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花地文学榜揭晓特刊③
11月23日,2021花地文学榜年度盛典在深圳举行。骁骑校《长乐里:盛世如我所愿》(番茄小说网)获年度网络文学,特发表其致敬辞、感言、专访——
【致敬辞】
身揣“穿越”这一网络文学必杀技,在丰盈的人物故事桥段里,骁骑校不仅让我们聆听到历史的跫然足音,还揭示出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密码。
《长乐里:盛世如我所愿》笔触细腻,张弛有度,讲述的是一个从民国到现代“重重谍影,百年爱恋”的传奇故事。时空穿越将历史的大变迁锚定在心灵的小触点,其所提供的人物关系与丰沛细节,足以让我们从支离破碎的断片中找出线头,通过历史对位,一点点拼凑出一个最接近真相的传奇。
【感 言】
以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关注现实,引领社会
骁骑校
托尔斯泰有个预言,说是当人类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作家作为一种专门职业会失业。届时,任何人,只要把他看到或想到的有趣的事情记下来,他就是作家。那么现在,托尔斯泰的预言已经变成了现实。
网络的发达让所有人都能发声,成为作家,我从事的网络小说写作是一种以盈利为导向的文学创作,是大众文化的常见形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又随着无线互联网的普及进一步兴旺,大屏幕手机取代电脑成为更普及的阅读工具,网文进入新的读屏时代。
曾经我以为,网文最重要的就是好看,要做到好看,并不容易,需要极高超的天赋和技巧,运用祖先给我们创造的汉语文字,调动、撩拨读者心绪,让他笑让他哭,让他热血沸腾,让他掩卷深思,让他爱你书里的角色,爱你构建的世界,带他去感受不曾有过的情感体验,给他们加油鼓劲,让他们更有勇气去面对这个世界。
然后我以为,网络小说承担的是社会减压阀的功能,网文可以对抗现实的痛苦,对抗生活的压力,能够让灵魂在那么一个短暂的时刻来到幻想的世界,这是读者回避现实痛苦的秘密花园。
在一次会议上我说过,网文是一个善举,一部廉价手机,一篇三五千字的爽文连载,就能让一个失去希望的人对人生多一些留恋,花费只是一毛钱而已,现在看来,这个标准定得有些低了,其实我们可以做到更多。
格非认为,“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文学仍然是一种重要的矫正力量。文学写作不仅仅关乎娱乐和趣味,也关乎良知,关乎是非,关乎世道人心。”
网文也是文学,同样承担着关注现实,矫正世道人心的作用,从没有任何一种文学形式像今天这样下沉,甚至于我经常打车的时候听到司机在听书,网文之所以拥有大量的拥趸,不是因为现实题材占据主流的因素,相反是更多的幻想题材。
我们不能为了现实而现实,但不妨碍我们站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眺望现实,事实上,关于现实的概念亟待拓展,书写现实未必总意味着书写当下工农大众的奋斗历程,他可以指人的命运,情感的现实,我们笔下人物的悲欢离合,他们在困境中的挣扎、奋起,其实都和读者的情感息息相关。
即使在奇思妙想的异世界架构下,即使故事的角色是神魔妖怪,是恶龙,是精灵,其实脱下那层外壳,他们本质上都是人,故事关注的依然是人心,仍然折射着作家对现实的思索,悲悯和关怀。把现实的概念充分打开后,我们发现,其实网文作家完全可以以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来关注现实,引领社会风尚。
但是如何做而不引起读者的排斥呢,学校的老师和家长可以说教,可以灌输,作者并不具备这种条件,强行去做,读者就会用脚投票,而且这样做了的话,我就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强行给年轻人灌输自己价值观的老古板,还是带着黑框眼镜的中年秃顶教导主任那种模样。
我们要讲道理,首先要让人家愿意看,良药苦口,那就镀上一层糖衣,这一层糖衣,就是好看。
是的,我又回到最初的想法,人类永远需要好看的内容。
我想到一位作家,二十世纪最后十几年间影响最大,名声最胜的历史学家黄仁宇,实际上《万历十五年》是在被多次退稿的情况下才拿到中国大陆出版的,因为它既像是一篇通俗文学,又像是学术专著,为主流历史学家所不齿,但是最终它成了最畅销的历史书之一,现象级的出版物,坊间有云,不读《万历十五年》,便称明粉也枉然。
黄仁宇和他的《万历十五年》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就是好看,好看才能覆盖更广大的读者群体,就像霍金,他虽然不是物理界最顶级的翘楚,但是谁又能说,《时间简史》没有引起无数青年对浩瀚宇宙的兴趣呢。
这就是文字的力量,文学的力量,黄仁宇拥有这种力量,霍金拥有,我们每一个作者都梦想拥有这种力量,因为这力量可以改变别人,改变世界,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而这正是文学存在的意义。
(文字整理: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沈婷婷)
【访 谈】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沈婷婷
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姜雪媛 陶奕燃 林桂炎 朱绍杰 王磊 实习生 张雯
1、小说创作灵感源于一幅漫画
羊城晚报:在网络文学创作中现实题材并不多见,《长乐里:盛世如我愿》(后简称《长乐里》)为融合现实题材和网文元素开辟了新路,您的创作灵感是什么呢?
