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润祺 吴安琦
11月9日-13日,佛山市五区“两会”陆续举办之中,教育作为民生之基,一直是无数人心中所关注的焦点,也是本次五区“两会”的重点话题之一。在“双减”政策的逐步落地之下,如何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的情况下让学生获取并巩固知识?而关于家长们的家庭教育、学生们的作业数量以及作业方式又都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到佛山街头,倾听和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心声”。
11月8日,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来到了佛山市铁军小学,对家长与学生进行随机采访。采访中多数学生表示,“双减”之后老师布置的作业有所减少,基本能在课堂上做完,老师们会在课堂上布置一些课堂练习,检验课堂的学习成果。而对于作业的形式,部分家长表示现在孩子的作业从之前的书写,如今更加偏向于阅读。有家长表示,“‘双减’减少学生的作业负担是好事,但学习与教学的质量是绝对不能下降的”。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无数家长们心中的心愿,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类拔萃、脱颖而出,在“双减”政策出台之前,大量的辅导机构、补习班涌现,导致学生们的负担加重。而如今随着“双减”落地,从前的补习班也逐渐销声匿迹,家长们开始将目光放在孩子的兴趣培养上,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多数的家长都给孩子报名了兴趣班,钢琴、街舞、绘画、书法,种类五花八门。
“减负不是躺平,全面落实‘双减’政策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育德树人,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顺德区政协委员、容桂容边小学校长彭海云表示,减负更不是减责任,学生的负担减下去了,教师的教育责任增加了。学校要努力将学生负担减下去,教育质量提上来,做好这道“加减法”。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