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财经评论员 戚耀琪
近日,广东召开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探索与实践研讨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访问粤西徐闻、高州两县菠萝和荔枝产业后参会。周其仁提出,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改造,要建立一个打通城乡、连接内外的市场体系。通商之策,要特别注意市场需求信息的回流,不断传导回生产端,改造传统农业。经过实践检验,徐闻首创的这套后来被称为“12221”的综合对策,出发点正确,选择路径对头,实践效果可圈可点。
周其仁教授的意见确实切中关键,近年国家修了很多高速公路、乡村公路,这叫做基础设施驱动的经济增长。商道离不开物理上的道路。但是仅有物理通道还不够,还要有大量市场主体非常活跃的商务活动,才足以把生产和消费有效地连接起来。“商道”要在物理通道上加载支撑商业活动的种种设施,要积累商业经验,汇聚信任信用,恰当地卖到那些合适点位、卖给那些真有需要、还愿意出价来享用这些农产品的消费者那里去。
所以有效的对策,不是政府亲自上商道,而是发挥政府之长,服务市场,降低商道上各类摩擦系数,通商兴农。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改造,是商道上双向活动的结果。不单是农民种什么、养什么,商道上就卖什么、销什么。还要把商道那端消费者的偏好,及时传递回生产端,不断更新产品、更新技术、更新流程。
今年以来,为扎实推进2021全省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工作,广东聚焦数字农业,构建广东菠萝大数据平台,通过数字化实现销售主动化、自动化、精准化;聚力优势资源,发挥采购商和产地采购商助理作用;抓住产销市场,畅通流通渠道,开展产区提质增效和销区拓展行动;推动产销对接,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策划采购商走进产区和农产品走进大市场活动,形成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的经验和模式。
从徐闻开始迸发出来的12221创新策略,目前已经在包括荔枝在内的其他农产品上发生神奇的效果。所以,继续在采购者、消费者的一端增加研究,积累数据,反馈生产,把营销做到了生产端,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否则,只管按照惯性指导生产,按照去年的感觉去抓今年的产品,这无论是对生产者、管理者还是当地农业部门来说,都是相当冒险且低效的。
如周教授所言,中国市场总量大,消费频率高,现金流稳定,说明农业农产走市场化之路,是非常不错的生意。麻烦之处是亿万食客的消费偏好不易把握,产供销要对得上,有不小的难度。可见,同样是荔枝,品种本来就各异,价格差异也很大不同,品牌化依然比较粗放,所以不同地域和人群,理解和接受的程度也是大不一样。
要建立一个打通城乡、连接内外的市场体系,涉及的工作千头万绪,这和生产端与消费端的市场发育、信息流通、品牌体验都有重要的关系。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又由价值观决定。国外部分水果能大举进入国内市场,除了可能口味新奇,营养全面之外,也离不开精准的数据分析、市场布局和定价策略,真正做到了以具体消费群去倒推定价和生产。这方面,广东的特色农业依然要在12221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出更多的组合拳,以求在成功经验上继续与时俱进。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戴曼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