骁骑校:这是一部28.9万字的小说,我一直认为写小说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创作欲望的喷薄,更是一种强烈与他人分享的冲动。触动我要写这篇小说,来源于一幅漫画,那副画左边是1937年的断壁残垣,有一个穿着破破烂烂的小女孩,右边是2017年南京的高楼大厦,有一个穿着漂亮雪地靴、羽绒服的小女孩,两个人面向画中央的分界线,想握手但又没有握到一起。
将这两个时代连接起来最好的方法就是“穿越”。我希望能让1937年的人看到现在的中国,给予他们和读者一种心灵的慰藉。
我本人就住在上海,上海也是我的第二故乡,书中的“长乐里”也和上海有关,是我虚构的上海里弄的一个名字。后面的“盛世如你愿”是一个网络流行词,源于一次国家举行阅兵仪式,网友们有感于国家的强盛,正是周恩来总理所期待的盛世中国,后来这句话就延伸到了所有的领域。像改革开放取得的各种成就都可以说“盛世如你所愿”,这个“你”不一定是先烈,也可以是每一个中国人。
羊城晚报:您在《长乐里》勾画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四十年代的上海,是不是作家天生就是生活中的观察者?
骁骑校:我认为文学创作要有这个故事不说心里就憋着难受,一定要有让大家来分享我的故事的那种热情,所以创作欲望永远是第一位的。
第二位就是要有共情能力。我在2015年1月第二次到鲁迅文学院进修,学校组织我们来到广东采风考察,当时大巴车在深圳街头驶过,我看到高架桥下面绿化带里坐着两个流浪者对着残羹冷炙对饮。
我忽然觉得这两个人的境界太高了,那一刻我在想,他们一定有很多故事。我不可能去了解他们的一生,但我可以去采访有相同经历的人,换位思考,去和他们共情。
这时候,就可以想象这两个人也许不是简单的乞丐而是失败的企业家,或许他曾经叱咤商海,或许曾经拥有过一家皮革厂……当你能和流浪者共情时,你的脑海里就会出现很多画面,这就是一个作家的素质。
同样的道理,你能和流浪者共情,就能和历史人物共情,去书写那些你没经历过的事情,去想象一个从山河破碎动荡年代走来的年轻人看到今日盛世中国时的复杂心情。我能够和历史人物共情,书写我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想象一个从山河破碎的动荡年代走来的年轻人看到今日之中国盛世时的复杂心情。
2、想象力永远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羊城晚报:您是如何理解网络文学的,当前我国网络文学发展到什么阶段,您觉得未来的发展走向会如何?
