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郑达 杨楚滢
《羊城晚报》在今年4月推出的系列报道《香洲突围 何去何从》中指出,“珠海香洲的发展,关键还是格局问题、思路问题、方向问题”。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发展,珠海“老大哥”香洲逐步亮出自己的“武器”,一系列创新之举凸显锋芒——8月10日,《珠海市香洲区关于实施“香山人才计划”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印发,在人才扶持力度、创新平台建设、配套设施保障等方面均有加强;9月16日,《香洲区关于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公布,鼓励企业拆矮建高、拆旧建新;11月19日,《香洲区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企业金融支持的若干措施》印发,聚焦香洲区金融机构与企业信息不对称、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痛点难点问题……在“破局”路上,香洲逐步找到了发力点,摸索出答案:创新。
拓展香洲发展新格局
翻开珠海地图,在香洲区的西北部和南部有两处闪耀点:三溪科创小镇、南屏科技生态城。它们将拓展香洲发展格局,在香洲未来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考验香洲区的是,如何不走寻常路,用创新的思维让其发挥更大的价值。
三溪科创小镇总规划面积14.0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7.56平方公里。作为珠海主城区唯一一块尚未开发的大规模连片土地空间,通过旧村改造、规划挖潜、高压线下地等方式逐步整合1.6平方公里产业用地,建成超过200万平方米产业创新载体,对于拓展主城区发展空间、增加发展容量,具有重要意义;在香洲的南部,总面积45平方公里的南屏科技生态城整装待发。它是港珠澳大桥经济带和东部城市滨海带上的重要节点,地理区位优越。
寸土如何实现寸金?三溪科创小镇的开发建设,将按照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城市的建设要求,突出科技与制造的融合发展,坚持创新为魂,着力将三溪科创小镇打造成为创新产业快速发展、人才智力高度集聚、城市环境生态宜居的产城融合科创小镇。
南屏科技生态城的发展定位,则是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转型升级与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珠海香洲区清晰地提出,要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支柱,以园区提升为核心,实现园区提升、旧村更新、前山河治理、交通建设四位联动”,谋划建设一个“生产、生活、生态”高度融合发展的新城区,打造香洲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阵地。
布局香洲发展新产业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动力、竞争力。在各地竞相描绘产业蓝图时,香洲适合发展怎样的产业?发展这些产业需要怎样的策略?政府要做出哪些努力?思路决定出路!为香洲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是香洲产业破局的“倚天剑”。
羊城晚报记者注意到,香洲区近期提到的人工智能、光电、智能制造、集成电路设计、数字创意、大健康等六大重点产业链中,光电产业赫然在列。不同于其他五个产业,光电产业并未在《珠海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2020年本)》中提及。
为什么是光电产业?香洲区三溪科创小镇发展中心主任陆慧直言,一方面区别于其他区的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光电产业足以赋能每一个产业,“很多产业中的某一个环节,都会涉及到光电相关的产业,赋能性特别强。”陆慧表示,小到日常所见的女士美容,大到精密仪器的切割,甚至在军事上都能见到光电产业的身影。
为推动光电产业的发展,香洲区颁布了《珠海市香洲区关于促进光电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若干措施》明确指出,光电产业作为香洲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将聚焦光子芯片、激光器、光储存等光电产业核心环节及重点领域,引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研发与科技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光电产业集群。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香洲区本就不多的土地资源中,《若干措施》指出在三溪科创小镇内预留10万平方米的产业用地,对符合香洲区异地创新中心入驻条件的新引进光电企业,给予免租支持。
产业与政策上的创新,为香洲带来的新的活力,最直接的体现便是力合光电产业园进驻三溪科创小镇近3万平方米的厂房。陆慧介绍,力合将扮演产业运营商的角色,目前已经确认落地的相关项目近20个,不少项目已经开始装修,而香洲区则与力合签订协议,对这些项目的产业、税收、包括要培育上市企业的数量都有一定的要求。陆慧介绍,当前,香洲区光电产业已经出具“链条”,离形成规模还需一些时间。
从长远来看,香洲紧挨横琴,毗邻高新区,再加上港珠澳大桥的支撑,作为“中心点”,香洲发展光电产业足以赋能其他区域的产业发展,避免像过去一样各个区的同性竞争,有望成为香洲区的核心竞争力。
当然,香洲区不仅在光电产业,其它五个重点产业链香洲区各部门都鼎力支持,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已陆续出台。总体来看,在产业方面,香洲有了自己的思路。
为香洲发展引入新动力
香洲区的创新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香洲区提出,人才要引进来也要留得住。
“曾有一个市值上亿元的团队从深圳来到珠海发展,没过多久就离开了。原因很简单,在珠海‘太孤独’。由于其专业程度高,没有人可以跟这个团队进行交流。”珠海迈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春雷一针见血指出问题,香洲区营商环境和生活环境在全市范围内数一数二,但引进人才却留不住人才,“另外一个问题是,人才流不动。放弃之前的工作来珠海值不值,自己的配偶能不能找到工作等等,这是摆在他们面前非常现实的问题。”
事实也是如此,宜居的环境和完善的配套是香洲吸引人才的金字招牌,但除此之外,香洲此前似乎没有其他优势,人才的短缺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痛点。
要如何解决难题,先看香洲如何引进人才。今年8月,《珠海市香洲区关于实施“香山人才计划”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印发。和此前出台的试行版措施相比,新出台的政策覆盖面更广,在人才扶持力度、创新平台建设、配套设施保障方面均有加强,被誉为香洲区引才育才“利器”。
“利器”出马,“战果”丰厚。11月18日,香洲区“香山创业英才”颁证仪式上,来自12个创业项目的17名人才共计获得香洲区3600万元的创业资助,其中3个项目各获得500万元。“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香洲区的人才政策为我们提供了有力支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博士后、研究生加入。”珠海光恒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德平是获得500万元创业资助项目中的一位,他如是说。
此外,香洲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党组书记周洋透露,在深圳市南山区,香洲区与清华大学合作建设创新载体,对接深圳科技创新生态。“深圳创新资源溢出的项目放在‘飞地’,企业就可以在那办公,解决人才不愿意到珠海的问题。”目前,已有3个项目进驻,7个项目正在申请入驻,效果初显。
再来看看香洲区如何留住人才。让企业扎根下来长期发展始终需要依靠良好的营商环境。“企业外迁”警钟声余音绕梁,香洲将企业服务提到了工作重点上。近日,香洲区带着诚意满满的政策福利,向全国博士、博士后发出邀请。香洲区计划在未来五年,拥有博士后工作站点超过300家,引进博士博士后人才超过1000名。
香洲区组织部副部长唐华翠介绍,香洲区还着力做好人才的配套服务,例如两年内筹集不少于2000套的人才住房,住房将满足不同层次人才对住房的需求。
一名熟悉香洲发展的干部说,创新的环境、创新的政策、创新的服务为香洲引来创新的人才,自然会助力香洲在新赛道上加速,从“老”香洲迈入“新”香洲时代。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黄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