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凳子”议事会、“义战联盟”小程序……探寻东莞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密码”
2021-11-10 20:40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东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观察团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典型事例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文聪

“红凳子”议事会、“莞爱心灵”项目、“义战联盟”小程序……11月9日,在东莞市委政法委的组织下,东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观察团前往茶山镇和东城街道,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典型事例,探寻了两个镇街在社区治理方面的“创新密码”。

图片说明:“红凳子”议事会如火如荼进行当中.jpg

“红凳子”议事会如火如荼进行当中

大榕树下“红凳子”议事会

9日10时许,“红凳子”议事会正在茶山镇茶山圩社区如火如荼进行当中。这个会议很别致——参天大榕树下,“红凳子”围成一圈,近30名茶山圩社区居民坐在树荫下上,说故障、提问题,议难处。短短半小时内,居民提出的消防问题、卫生问题、路灯问题被茶山圩社区治保主任卢礼芬一一记下。

“了解诉求后,这些问题将被反馈给相关部门,确保问题不出社区就能得到解决。”据茶山圩社区党委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张妍妍介绍,社区以接地气的方式打造了“榕树下”居民议事党建品牌,将“红凳子”搬到党群服务中心、住宅小区、工厂企业等地,突破了居民议事原来受到场地、形式等限制,进一步实现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先后解决旧城区照明设施配置少、鹤湾新邨缺少休闲运动场所等一批民生问题。  

图片说明:破旧泥砖房“变身”小菜园.jpg

破旧泥砖房“变身”小菜园

茶山圩社区位于茶山镇中心区,辖区面积1.03平方公里。如何在社区没有土地收入、实体物业收入的现状下,让居民们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对于这个问题,社区干部们一直在努力实践和积极探索,让闲置地块“大变身”便是他们想出的一个办法。张妍妍指着一个种满着绿油油青菜的菜园子告诉记者:“这里以前是间破旧的泥砖房,面积约100多平方米,户主不住在东莞,没人打理就成了危房。我们跟户主进行了多次沟通,确保宅基地所有权不变后,他同意社区将该地块用于种菜。现在是由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和附近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打理,平时采摘的青菜就拿来送给村里的老人家。”

除了利用好闲置地块,茶山圩社区居委会还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了一个接地气的“群众之家”,练书法、跳广场舞……不同群体的社区居民,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专属服务。记者走进四楼一间教室,退休音乐教师彭光明正弹奏着钢琴键,近20名社区老人端坐席间,齐声高唱。彭光明很乐于投身在这样一项具有“附加值”的艺术劳动,“希望借此传递音乐的快乐,让大家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

帮助矫正对象树立守法意识

在位于茶山镇综治中心的心理咨询室,整洁透亮的环境、统一标识的设计、配备规范的条件令人眼前一亮。据介绍,结合“粤心安”和“莞爱心灵”项目的建设要求和目标,“心彩虹”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数据库建设到心理危机预警干预,逐步形成社会心理服务的有效闭环。

图片说明:戴上VR眼镜就能体验情境教育.jpg

戴上VR眼镜就能体验情境教育

为了使得社区矫正建设信息化水平提升,综治中心对“智慧矫正中心”进行场所改造和设备升级,配备报到登记室、矫正宣告室、监控指挥室等功能室,为矫正宣告室及监控指挥室,配有成套的监控和视频系统,能够对接上级社区矫正指挥中心,满足音视频会议、远程视频督察等需求,全面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质效。

而在教育培训室,观察团员戴上VR眼镜就能体验情境教育。茶山镇司法分局局长卢沛韬说,教育培训室通过设置监狱服刑体验、醉酒驾车体验、人际冲突体验,可以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树立守法意识。

警方可通过小程序“派单”

9日下午,观察团一行首先来到东城街道综治中心。自去年年底,该中心启动“莞爱心灵”心理健康服务项目后,就开始为社区居民免费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截至目前,项目已开展咨询服务105次,服务129人次,跟进结案25个。

如今,东城街道23个社区已全部建成了独立的心理服务工作室,实现了基层心理服务平台全覆盖。辖区群众只要通过东城“平促会”微信平台提交线上申请,或到所在社区进行线下申请,就可以享受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对于每一位求助者的申请,项目社工都会跟进。

图片说明:介绍东城街道义警开展情况.jpg

介绍东城街道义警开展情况

观察团最后一站来到东城街道立新社区警务室。在东城,“东莞义警”队伍共13803人,其中保安员、物管、治安联防等职责类义警占比34%,家长、教职工、二手房东等志愿报名的义警占到66%。今年以来,由“义警”专班牵头,组织各派出所、各警格开展应急响应、巡防守望、防范宣传等义警活动,累计开展义警培训工作720场,培训义警人员8670人,确保每名队员岗前必训,提升队伍战斗力。

据东莞市公安局东城分局治安管理大队三级警长吴佳彬介绍,在调动义警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中,东城分局更多强调归属感、认同感,营造义警“家文化”。今年8月,东城分局创新开发了“义战联盟”小程序,借鉴志愿者服务小程序的设计,警方在小程序上“派单”,义警们在线“接单”,完成相应服务后可以累计积分。分局还链接了商家资源,义警积分可以兑换奖品。目前,已有五千多名义警在“义战联盟”注册。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张德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