骁骑校:我觉得文学是不会因为加上“网络”二字而发生改变的,就像电脑排版印刷与雕版印刷没有本质区别一样,只是因为科技的进步导致生产成本与传播方式的迭代而已,网络文学不需要纸张印刷与运输铺货销售,作者写出来与读者看到只是一个点击的距离而已。
文学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好看。我觉得我写的东西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好看,给别人喂一颗药要在这个药丸上外壳有一层糖衣,不能强按着头要他喝下去,而是要给他“糖衣炮弹”。
当前我国网络文学已经进入主流视线,各地成立了网络作协,正在承担起以往传统文学肩负的责任,比如矫正,比如审美,比如教育等。我认为将来“网络文学”这个词汇会渐渐消失,因为所有的出版物都会数字化,文学的版图也会逐步统一,不再分彼此。
另外,我觉得网络文学作品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文学作品有一个不同之处在于读者的反馈来的特别高效。以往我们写出小说,需要印刷出版,放在书店里售卖,读者买回家看了之后也没有一个合适便捷的渠道反馈观后感,这个时间线拉得特别漫长,不利于作者做出调整。
而网络文学是在线反馈,坐等可见的,作者与读者的互动是即时的,直接握手的。不论是正向的、积极的,还是批评的、尖锐的意见,对作者都是有益的,宝贵的,等于众多读者与作者共同打造作品,所以与读者的契合度会更高,更受欢迎。
羊城晚报:您的《橙红年代》被拍成了电视剧,而且是流量明星的大制作,你之前有想到过这部作品会被拍出来吗?这对于您以后的创作来说,会不会是一个新的方向,比如转战影视?
骁骑校:《橙红年代》是上海克顿制作,陈伟霆和马思纯主演的,这本书有一个特别文艺范儿的名字,我看张爱玲曾经说过的一段话,说他弟弟写小说,最喜欢写隋唐年代,说隋唐年代是一个昏昏黄黄、橙黄色的年代,我觉得挺有意思,就用在我的第一部都市小说的命名上。
我的每一部作品在创作的时候都梦想能够搬上银幕或者荧幕,现在还得加上一个屏幕,但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因为若想把瑰丽宏大的文学世界用影像方式完美表达出来,目前的科技水平还达不到。
随着科技的进步,成像的方式也许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比如作者脑海中的画面直接通过脑电波的形式传递给读者,不再需要导演和演员、服化道、巨大的投资,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想象力永远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3、好小说是一道色香味营养俱全的大菜
羊城晚报:您现在开始了新的创作吗?
骁骑校:我现在又在写一个带有家国情怀的穿越故事。书名叫《白龙》,讲一个18岁的青年没考上高考,有一天掉进了水坑穿越到宋末的钓鱼城,他发现穿越的水坑可以来回穿梭,他通过购物网站采购了大量的物资器材来守卫钓鱼城。
我最近比较喜欢宋朝的历史,查阅历史资料会发现他们的皇宫和我们理解的明清紫禁城的格局很不一样。宋朝的皇宫御前向北一条街出去后便是商铺,是不夜城商业街,商业的气息特别浓,如果蒙古人没有扰乱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不知道后面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历史呢。
羊城晚报:现在网络文学蓬勃、鲜活地在这个时代生长着,它离读者很近,每个人似乎都能在网络上写点东西,您对于文学创作都有哪些建议?
骁骑校:我曾经发过这样一条朋友圈:“搜集足够的详实的资料档案照片文献回忆录,把这些东西当做葱段、姜片、蒜末、辣椒面,浇上一勺炸过洋葱、花椒、香叶、八角、桂皮、茴香的滚烫的菜籽油,把自己的脑子浸在里面,泡透了之后就可以动笔了。”
我当时的配图是厚厚一摞参考资料,从地图、老照片、回忆录生活史到小说、散文、报告文学,都和小说的主题相关。这是我在创作小说之初突然迸发的想法,好的小说就是一道呈现给读者的色香味营养俱全的大菜,这些参考资料都是这部作品的佐料,而食材则是作者脑海中酝酿的故事雏形。
羊城晚报:请推荐一下网络文学的书单?
骁骑校:要说书单的话,我强烈推荐花地文学榜上的其他网络文学作品,基本上代表了网文的最高水准。
【2021花地文学榜】
2013年羊城晚报正式创设花地文学榜,一年一度,对上一年中国当代文坛创作进行梳理和总结,也为广大读者提供最具含金量的年度专业书单。
2020年“花地文学榜”首度联手深圳福田成功举办,今年继续走进鹏城,文学在场,双城呼应,为这座“世界之窗”再开一扇文学之窗,眺望湾区最美文学风景。(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发起主办:羊城晚报报业集团
联合主办: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 深圳市福田区委区政府
网络支持:广州阿里巴巴文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小攀
编辑 | 朱绍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