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艾修煜
“我们一直梦想着来到这个享有盛誉的舞台。在华沙演奏肖邦是你能想象到的最美好的事情之一,我很荣幸获得这个奖项,也很荣幸得到评委会的信任,以及最近几天收到的所有温暖。”
2021年10月21日,为期三周的第18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以下简称“肖赛”)落下帷幕,加拿大籍华裔钢琴家刘晓禹(Bruce Liu)在摘下比赛桂冠后,发表了如上获奖感言。
这是时隔21年后,再次有华人钢琴家捧起该奖杯。然而,与大多数从小“面壁苦弹”的琴童不一样,这个喜欢赛车、游泳和围棋的肖赛冠军颇有点酷帅和洒脱。日前,刘晓禹通过视频连线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采访。
生活和钢琴都是自己的选择
刘晓禹1997年出生于法国巴黎,后随父母移居加拿大蒙特利尔。小名牛牛的他,因为长得有点像Bruce Lee李小龙,因而英文名叫Bruce。
肖赛新科冠军背后所需的天赋和严谨训练毋庸置疑,但谈及钢琴,刘晓禹言语中最多的却是“兴趣与自主”:“爸爸一直强调,‘没有什么事情是我一定要做的’。生活是我自己的,我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而钢琴是我自己的选择。”
相较一般琴童,刘晓禹的钢琴之路起步略晚。但七八岁才开始学琴的他天赋惊人,11岁开始参加加拿大各类钢琴比赛,15岁首次和专业乐团合作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时,便敢向指挥主张自己的处理意见,15岁摘得加拿大OSM钢琴大赛桂冠,从此便开启了正式的比赛及演奏生涯。
此番肖赛决赛中,最后一个出场的刘晓禹与华沙爱乐乐团合作演奏了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一曲演毕,满堂喝彩。
谈及折桂的原因,刘晓禹将直接因素归结为在过去一年里,疫情的限制让自己得以专心练琴,因而寻找到一种“更内在、更平和”的状态:“外部活动都停了,所以我的心也静下来了。这时再看琴谱,我发现了很多平时一扫而过、没留意到的细节,因而对音乐有了更多认识。”
但凡能站在肖赛舞台上的年轻人,都是从小便精研钢琴技术的佼佼者。但高手对决,对音乐的理解和审美便成为技术之外取胜的关键因素。“肖邦的曲子从整体来讲的话,一般人的理解都是比较忧伤、诗意,具有歌唱性。但是,我会比较强调他作品中非常容易被忽略的舞蹈性和属于开心的那一部分。我平时都是比较乐观的一个人,所以弹奏中可能也会带进去这种气质。”
刘晓禹给作为肖赛评委之一的钢琴家陈萨留下印象最深的便是他在演奏时的活力和自主性,“他很清楚自己想要表达什么,并且有着强大的执行力”。
启蒙老师是爸爸在报纸上随意找的
肖赛自1927年创办,每五年一届。原定于2020年举办的本届肖赛因为疫情原因延期至今年,全球报名超过500人的比赛人数也创下新高。最终,来自10个国家的12位选手进入决赛,这也意味着今年肖赛的规格远超预期,很可能是近百年历史上竞争最激烈的一次。大赛评委会主席卡塔日娜·波波娃·兹德隆(Katarzyna Popowa-Zydron)也在评委会宣布奖项后表示,参赛者们的水平非常高,使得17名评委很难作出决定,“参与者们都是了不起的年轻人”。
在中国,几乎所有学有所成的琴童都有一个被“眼泪、苦训、谆谆教导、监督”围绕的成长故事。然而,刘晓禹却说自己“从未感受到过分的压力和煎熬,也不曾因练琴而失去些什么”。“刚开始的时候,我每天也就练习个十五、二十分钟,或者一个小时。我的热情一直没有过度消费。我学琴起步比较晚,我觉得晚一点反而是好事。如果一件事儿需要把我折磨得太狠的话,那我肯定就不愿意做这个事情了。”
不仅如此,刘晓禹的父母对其启蒙老师的选择也很随意。“我的第一个老师是爸爸在报纸上找的,完全是因为看我弹电子琴,觉得我感兴趣,就找了一个老师,只要求他有耐心就好了。在我脑子里,弹琴这件事上好像没有存在过‘严厉、不容易’的记忆。”刘晓禹回忆。
精通游泳赛车,也爱搓麻将
