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粤讲粤有古|广州人,苦咸潮久矣
2021-12-14 12:15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今期《粤讲粤有古》带大家一起认识下广州历史上嘅咸潮。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谭铮、李焕坤

最近唔少广州人都为咗水而“头痕”。点解?皆因今年以来,由于降雨少、来水少、蓄水少,东江流域遭遇历史罕见嘅严重旱情,导致今冬明春东江下游三角洲咸潮上溯加剧,广州、深圳等地部分区域供水安全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住喺广州东部嘅部分居民,最近发现水喉水有啲咸,甚至出现供水不稳或停水现象。珠三角水系发达,竟然会有缺水的现象?其实,呢个现象喺历史上存在好耐啦。今期《粤讲粤有古》就带大家一起认识下广州历史上嘅咸潮。

最近不少广州人为水“头疼”。为什么呢?因为今年以来,由于降雨少、来水少、蓄水少,东江流域遭遇历史罕见严重的旱情,导致今冬明春东江下游三角洲咸潮上溯加剧,广州、深圳等地部分区域供水安全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住在广州东部的部分居民,也发现自来水有点咸咸的,甚至出现供水不稳或停水现象。珠三角水系发达,竟然会有缺水的现象?这其实在历史上也出现一段时间了。本期《粤讲粤有古》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广州历史上的咸潮。广州,是一座因水而生的城市。在这个城市里,水道纵横交错,珠江水从广州一路奔腾向海。

但谁能想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饮水问题困扰着广州人。原因在于广州濒临海区,每年冬季枯水期,咸潮便会托起珠江水,大举倒灌入城。最凶猛的咸潮,可以沿着北江往上涌,一直到清远飞来峡。根据《广州传》记录,当时所有的江水、溪水、井水,都变得咸苦难饮。

生活在广州的古代人,为了取得淡水,会到白云山取蒲涧泉水。相传这里的泉水味甘冷异于常流,饮之有金石气。三国时期的交州刺史陆胤,体会到咸潮的危害。他征募民夫,在越秀山东麓挖了一个人工湖,引蒲涧水入湖中,以供冬季枯水期之用。这个湖就是越秀公园东秀湖的前身,初名“甘泉池”。除了取山泉水,古人还会选择深挖井。广州黄埔一条700多年历史的村,名叫“深井村”。话说这个村子原名并非“深井”,而是叫“金鼎村”。

“金鼎”改成“深井”有多种说法。其中一个说法是,旧时金鼎村大多数居民日常用水以河水为主,小部分靠公用地下水。地下水源从山边挖洞打的水井中渗出,此井水清澈甘甜,洁净卫生。因每逢年底,海水咸潮倒灌,河水不能食用,饮用河水的村民就到有井人家借水食用以度咸潮。

感受到地下水的清甜可口,人们陆续挖井取水,久而久之,村中人家大多数都挖有水井。而靠近山边的许多水井,因地势关系,需要约15至20米深的牛绳,才能将水斗吊下放到水里打水。后来村名就改成“深井”了。面对咸潮对生活造成的不便,千百年来,广州人不断努力,开湖泊、挖濠涌、浚河道、修水利,阻挡咸水灌城。2000年夏季,广州西湖路兴建光明广场时,就发现了一座南越国水闸的遗址,面积约有650平方米,是当时发现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水闸遗存。据说,洪水来时,打开水闸,泄洪到珠江;当咸潮来时,放下闸门,阻挡潮水涌入。

随着地理环境的改变,珠江岸线一点点向南延伸,大海慢慢远离广州。到了1905年,广州成立“广东省河自来水有限公司”,开办水厂,修建水塔,广州城区居民的生活用水,逐渐摆脱咸潮的影响。可以说,面对咸潮,我们先辈已经有千百年的经验。因此,面对今冬的咸潮,大家不用过度紧张。望广大市民值此之际,注意节约用水、错峰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节约用水,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部分参考资料来源: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广州传》,作者:叶曙明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羊城晚报资料图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