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太大,小心被这种瘤盯上!
2021-12-07 17:13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中山三院血液科专家谈淋巴瘤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燕红
图/受访者提供

淋巴瘤的发病率近些年来不断上升,而且中青年群体患者明显增多。为何?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刘加军指出,淋巴瘤是免疫系统的肿瘤,它的发生和压力有密切关系。

中山三院淋巴瘤专家刘加军教授(中)在查房问诊中

淋巴瘤成为一种“压力病”

刘加军表示,现代人的生活状态也是不可忽视的引起淋巴瘤的重要因素,比如心理压力过大、生活不规律、食物污染、饮酒吸烟等不良嗜好等,都已经证明是淋巴瘤发病的重要诱因或病因。

其中,中青年人群面临的压力生活普遍较大,免疫功更容易受到影响,给淋巴瘤有了“可乘之机”。而一些中学生甚至因为升学考试有巨大压力,生活不规律,缺乏锻炼,免疫功能受到影响,也是淋巴瘤的高危人群。

此外,淋巴瘤在我国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还因为先进医疗手段的应用使确诊病例增多,比如染色体检查、流式细胞分析、免疫组化等的应用,以及临床医生对淋巴瘤认知程度加深有关。

当这些地方出现肿硬结节要小心

“正常的淋巴细胞是我们人体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免疫细胞,因此淋巴细胞及淋巴组织在体内的分布非常广泛。”刘加军说,“与胃癌、肝癌等肿瘤不同,淋巴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当然这也给淋巴瘤的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

淋巴瘤虽然表现多样,但只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大多数病人还是能在早期发现它的蛛丝马迹,而给予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得到完全缓解是临床治愈的治疗效果的。

淋巴瘤的早期症状,包括长期发热(不明原因发热1周以上)、盗汗(夜间睡眠后出汗)、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皮疹、皮肤瘙痒等。“如果在耳前、枕骨后、颌下、颈部、锁骨上、腋窝、滑车、腹股沟、腘窝等出现浅表淋巴结肿大的话,摸着有明显的肿硬结节,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刘加军提醒道。

另外,一些常用的辅助检查,还包括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肝肾功能测定、beta2-微球蛋白、超声检查、CT检查等,以及先进的检查手段如PET-CT,有助于早期发现一些深藏体内的病灶。

淋巴瘤是不是很难治?

真是这样吗?他解释,恶性淋巴瘤目前分为两大类,即霍奇金淋巴瘤及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又根据其免疫表型分为B细胞性、T细胞性、NK细胞性淋巴瘤亚型。每个亚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的分型各有很多具体的种类,统计起来大概有70余种。

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类型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占31%),滤泡细胞淋巴瘤(占22%),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套细胞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各占6%,粘膜相关性淋巴瘤占5%。

淋巴瘤的治疗,视其恶性程度以及临床分期而定。刘加军介绍,一般将淋巴瘤按照其恶性程度的高低分为三种:惰性淋巴瘤、侵袭性淋巴瘤、高度侵袭性淋巴瘤。

临床上,惰性淋巴瘤包括如滤泡性淋巴瘤、粘膜相关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等,这种淋巴瘤一般早期方案是以观察为主,中晚期病人则应该考虑化疗及放疗等综合治疗。

中山三院曾经诊治一例胃粘膜相关性淋巴瘤患者,该患者主要表现为厌食纳差、腹胀腹痛等消化道症状,经胃镜检查并且去胃粘膜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提示为胃粘膜相关性淋巴瘤(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给予手术及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后完全康复。

侵袭性淋巴瘤,常见的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这也是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类型。目前国际上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治疗方案,即所谓的R-CHOP方案,就是美罗华+联合化疗6-8个疗程,其有效率达90%以上,5年总生存率已经高达58%。另外,还可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疗效也得到了肯定。

对于高度侵袭性淋巴瘤的治疗,目前治疗的方案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致,即采用联合化疗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治疗。(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崔文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