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笔!白云区送出“美湾九条”惠企大礼包
2021-12-15 13:20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白云区发布了《白云区促进“白云美湾”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符畅
通讯员 陈亮嘉、 白云区美湾办

白云区欲打造千亿级美丽健康产业集群,出炉与之配套的政策一直都备受企业期待。

今年12月初,白云区发布了《白云区促进“白云美湾”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简称“美湾九条”),提出从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支持企业集采原料、支持企业培育品牌、支持企业开拓市场、支持企业培育人才、支持产业配套服务机构落户发展、保障企业发展空间、进一步优化产业生态、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等九个方面,给予“白云美湾”产业以政策扶持。

创新型企业受青睐

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放在了重要位置,相对应地提出三项措施,同时在培育人才上给予助力,显示出了白云区希望通过惠企政策,鼓励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明确决心。

“美湾九条”提出,为国内外知名高校、研发机构、专家团队在白云区设立独立运营的研发机构,提供拎包入住条件和前期运营经费补助。

其中,企业与各高校、研发机构、专家团队在白云区设立的研发机构合作开展研发业务,对企业取得并已投产的研发成果,最高可按其取得总成本的10%给予扶持资金。企业实行数字化升级改造,对符合条件的数字化升级改造项目,按企业使用服务总费用的一定比例,给予智能制造服务政府扶持资金。

而在支持企业培育人才上,白云区将建立高级管理人才指标体系并进行评比,对优秀档次的企业授予“白云美湾年度优秀人才示范企业”牌匾,对排名前十的优秀档次企业给予模范企业扶持资金。此外,还将对企业与符合条件的高校、职业技术院校合作开展的人才培养项目,最高可按其实际成本的10%给予扶持资金。

关注企业多方面需求

此次的惠企政策相比以往有不少创新举措,在扶持资金之外,还关注到企业的多方面需求。

在支持企业集采原料方面,设立白云美湾产业发展担保扶持资金池,构建“政企银保投” 合作贷款模式,对企业与白云区原材料集采平台合作开展的原材料集采业务,按实际利息发生额的一定比例予以贴息支持。

在保障企业发展空间方面,包括加大产业发展用地的供应,对被评为白云区重点“四上"企业 和总部企业的企业,给予产业发展所需用地支持;加大白云区属国企可租(售)物业的供应,白云区总部企业、区重点“四上”企业、区其他“四上”企业和区“四上”培育库企业,可租用(购买)区属国企的可租(售)物业,并根据企业承诺或完成的经济贡献情况给予租金(购买)优惠。

在支持产业配套服务机构落户发展方面,白云美湾产业服务体系和执行机制,对白云区“四上”企业,在政务服务、供水供电、 环保改善、金融服务、技术支持、人才服务、财务法律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对被评为白云区总部企业的企业,将由区领导挂点直接予以服务。

力推“白云美湾优选品牌”

值得关注的是,“美湾九条”中提出的“白云美湾”LOGO及“白云美湾优选品牌”,将作为白云区扶持企业培育品牌的重要措施来重点打造。

入选的标准明确为: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且通过白云美湾产品认定规范和负面清单审核的品牌,列为白云美湾优选品牌,准予使用“白云美湾”LOGO及“白云美湾优选品牌”等字眼进行品牌推广,并纳入白云美湾官方推广宣传。

企业名下商标获得国家、省、市驰名商标、重点保护商标等称号的,直接列为白云美湾优选品牌进行管理,优选品牌产品可免费纳入白云美湾综合体验馆进行展示。

除此之外,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且通过白云美湾产品认定规范和负面清单审核的品牌,列为白云美湾A类品牌。A类品牌产品可免费纳入白云美湾综合体验馆进行展示。

对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且通过白云美湾产品认定规范和负面清单审核的品牌,以及被行业权威机构推荐的潜力新品牌,可列为白云美湾培育品牌,该品牌产品准予纳入白云美湾综合体验馆进行展示。

构建优质产业生态

针对产业生态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的扶持举措,是本次惠企政策的一大亮点。

“美湾九条”提出,支持产业配套服务机构在白云区设立独立运营的机构。对符合条件支持的项目给予办公用房扶持资金,参照白云区重点“四上” 企业办公用房扶持措施执行。对于具备稀缺行业资质、行业龙头、企业高度认可的检验检测机构,可由白云区美湾办专题研究给予政策扶持。支持企业在白云区检验检测机构开展检验检测业务,对企业当年符合补贴条件的检测业务给予一定比例的扶持资金。

其余相关措施还包括高水平主办白云美湾"一展会一论坛”,打造为白云美湾品牌活动,提高白云美湾在国际美丽健康产业的影响力。支持企业、行业协会、产业服务机构、高校(科研机构) 等开展专业培训、产业生态研究、行业数据收集、规划及标准制定、企业服务、产业对接、行业评选、项目路演等活动,可由白云区美湾办专题研究给予经费扶持。(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詹淑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