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磊 通讯员 樊诗颖
11月20日,《一个别处的世界:梭罗瓦尔登湖畔的生命实验》的新书分享会在广州学而优书店举行,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主办。(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该书作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焱教授在现场分享了她深入研究梭罗生平及思想后,对于《瓦尔登湖》一书的全新理解。
近两年,“内卷”“躺平”等成为社会上的流行语,躺平方式千万种,那么年轻人应该如何以合适的方式缓解压力、实现自我呢?
针对这种现象,王焱指出:在百年前的美国,我们很熟悉的《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即给出了一条很具参考意义的出路。
梭罗的躺平生活:简朴而丰盈
1845年7月4日,美国的独立日,28岁的梭罗决定在这一天躺平,向世人宣告什么叫独立。他来到家乡康科德镇的瓦尔登湖畔,住进了亲手建好的小木屋 ,开始了他简朴的、与大自然亲密相处的独居生活。两年零两个月之后,他结束了湖畔生活。
梭罗为什么要来到瓦尔登湖躺平?王焱分析了背后的两个原因:
首先,梭罗不满现实。他认为大多数都人陷入人生的迷误,为追求不必要的物质享受,终日忙碌操劳,无穷无尽地焦虑,精神空间逼仄。人本具有神性,现如今却生活得像蚂蚁一样卑微。梭罗再也不想这样过,于是决定尝试新的人生模式。
其次,梭罗躺平,也有逃避个人困境的隐秘动因。他对商业社会生存方式的不适应、紧张的人际关系以及种种不幸遭际,使他陷入严重困顿。他希望通过空间的置换,借助大自然的伟力,治愈内心的阴郁,恢复对生活的热爱。
在王焱看来,梭罗的躺平生活可以用两个词勾勒,一个是“简朴”,一个是“丰盈”。
梭罗将极少的时间用于物质的获取,将物质享受降到仅使用生活必需品的地步。梭罗通过实践发现,只需花费28美元多一点儿,就可建成安乐小木屋,花销还不及住校学生每年所支付的住宿费。
梭罗之所以主张简朴,是为了把更多的精力与时间,从谋生的工作中节省下来,交付给超越于物质生存层面之上的更高的精神生活。
梭罗的空闲,因为阅读、写作、散步、社交、沉思等他所热爱的精神性活动而变得丰盈。梭罗在这种生活中领悟到了宇宙“更高级的秩序”,获得了置身于天堂般的高峰体验,“每一个毛孔中都浸润着喜悦”。
他的忧悒得以慰藉,人性中的善意得以增进,他重新恢复了对世俗生活的信心与热爱,重返尘世。
躺平一辈子很难
“躺平”已经成为一个热词,但王焱指出,实际上有两种躺平。
一种躺平,是具有觉醒意识的躺平,躺平,是想为自己喜欢的、更有意义的事情留出精力和时间。而另一种躺平,则是有着深深无力感的躺平,自我放逐、无所事事、无所追求,是在空虚无聊中消磨时日。
前一种躺平,对欲望的克制,是为了为自己的精神追求留出空间,做自己生命的真正主人,努力创造新的生活,并启发世人;而后一种躺平,在欲望和精神上都表现出委顿,没有承担和创造,去除沉重枷锁后所获得的自由,是受惰性支配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在王焱看来,梭罗是前一种躺平,一种高质量的躺平。
那么,梭罗的这条路放在当下到底行得通吗?
对此,王焱笑言:“躺平坚持一阵子容易,坚持一辈子很难,梭罗在瓦尔登湖畔通过躺平,开辟了新的人生经验,领悟到了深刻的人生真谛,但他也仅仅坚持了两年零两个月而已,所以躺平作为一种疗愈性的歇息可以,但作为长久的日常性姿态,连梭罗自己都未尝做到。躺平,终究是为了以一种更舒服的方式站立。”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黎存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