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园
12月8日,深圳盐田港区东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工程(以下简称东作业区项目)开工。东港区的建设,标志着盐田港中、西、东三个港区将实现完整“拼图”,助推盐田港整体打造全球领先、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示范工程。据了解,东港区项目是深圳为数不多的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项目,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
扩容:年吞吐量增300万标箱
盐田港是全球单体吞吐量最大、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码头之一,承担了深圳50%以上的集装箱吞吐量、全省1/3的外贸进出口量、全国对美贸易1/4的货物量,在全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此次动工的东作业区项目包括一期工程、联络通道工程、配套工程、支持系统工程4个子工程,总投资约145亿元人民币。其中盐田港东区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将负责东作业区一期工程自动化集装箱港区的建设,岸线总长1470米,项目总投资为109亿元。
截至11月,盐田港区集装箱吞吐量1279.72万标准箱,同比增5.62%。盐田港集团总工程师、盐田东港区码头公司董事长肖明俊介绍,东作业区项目一期工程预计于2025年完工,设计年吞吐能力为300万标箱,并将建成3个20万吨级泊位。这意味着,盐田港的现有吞吐量有望再增25%左右。
配套工程方面,东作业区远期规划建设疏港铁路,可与深圳近距离内陆港铁路线无缝衔接,进而实现船舶、港内水平运输、堆场作业等多流程的统筹调度。“盐田区全力以赴支持东港区的建设,加快盐田临港产业的规划建设。”盐田区委常委、副区长曾坚朋表示,政府将与企业加强在配套空间、交通组织、产业体系、服务功能等方面的合作,区港携手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
升级:建成“5G+无人驾驶”智慧码头
除了“扩容”,未来的港口还将更“智慧”。港口变“智慧”,这不仅将成为其竞争优势,更是未来的趋势所在。
据介绍,东作业区将大力推进数字化码头建设,推进网络安全体系、云服务数据中心和云端容灾系统、5G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智慧港口建设做好支撑保障。在此基础上,推动5G通信、北斗系统、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与港口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智慧互联、智慧决策、智慧运营、智慧口岸、智慧物流和智慧服务,将东作业区建设成为全球最佳、世界一流的智慧绿色集装箱码头。
“以吊桥为例,以往培养一名熟练的吊桥司机需要多年的时间,一旦建成智慧码头,这些都可以实现无人驾驶,大大提高效率,也节省了人工成本。”业内人士介绍,智慧码头一旦建成,将节省大量人力,而且机器的工作准确率也比人工高。
据了解,目前盐田港的“主力区域”是西作业区,中作业区也在运作。随着东作业区的建成,盐田港实现了中、西、东三个港区的完整“拼图”。“东作业区数字化码头建成后将采用电力运作,成为低碳码头。未来,这种智慧化运作也有望推广到其他两个作业区。”肖明俊表示。
影响: 助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开工还将带来更深远影响。
港口是深圳参与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升城市现代服务功能,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战略资源。盐田区也提出,要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进一步巩固提升国际航运枢纽港地位。而今,深圳港已经多年没有新建集装箱码头,20万吨级泊位数量有限。这是全球最高等级的泊位,目前国内能停靠这个吨级泊位的港口并不多。盐田港新增泊位的建设,适应了船舶大型化发展要求、节约船舶运营成本,有助于降低腹地货物运输成本,稳定外贸向好发展。
而伴随盐田港区集装箱码头的经营规模的扩大,将满足珠江三角洲地区乃至华南地区不断增长的集装箱吞吐量需求,进一步提升航线密度,增强现代航运业综合服务能力,巩固盐田港华南地区主枢纽港和深圳港全球集装箱干线港地位。
未来,这个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示范工程和绿色低碳港口标杆,也将为深圳强化“国际航运枢纽”、建设交通强国城市范例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持。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文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