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二代来啦 | 不想让女儿成为“女强人”,用新模式突破传承“老问题”
2021-12-02 11:44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美女“园长”创二代携手创一代打造智慧产业园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晶 丁玲 通讯员 周小莉
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薛仁政 

“回国之后没有立即回企业接班,而是遵从自己的想法规划选择了创业,在幼教行业中摸索与思考。这让我有了可以受用一生的巨大收获。”初见富田(广东)发展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颖钿,美丽、细致、沉稳等相关的形容词立刻浮现出来。职业风十足的她如今担任着幼儿园和家族企业产业园“园主”的角色。

“创二代与创一代之间的矛盾我见过、听过很多,我也在反思如何避免这个问题,我和母亲可以做到亦师亦友共同发展,这需要一代的包容和二代能找到沟通的平衡点。”采访中,陈颖钿还特别强调:“我妈妈很反感‘女强人’的标签,她也不希望我是女强人。”

幼儿园“园长” 与产业园“园长”

“创一代像我母亲她们都是白手起家,经历了很多风险、挫折,在那个年代,不可控的因素更多。我最崇拜的是她们那种拼搏的精神,有勇有谋有担当。”陈颖钿谈起妈妈朱桂绵对自己的影响,似乎更容易解释为何当她从英国留学回国后,面对自己喜欢的幼儿园创业机会和继续出国读研的选择时,毅然选择前者。

“我一直很喜欢幼儿教育,当时国家又有放开二胎的政策红利,更让我坚定了做幼儿园的信心。”陈颖钿告诉记者,“我妈妈是个十分开明的人,对任何的事物都不会说马上持否定的态度。所以,在我告诉她我决定留在国内创业的时候,她并没有反对我,而是在和我一番沟通了解我的想法后,给予了我支持。

在陈颖钿回国后的最初两年,她全身心投入到打造幼儿教育品牌的工作中,亲自上阵应对孩子、老师等等林林总总的小问题,这其中难免遇到挫折,而朱桂绵并没有过多干涉。“我跟我妈妈都互相信任,有一种相互理解和尊重。”

陈颖钿的每一点成长其实朱桂绵都默默看在眼里,当幼儿教育顺利发展,进入一个平稳的经营期时,陈颖钿也有了新的小苦恼:单个幼儿园区的上升空间有限,平稳经营后需要寻找合适的场地拓展新的幼儿园区。此时,朱桂绵恰到好处地向女儿抛出橄榄枝:“回到家族企业来帮忙吧,做产业园不仅可以更多机会接触物色合适场地,同时还可以有更大的历练空间。”

机缘巧合之下,陈颖钿从原本的幼儿园“园长”,回归到家族企业成为了产业园“园长”。

陈颖钿的母亲朱桂绵创立的富田集团在广州市越秀区沉淀了二十几年,1996年从拍卖起家,目前进入到主题产业园区的经营模式。

“公司目前以越秀的富田中心为总部,在其他区域如天河、黄埔也有我们的产业园。”陈颖钿坦言,刚回到家族企业的时候,确实有点水土不服。产业园的管理涉及的面更多更广,需要考虑与对接的东西远比小小的幼儿园要多得多。“从管理幼儿园到管理产业园区,虽然都是‘园长’,面对的挑战却大不相同。最大的变化就是思维模式的转变,不仅需要保持精细化的内部管理,同时也需要统筹大方向的规划拓展。

守业与创业

回归家族企业后,一方面是要应对完全不同模式的思维转变,另一方面又碰上行业政策红利方向的转移。“过去那种和租户之间简单的租赁关系已跟不上时代潮流,也不符合政策方向,很多有意识的企业都在寻求转型的机会与方式。传统企业面临着不进则退的现状。‘守业’已经不足以改变现状,需要顺应潮流‘走出去’不断产生新的链接和创新。”陈颖钿感觉到这既是一种未知的压力,同时也是公司转型突破的机遇挑战。

“通过多走出去向更多优秀的企业、前辈学习取经,不断的积攒运营经验与经营灵感,我们在传统产业园的租赁服务形式上做了很多调整。我们在越秀的FTC富田中心-数字科技产业园,是以数字科技为主题、总部经济为概念做的定位,不仅在改造设计上下了很大功夫,在园区规划方面也十分用心考虑。”陈颖钿向记者娓娓道来。“现在模式慢慢成熟,我们运营的几个产业园都已经成功获得孵化器资质,更筑巢引凤吸引了不少优秀的实业家、高新企业、上市公司落户在我们园区,达成战略合作的关系。”

