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沈婷婷
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磊
行走在白花洞革命烈士纪念园内,历史的厚重感迎面扑来。园内一座6米高的纪念碑如利剑般直插云霄,俯瞰着鹏城大地,凝重庄严。环顾四周,两侧葱郁的松柏树苍劲挺拔,与湛蓝的天空、灰白的石阶相得益彰。纪念广场、纪念柱和烈士浮雕墙修葺一新,无时无刻不让人感受到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英雄壮歌氛围,这就是位于深圳光明的白花洞革命烈士纪念碑。
群众捐资立碑
深圳光明街道白花社区是东江纵队抗日战争革命老区之一,先后有多位烈士在这里为国捐躯。白花洞革命烈士纪念碑就是一朵巨大的白花,为英烈而盛开。
白花社区的前身是一个拥有300年历史的客家村落。同时,这也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村落。沿着柏油小路进去,映入眼帘的是风格独特的碉楼。再行走一公里左右,这座六米高的纪念碑就矗立在松柏之间,凝重庄严。
1945年6月,在与日伪“反抢粮斗争”中,白花洞人、共产党员周来友联系各村地下党员,发动群众2000多人开赴路西(指广九铁路以西),抢收抢运粮食2000多担,取得了此次斗争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白花洞更是发生过多次战斗,如反“填空格围剿”斗争、昂趟坪战斗、金竹园突围、大坑隆战斗等。在这片热土上,先后有周来友、徐马连、谢马春、刘新友等烈士为国捐躯。
为了缅怀先烈、弘扬烈士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启迪后人,1992年12月,白花洞村的人民群众倡议捐资,在村落主要出入口修建了“白花洞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顶部是一个立体的五角星,碑体四周有汉白玉栏杆,基座碑文记载着革命烈士的英名和事迹。
旧貌换新颜
2020年4月,作为深圳市光明区的民生工程之一,白花洞革命烈士纪念园改造提升项目正式完工并全面开放。该纪念园位于光明区光明街道白花社区白花大道与围肚区一巷交汇路口东行300米处,园内有白花洞革命烈士纪念碑和浮雕墙等烈士纪念点。
据悉,白花洞革命烈士纪念园改造提升项目建设用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在原白花洞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修缮,完善功能性、增强文化性、提升景观性,充分发挥其“褒扬烈士,教育群众”的主题功能。
该项目规划功能采用“二轴三区”空间结构布局,包括入口形象广场区、旧纪念碑区、生态停车区。整体设计提炼白花洞红色历史文化脉络,运用到景观、小品、构筑物等展示互动场景中,建设纪念碑广场、烈士浮雕墙、停车场等,重现先烈不怕牺牲、前仆后继、永不叛变的革命信仰精神记忆。
如今,白花洞革命烈士纪念园旧貌换新颜,在发挥“褒扬烈士,教育群众”主题功能的同时,已成为一个“不忘历史、缅怀先烈、军魂永存、爱国感恩”的区级爱国教育基地。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张德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