省作协副主席 林俊敏:
我最深的感悟主要有两点。第一是习总书记对创新的期许,创新的手段是为内容服务的。我们必须在正确的内容方向的指导下,才能用创新的手段来展现出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第二个是总书记对青年的期许。总书记说青年是文艺事业的未来,只有青年强起来,我们的文艺事业才能最终强起来。
广东作协主席团成员兼副秘书长、文学院院长 魏微:
总书记的讲话既高屋建瓴,又具体贴切,对文艺工作具有针对性,指导性。比如他说到文艺工作要坚持守正创新,创新是文艺的生命等,这些话对文艺界有很大的启发。当代文学虽然不乏精品力作,但泛泛而言,我们在文学的表现形态,表达方式上还不够多样,不够丰富,有程式化倾向。这些都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创作中加以修正。
广东省作协副主席、《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主编 贺仲明:
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三个方面。一是文学需要关注时代,与时代密切相连。二是文学要关注人民,人民是总书记讲话的另一个中心。三是强调文学道德品质修养。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文学界应该从自己开始要求。
广东省作协主席团成员、珠海市作协主席 卢卫平: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文学是什么、文学创作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我觉得宏森书记的工作报告中也把文学是什么、写什么、怎么写说得非常清楚。文学最大的敌人就是陈词滥调。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如果是有抱负一定要写下去,必须有海量的阅读,必须有坚持的阅读,阅读的这种能力某种意义上讲决定了你的鉴赏力,而鉴赏力就决定了你的创造力。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