工作与生活

“陈总工作起来特别投入,沉稳扎实。”陈颖钿身边的员工和越秀区侨联的相关负责人都这样评价这位美女“园长”。从英国毕业回来,陈颖钿作为归国的创二代加入了侨界青年联合会组织成为理事,现担任副会长一职。

工作中的陈颖钿特别投入和认真,生活中的陈颖钿却也会让自己放松下来,和朋友不定期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认真做事认真玩。”陈颖钿和记者分享国庆和朋友去大西北自驾游的趣事,“虽然平时工作很充实,但其实我好奇心很强,爱好也很多,什么新鲜事物都愿意去尝试,有时间喜欢到处学一些新的东西,也很爱和朋友约上出去旅游。”

她还特别强调:“我妈妈很反感‘女强人’的标签,她也不希望我是女强人,她常鼓励我平衡好事业和生活,要智慧从容地做人做事,用温柔的力量把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传承下去。”

天空很蓝,陈颖钿笑得很甜,母女同心其利断金,前路还长,这对母女创业者正携手打造一片新天地。

对话:我给女儿打80分

羊城晚报:当初你有想过要把企业交给女儿接班吗?

朱桂绵:从1996年拍卖入行创业至今,尽管中间有探索有转型,但其实我都没有离开过资产行业,因为我热爱这个行业,愿意去深挖发展,也一直想做出一番可以值得传承的事业。

对于女儿接班这件事,我倒没有很刻意要让女儿去成为所谓的传承人选,但是她从小就在我身边,多少见识了一些商场上的处事待人风格,她性格上还是比较沉稳的,也很喜欢学习新事物;另外,她作为家中长女,我也很希望她能够作为榜样给弟妹带来前进的力量,所以当她告诉我要回公司工作时,我内心还是很盼望的。

羊城晚报:在女儿陈颖钿进入公司的几年中,你和女儿的相处模式是怎样的?

朱桂绵:在跟她相处的过程中,我是比较偏好去抓大方向的,不会去手把手的教。如果决策上她有拿不准的地方,她会向我或者其他高层请教,但我也只是会给大方向,至于过程怎样或者怎么才能实现目标,这个是要靠她自己去想或者去积累经验的。

羊城晚报:在女儿进入公司的这几年,你们如果产生矛盾如何解决?

朱桂绵:矛盾和冲突基本上没有。因为行业以及公司的业务都是在不断变化和创新的,所以我和她更多的是各自不断去学习和长见识,大家再把各自的想法拿出来交流碰撞,最后达成共识,都是有着不断学习的态度。我也不会告诉她只能怎么做,或者只能听我的,我从来没有这种习惯。

陈颖钿:创二代与创一代之间的矛盾在我还在读书的时候确实就有见过、听过很多。所以我很早之前就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我相信,作为二代如果能有自己的觉察,提出的观点不是异想天开而是有理有据的,一代也会愿意给予机会与信任。

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需要在相互的理解与尊重下,一起去找到沟通的平衡点。我很感激我有一个开明的妈妈,愿意给予我包容和支持,给我充分的学习思考进步空间,我们才能像现在这样亦师亦友共同发展的相处状态。

羊城晚报:对女儿接班之后的表现,你觉得可以打多少分?

朱桂绵:我对人对事从来没有100分,我觉得她还是能达到80分的,已经挺不错了。她来公司三年多,已经几乎把公司的财务、工程、运营和管理等几大板块从基础到高层都轮了一遍,并且她会跟着我,跟着团队去进步去开拓,一步步去执行去落地,现在她对公司业务以及行业的认知已经逐渐熟悉起来,开始独当一面,我觉得还是蛮欣慰的。

羊城晚报:你对女儿接班,最期待的是什么?

朱桂绵:对于女儿接班,只要她有智慧有执行力,我们都是非常支持的。但我也希望她不要成为一个“女强人”或者“强女人”,我自己从年轻时候在商界打拼到现在,我不喜欢也不愿意别人给我贴上这些标签。

对于她,我更多的是希望她能把我对工作的这份热爱传承下去,愿意付出和奉献。

同时,我也时时提醒她,要上进但不要激进,稳健发展就好。所有产业的发展都是需要紧跟政策风向,很多时候太过激进,会很难应对。(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李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