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卓栋 通讯员 江宣 谭耀广
记者10日从江门市委相关部门获悉,近年来,江门市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干部培训工作的部署,构筑了一套富有地方特色、较为完善的立体化干部培训体系。
全员培训 “干什么学什么”
江门市围绕“分类分级,全员培训”,增强培训针对性,确保全覆盖。推动市县镇三级党校体系化建设,以市县两级党校为“主引擎”,全面激活全市73个镇(街)党校和1321个村(社区)分教点;创新干部培训方式,灵活运用创意式、沉浸式、模拟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探索出了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枣工学堂”“榕树下的讲堂”“碉楼下的课堂”等党员教育品牌;课程设置方面,江门干部培训工作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合理制定专业能力培训课程,有计划地补短板、强弱项。
给新“头雁”扶上马送一程
今年县镇村三级换届结束后,县镇村领导班子出现了不少新面孔,存在领导能力相对欠缺、基层工作经验相对不足的问题。为了给这批新“头雁”们扶上马送一程,江门集中精力抓好县镇村三级换届后任职培训,举办了处级干部任职班、镇(街)党政正职培训班、全市镇(街)党务工作者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提级开展全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新任农村党组织书记、连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专题轮训班,依托县镇两级党校,分级分批全面完成新一届村(社区)“两委”干部全员轮训。
围绕“侨都赋能”进行培训
侨资源是引领江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江门干部培训工作紧紧围绕“侨都赋能”这一主题,与“百年侨校”暨南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构建新型“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依托市委党校谋划建设全国侨务干部培训基地,创新开展侨务干部、华侨华人新生代研习培训。
为培育一支有权威性、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江门建立由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专家、文广旅体局骨干和党校资深教员组建的“宣侨”师资库,广泛开展各阵地的师资培训,定期举办理论研讨会及华侨代表座谈会,努力培养造就一批有较大影响的领军人才和学术带头人。
江门还开设《保护和传承侨乡文化,打响侨乡文化品牌》《粤侨粤精彩——江门旅游发展环境与发展战略》《同心聚侨力,共筑中国梦》等课程,以课促学、以学促干,更好发挥华侨华人及侨文化对江门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
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江门作为一片拥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充分挖掘本土红色资源,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打造7条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红色教育线路;先后编著了《五邑红色印记》《周恩来在新会的七天六夜》《红色枣工学堂》等优质党员干部教育书籍,编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读本》《江门红故事》等乡土教材、口袋书,办好《江门党建》杂志,让干部培训书目增添不少乡土气息;以身边人、身边事为切入点,先后摄制了《共产党人的楷模——林基路》《信仰铸英魂——龚昌荣》《“国宝”陈垣》《一所乡镇党校的坚守和传承》《玲珑村的守望》等30多部生动鲜活的教育片,为全市党员干部培训提供了充足的本土课件。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贺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