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广州(国际)城市影像大赛结果揭晓,“潮墟”展映优秀作品
2021-12-13 21:48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大赛旨在号召更多创作者们关注身边的点点滴滴,发现城市之美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朱蕾
图/主办方提供

12月12日晚,“青年眼·发现身边之美”——第三届广州(国际)城市影像大赛结果揭晓,42部优秀作品从632部作品中脱颖而出。

本届大赛还在岭南之窗·潮墟举行巡展,多部优秀作品在潮墟智媒大屏展映,为市民和游客送上一场城市文化视觉盛宴。(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大赛结果揭晓

征集632部作品数量创新高

本届大赛由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州广电传媒集团联合主办,围绕着“青年眼·发现身边之美”的主题,旨在号召更多的创作者们关注身边的点点滴滴,发现城市之美,并借助影视创作的手法表达自己心中的城市印象。

此外,主办方也希望更好地培养影视人才,挖掘出更多更好的城市影像作品。

大赛从2021年8月启动作品征集至10月底,吸引了来自全国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友好城市上百家高校与单位参与,共征集作品数量达到632部,超过前两届大赛总和(第一届236部,第二届296部)。

经多位影视专家、媒体代表组成的专业评审组评审,以及在线投票,最终有42部作品脱颖而出获得奖项,分属超高清组、红色印象组、公开组、学生组等四个组别。另外,还有25名教师获得了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为获奖者颁奖

大赛公开组短视频金奖获得作品《聆听坪山的声音》的主创者表示,“城市的迅速发展会给创作者带来很多的素材,有很多空间探索影视的可能性,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内容层面。”

有业内人士认为,城市影像大赛影响力和传播力不断增大,为更多影视爱好者提供了创意和展现技能的舞台。在疫情的背景下参赛的作品数量和质量都有显著的提升,意味着大赛已经日益成为广州对外城市宣传和文化交流的亮丽名片。

红色印象类作品数量多质优

本届大赛新增了“建党百年——红色印象”主题,旨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号召参赛者用影像留下红色印象记录,用镜头描述红色记忆故事。征集期间陆续收到该主题作品接近200个,成为本届大赛的大热组别。

大赛巡展现场

该组别作品不仅数量众多,质量也非常优秀。该组别的金奖由中国传媒大学参赛团队的影片《为国守边的帕米尔雄鹰》获得,影片讲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村村委会委员、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短暂却厚重的一生的故事。

拉齐尼·巴依卡2001年入伍,2003年从部队复员后,接过祖父、父亲接力棒,成为红其拉甫边防部队的义务巡逻向导,十余年来足迹踏遍帕米尔高原边防一线,一家三代人70 年守卫边境的爱国奉献壮举,传遍新疆内外,感动无数军民。

2021年1月4日,他在喀什参加学习培训期间,为解救落入冰窟的儿童,不幸英勇牺牲,年仅41岁。他用身体能承受的极限,将托举的动作坚持到生命最后一刻。

传统文化类作品爆款涌现

据主办方介绍,本届大赛作品内容覆盖城市的景观、美食、传统文化、音乐等多种类型。其中传统文化为本届赛事投稿视频较为热门的选题,展现了现代青年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华文明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颁奖现场表演

大赛学生组纪录片类的银奖,由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生团队的作品《一脉相承,洪武天下》获得,主创人员是第一次参赛。

“我们的创作理念是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通过黄飞鸿文化的发展历史、传承过程,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黄飞鸿系洪拳的力量感,引发自强不息的精神共鸣。”主创人员表示,“通过这次参赛,我们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希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一份小小的力量。”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易芝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