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惠阳两会】惠州惠阳:打造“三乡”示范带,构建大湾区知名乡村旅游地
2021-11-15 20:28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政协第六届惠州市惠阳区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海生 通讯员 陈丹娜

1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惠州市惠阳区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惠阳正式进入两会时间。两会现场,如何激活惠阳老城区消费活力,提升群众幸福感;把握惠阳资源,突出惠阳文化和产业特色,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特色乡村旅游地成热议话题。

盘活老城区商场增强消费活力

曾经,惠阳是周边城市知名的购物天堂,便利的交通加上丰富的购物资源,消费者纷至沓来。但近几年,随着已有商场配套的老化;新商场落地少;城内消费市场升级慢,年轻人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再加上城外新的大型商场不断建成,尤其是邻区大亚湾万达广场的落地,惠阳区内部消费活力不强、消费主力不断外流的趋势日益明显。

dcb22ca1aef2fd301e435f322cb8a5e.jpg

吴鸿财接受记者采访

对此,惠阳区政协常委、惠阳区中小企业家协会会长吴鸿财从强基础、重品牌、擅管理三个维度为盘活惠阳老城区消费活力提出了相关建议。首先是强基础,他认为,购物广场周边的配套设施对其消费活力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停车问题,去逛街、消费本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但若迟迟找不到停车位,体验感很差,去这个商场消费的欲望也会大打折扣。我建议惠阳商场要格外注重周边配套的升级,尤其是停车场的改扩建。”吴鸿财说。

其次是重品牌,随着消费群体的逐渐年轻化,80、90后成消费主力军,他们比较注重个性化、潮流化消费。吴鸿财认为,市场要不断根据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消费习惯进行变革,纵观惠阳区内的商场,品牌活力不足已成一大症结,故而要求惠阳要搭建品牌消费综合体,引进年轻人喜爱的优秀品牌,搭建惠阳区内部品牌市场竞争体系,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促使品牌根据区域内消费者的需求和习惯进行升级。

最后在擅管理方面,吴鸿财直言,消费过程中,消费者的体验感与舒适度极为重要,掌握消费者的需求等同于握住了“财富密码”,这要求企业内部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在满足日常消费需求的同时,做好消费者的后续服务,更好更快地了解其诉求,在经验总结中完成升级。

打造“三乡”示范带,赋予乡村旅游新动能

根据广东省景区行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广东省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大数据调查报告(前三季度),近两年文旅市场经过洗牌后呈现出新趋势:城市周边游、乡村主题游成为主流,家庭出游、小型团建成消费主力。

在惠州市2020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中,惠阳区在各县区中名列第一,获评“优秀”等次。今年,惠阳区秋长街道周田村相继入选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和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惠阳一幅幅令人振奋的新画面展现在面前。

5e4043d9005c13457d6310ec2be8024.jpg

周海明接受记者采访

在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下,“慢生活”的享受成不少都市白领消费的首选,在这样的趋势下,乡村旅游成了乡村振兴一大动力引擎。惠阳乡村旅游发展基础良好,从文化脉络上来讲,惠阳是红色堡垒、名人荟萃的古邑、枕山达海的湾区枢纽、吉他的诗和远方。从区位优势来讲,惠阳毗邻深圳、东莞,交通便利,随着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搭建,惠阳与大湾区城市的黏性不断加强。

近年来,惠阳已培育了一批出色的乡村振兴项目,比如秋长谷里、良井原乡、亚维浓生态园等,在此基础上,惠阳区政协委员、惠州东升教育集团总校长周海明表示,惠阳可以以这些项目为龙头,带动一批农旅产业项目的兴起。根据惠阳的规划,该区按照“美线强点、连点成片、以片带面”的总体要求,惠阳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农村文化底蕴、资源优势,已开展乡风(将军故乡文化体验)、乡愁(怀安原乡田园休闲)、乡土(东坡荔乡农业观光)“三乡”示范带打造工作,建设过程中,周海明建议,要实现农村道路景观提升、农房风貌升级、美丽庭院涌现,融合自然生态资源,把一个个美丽乡村“盆景”串联成一片片风景。

周海明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文化特色少不了,惠阳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华侨文化、荔枝文化等资源丰富。他表示,在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惠阳要做好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发扬,比如将归善书屋、粤书吧等新型文化空间建到乡村,在满足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做好文化传承的窗口,赋予乡村旅游文化元素,推动文农旅研融合,形成“吃、住、行、购、娱、学”产业链,以更高标准统筹产城村人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与粤港澳大湾区相匹配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将惠阳乡村打造成都市圈市民出行的首选之地。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冯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