不带目的和功利性,兴之所至,随性而学的这份淡然,贯穿着刘晓禹学琴生涯,也助其最终脱颖而出。“我的爱好就只是爱好,我没有特别急功近利的心态,这可能导致我的音乐比较自然。另外,从艺术的角度,我对绘画和历史都很感兴趣,爱好之间多多少少会有相互影响,也塑造了我对音乐的审美。”
尽管在国外出生长大,刘晓禹并没有跟中国文化脱节。中西方文化共同作用的文化背景,也让刘晓禹的思维变得包容开放。2014年,17岁的刘晓禹便回到父母的故乡北京上演了自己的中国首秀,与指挥家吕嘉执棒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作演绎拉威尔的《G大调钢琴协奏曲》。2018年,他又在北京音乐厅举办独奏音乐会,返场环节,他演奏了中国作曲家朱践耳的《翻身的日子》。
除了精通法语英文,他的中文表达也非常流畅。疫情之前,他还常常利用寒暑假来中国旅游并享受美食。
钢琴之外,刘晓禹的兴趣非常多元——精通围棋、赛车与游泳,爱玩游戏机、下棋、打扑克、搓麻将,他还喜欢乒乓球、桌球、保龄球,甚至变魔术。“我兴趣确实挺多,小时候我每天都游泳,思考过要当游泳运动员还是当钢琴家。”
尽管最终因为“钢琴家可能越老越出彩”而选择了钢琴作为专业,但刘晓禹仍然保持着生活的丰富性,日常过着“特别正常的大学生生活”。“我一般也就练三四个小时,一天还剩下很多时间可以干别的事情。我一般会睡到很晚起来,然后直接吃中午饭,下午上上网课,然后游泳,练琴,吃晚饭。吃完晚饭,我就做作业或是聊天、打游戏……都有可能。”
亚洲巡演一直排到明年2月份
按照惯例,肖赛新科冠军将举办全球巡演。刘晓禹坦言,从获奖当晚直到现在,自己都没来得及回味冠军的滋味,就被推上了快车道。“我这轮亚洲巡演一直排到了明年2月份,接下来两三年内的工作也都排好了。我设想过这种生活——学琴的小孩可能都会有到处弹到处演到处飞的梦想,但真正发生了以后,又有很多具体的麻烦和琐碎。一开始,我因为这个突然疯狂的节奏而有点焦虑,但我现在开始有点适应了,后面我会安排得越来越好,争取早点开始享受这种感觉。说到底,这就是习惯一个新的节奏而已。”
至于将在明年巡演过程中给观众奉献的曲目,刘晓禹也有了初步的打算:“我一直对莫扎特的两幕歌剧《唐·璜》很感兴趣,肖邦也写过《莫扎特唐·璜主题变奏曲》,李斯特也创作过《唐·璜的回忆》,我想把这些放在一起,再加上拉威尔和其他一些法国音乐,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搭配。”
【对话】“我的偶像可能是卓别林”
羊城晚报:除肖邦之外,你还有哪些钟爱的作曲家?如果用颜色比喻,该如何形容他们?
刘晓禹:我喜欢拉威尔、巴赫、贝多芬……很多的。巴赫是黑白,拉威尔蓝色,肖邦比较丰富,什么颜色都有一点。
羊城晚报:你有所谓的“偶像”吗?
刘晓禹:如果有的话,他也不是弹琴的。我觉得可能是卓别林。我非常欣赏他看待事物的方式——一切都是用乐观积极的方式表达,连消极的东西也不例外。
羊城晚报:打算如何支配肖赛4万美金的奖金?
刘晓禹:我现在还没收到,收到再说(笑)。
羊城晚报:每次来到中国,你的感受是什么?
刘晓禹:每次回来感觉都很特别,一切都很朝气蓬勃,很年轻,大家都特别有活力。我最最想念的就是这里的好吃的。
羊城晚报:你的兴趣如此广泛,会持之以恒地当个钢琴家吗?
刘晓禹:兴趣这个东西就是“上上下下”。我也不能保证我什么时候突然意起,就想休息一下,几个星期或者说一两年不上台,这东西都难说。十五六岁的时候,我也曾有过不想弹琴的时候,后来离开了一段时间,自己想通了,才回来继续练琴。我觉得,有时候离开一下,回来的时候反而更有感觉。
羊城晚报:你的恩师越南裔钢琴家邓泰山曾在1980年获得肖赛的第一名,钢琴之外,他还教会了你什么?
刘晓禹:他还教会我很多做人的东西,包括如何处理各种事情。艺术家的生活里不光是音乐,平日里他跟我其实就像好朋友一样,甚至就像一个家庭成员似的,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是在聊音乐,反而在聊一些比较温馨的生活事宜。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受访者
责编 | 朱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