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深度合作密码何在?郑永年、胡军、陆铭等多位专家学者献策
2021-11-26 22:31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新起点·新平台·新活力:推动粤港澳深度合作——2021年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广州智库论坛”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谭铮、鄢敏
图/主办方供图

如何加快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发展,对接国际规则?在全球疫情的态势下,如何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内各种要素流动?11月26日,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社科联以及华南理工大学共同主办的“新起点·新平台·新活力:推动粤港澳深度合作——2021年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广州智库论坛”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

来自全国多所高等院校及机构的专家学者,就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则如何进一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如何构建等议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言献策。

规则就是生产力
粤港澳大湾区应带动规则的建立

如何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高速发展?规则很重要。在当天举行的论坛上,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表示,在他看来,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两次开放政策,当前,中国正开始第三次开放。他认为,在开放的进程中,对规则制定权的把握,是未来发展的核心。

何为第三次开放?郑永年在论坛中解释到,第一次开放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英国的军舰和西方列强强迫打开了中国的国门,是被迫开放。在之后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各行各业的中国精英走上了拯救国家和生存的道路。第二次开放则是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主动开放。他表示,在主动开放的过程中,中国紧紧抓住了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

郑永年指出,当前,中国第三次开放刚刚开始,“面对第三次开放,粤港澳大湾区应承担‘领头羊’的角色。”他表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未来不仅要学习和接受世界体系的规则,同时应该对世界体系贡献新的规则。“规则就是生产力。规则不仅要与世界对接,还要让世界接受。”他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内,港澳地区原有的国际规则,如国际知识产权系统、消费者权益保护系统等,可考虑在允许的范围内,扩大对接至粤港澳大湾区内其他城市。“从横琴、前海、南沙起步,以点带面,带动粤港澳大湾区规则建立,从而辐射更多地区。”

在谈到规则对接时,暨南大学原校长、教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广州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胡军表示,他也认同大湾区内的规则要对接,但他同时指出,规则的形成,包括其推动和落实,需要许多基础条件,同时也有很多限定条件。他说,如果真正完全地对接,将面临市场比较大的改革。他谈到,粤港澳大湾区内既有两个特别行政区,又有三个特别关税区,“如何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内经济模式的有效对接,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以及行政管理的重新并购,是摆在大湾区面前最为严峻的挑战。”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
轨道交通补短板,广深需错位竞争

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该如何建设?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梳理总结旧金山、纽约、东京等世界级湾区的发展经验,他指出,上述湾区都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区域内部呈现非常明显的细颗粒度产业分工。同时,他发现这些湾区均拥有非常完善的交通网络。“交通是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于这一点,陆铭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在轨道交通网络密度方面还有非常大的差距。

结合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陆铭指出,广佛地区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都市圈,人口总量达到2818万,深圳东莞同样有连片发展的趋势。由此来看,陆铭指出,排名全国前两位的都市圈均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显示了该区域极强的经济活力。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两座核心城市,广州深圳的发展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对此,陆铭强调广深应该摆脱双头竞争的思维方式,走错位竞争之路。他认为,广州要进一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深圳则是要建设科创中心以及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他看来,广州和深圳的关系很像旧金山和硅谷的关系。因此,他希望通过错位竞争,避免不同城市你追我赶的发展态势,而是更多发挥各自城市的优势。

着眼未来,陆铭提出,粤港澳大湾区的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方面需要补短板,在广州深圳之间架起更多通道。“进一步加强人流、物流、信息流,以此打造世界级的城市群。”此外,他认为广州深圳还可以做一件事:优势互补。比如,由于历史原因,深圳的高等教育基础比较薄弱,可以跟香港加强合作。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胡军也提到,城市群要协调发展,进行区域规划调整并建立方案。他还建议,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在区域行政制度当中的作用,减少信息不流动、垄断等问题。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谈及广州在当中的作用时表示,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强核扩圈、内聚外联”的“锚”。他说,广州应该在此发挥首位枢纽、连通、平衡、决策和指令功能,树立“锚”的思维,想大事、谋大事、担大事。

广州承载的粤文化是粤港澳大湾区天然的粘合剂

在当天的论坛上,除了对大湾区内规则对接、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提出自己的看法外,与会学者也从文化角度,就人文广州引领湾区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王世福表示,广州所承载的粤文化是粤港澳大湾区天然的黏合剂,广州需要传承城市历史文脉,进一步推动城市文化出新出彩,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世界级人文湾区。

在论坛上,王世福以广州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方面所做的实践为例,展示广州城市特有的文化基因。他提到,“粤文化是一种能与世界对话的文化。粤语、粤剧、粤菜等文化符号在海外有着很强的传播力和凝聚力。同时,广州所承载的这种粤文化也是湾区精神的体现,是粤港澳大湾区天然的黏合剂。”

广州如何发挥“粤文化”的作用,引领世界级人文湾区?王世福从吸引力、凝聚力、创造力和传播力四个方面给出建议。他说,以广州为代表的南粤传统,以深圳为代表的创新先锋,以香港为代表的粤文化国际化相结合,会培育出一种更加健康、诚信、互助、共荣的湾区精神,培育出地缘认同与社会凝聚共建共识的大湾区“粤精神”,历史积淀与时代创新交相辉映的大湾区“粤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天的论坛上,广州市社科联与深圳社科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充分调动学术力量,共同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挑战。(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柳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