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惠州”文旅名片有望“借力”赣深高铁远扬各地
2021-12-01 17:42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惠州这座山海之城,山水秀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喜爱的旅游胜地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海生 周婷婷 通讯员 高联采 

初冬,步入惠州西湖,可赏“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的浪漫美景;登上合江楼,可观“海山葱茏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开”的壮阔景象;爬上罗浮山,可享“人间有此白玉京,罗浮见日鸡一鸣”的田居生活;走进南昆山,可启“山城足薪炭,烟雾漾汤谷”的温泉之旅……惠州这座山海之城,山水秀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喜爱的旅游胜地,在这般深厚的文旅基础下,惠州成了粤港澳大湾区热门的旅游城市之一,每至周末、节假日,到访惠州的游客络绎不绝。 

采访团走进惠州西湖

赣深高铁通车在即,赣深高铁五城党媒联动暨“五城耀粤赣融抱大湾区”大型联合采访团走进惠州。赣南日报民生部门主任余书福已到过惠州三四次,他表示,惠州是一座宜居宜游的城市,由于赣南人很爱到惠州旅游,赣南当地客运站还特地开通了赣南到惠州的旅游专线,通勤时间约为5小时,赣深高铁开通后,通勤时间将缩至1.5小时,“惠州是赣南人的第二故乡,两地情感渊源由来已久,惠州的母亲河东江源头在江西,古时东江水运上,两地商贸往来密切,后来高速公路‘快’通勤取代了航运,两地往来更加紧密,当下的赣深高铁再度将两地的距离拉近,经济、文化沟通交流将更加密切。” 

采访团在西湖孤山内了解“东坡朝云”故事

走进惠州西湖,余书福深表“景色很优美”,难怪会有“天下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并杭州”的说法。在西湖内九曲桥后的园子里,不少惠州市民手握话筒,唱起了歌谣,静谧湖景多了些文艺气息。“新”惠州人杨姨退休到惠已五年有余,她每天都会与好友结伴,从下角家中穿过祝屋巷到西湖晨练唱歌,“这样的退休生活非常舒适、悠然。”她说。 

杨姨口中的祝屋巷,与惠州西湖5A级景区紧紧相依,整体呈一街十巷格局,这里不仅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也非常深厚,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曾在此修筑故居,“祝屋巷”由此得名。 

祝屋巷焕新颜

惠城区江南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黄佳志介绍,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惠城区以打造“城市会客厅” 为契机,促进了祝屋巷旧貌换新颜,一改之前屋巷破旧,设施落后的旧颜,将其打造成为集“人文底蕴凸显、红色元素突出、文化创意新颖、老街特色鲜明、城市名片响亮”五大特色于一体的新型文创街区和惠州网红打卡地。如今走进祝屋巷,街区门楼、道路、灯光、导视系统、文化节点、公共空间等基础设施已完成,整个街区面貌焕然一新,街区还结合历史文化,引进了不少现实业态。

在深圳、惠州、河源等地的记忆里,上世纪他们共同完成了“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香港秘密大营救,这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历史奇迹。

东湖旅店

在惠州市惠城区桥东上塘街70号,有一栋三层洋楼,被称作“东湖旅店”,它是大营救的“地下交通站”——惠州接送站,100多位爱国人士和文化名人就是在它的庇护下成功脱险,它就是这段惊心动魄历史的见证者。如今,它是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陈列馆,全馆展陈面积700平方米,分为“营救之路”“转移惠州”和“党旗高扬”三大展区,采用文字叙述、图片佐证、实物展示、多媒体演绎等方式,借助雕塑、模型等,全面真实展示大营救历史。目前,东湖旅店已成为惠州十个重点红色教育基地里最热的打卡点。

记者了解到,赣深高铁开通之后,从惠州北站到惠州西湖仅需15分钟左右的车程,大大便利了深圳、赣州等地游客。惠州目前正在规划将西湖周边的旅游景点串联成线,届时惠州文旅名片也将“借力”赣深高铁远扬各地。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