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奋起救国鸿音,传承百年红蓝精神
2021-11-05 15:02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探访广州市培正中学

文、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唯
实习生 符晓灵

培正中学

在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培正路,坐落着一所有着130多年历史的公办完全中学。学校底蕴深厚、书香飘逸、乐曲流淌,建筑古朴典雅,处处灵气折射,步步风景如画。130多年来,这所中学的师生秉持“至善至正”的校训和热情、活力、蓬勃又充满理性、平和、端正的“红蓝精神”。廖承志、冼星海、陈黄光等革命志士先后在此求学或任教,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它,就是广州市培正中学。

著名的抗日救国歌曲在这里诞生

凡是超过百年历史的名校,总会涌现出许多风云人物,培正中学也不例外。在20世纪30年代,两位培正中学的老师创作的歌曲成为当时著名的抗日歌曲,展现出了中国人“宁战死不为奴隶忍辱偷生”的伟大精神。

培正中学领导团队

1931年9月18日,日寇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消息传来,培正校园内师生义愤填膺。“当时学校国文教师陈黄光满腔激愤,当夜奋笔疾书‘奋起!奋起!共作猛烈斗争,民众,士兵,一致奋起斗争,宁战死不为奴隶忍辱偷生!’。”培正中学原党委书记、副校长,广州培正同学会原会长朱素兰对记者介绍道,“歌词拟好后,陈黄光即交给同在培正任教的音乐教师何安东谱曲。何安东饱含爱国激情,当即谱写成进行曲式的群众歌曲。”

“这首歌一字一音,朗朗上口,尤其是旋律中多次三连音的出现,使得歌曲刚劲有力,颇富号召力和鼓动性,鲜明地表达了当时民众群情激昂的爱国感情。”朱素兰说,谱上曲后,何安东立即编写学校乐队“银乐队”各种乐器的乐谱。经过银乐队的反复吹奏修改后,《奋起救国》通过广州民众歌咏团及培正中学歌咏队的演唱,很快就传遍广州大街小巷。

“从培正中学校园里诞生的这首《奋起救国》被广泛传唱,被誉为当时广东的‘第一首好歌’。很快传遍大江南北,以至海外。”朱素兰说,“它是国歌诞生前,国内最流行的一首抗战名曲。这首具有强烈爱国热情的歌曲,让处于彷徨的人们看到了希望,振奋起精神,毅然投身到抗日救国洪流中。”后来,陈黄光被吸收为中央特科成员,进行秘密斗争。1934年,他不幸被捕,1935年1月于广州黄花岗侧荒坡壮烈牺牲。

“在民族危亡的年代,从培正学校走出的红蓝儿女陈黄光、冼星海、马思聪、何安东、陈洪等一大批文化人,奋不顾身,创作了大批的抗日救亡歌曲。培正学生银乐队、歌咏团的大量抗战宣传演出,让雄壮的抗战歌曲唤醒国人的抗战决心,铸就国人必胜的信念。”朱素兰说道,“时至今日,当年培正人的‘奋起救国’的爱国精神,依旧在代代培正人中传承,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

倾听历史回响追寻红色记忆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广州市培正中学充分挖掘学校的红色资源,追寻红色足迹,汲取奋进力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落在实处。

72年党龄的培正中学原副校长张履冰正在讲述革命故事
培正中学开展“倾听历史回响 追寻红色记忆”系列活动

“今年,为了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营造创建文明校园氛围,我们举行了‘倾听历史回响追寻红色记忆’为主题的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广州市培正中学党委书记、副校长王敏介绍,学校开展了“邮”说、“画”说、“述”说党史校史的相关活动,让广大师生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不懈奋斗。

今年9月,广州青少年“学党史跟党走”校园集邮巡回展览在培正中学亮相。“百年正道历沧桑”“多难兴邦”“征程,梦想”等十部邮集,共40展框在培正中学展出。“通过方寸邮票,广大师生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追忆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伟大祖国的历史变迁。”王敏介绍,学校依托培正特色社团建设品牌之一的红蓝集邮社,开展了“邮说百年党史”等极具特色的品牌活动,让广大师生通过邮票感悟先辈精神,不忘革命初心。

此外,学校还开展了“画”说长征活动。同学们通过通草画(即通草纸水彩画)传承非遗文化,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学校的美术老师指导、带领了学校三个年级80多名同学参与创作了50多张优秀作品。在作品中,有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情景,也有红军战士巧背铁锅的画面,同学们用传统的绘画,生动展现了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的英雄史诗。

培正这所扎根岭南、名播海外的百年学府,走出了一位位社会知名人士。他们中,有创校先贤,有爱国志士,有革命英烈……在“述”说党史活动中,培正“后浪”深情讲述,重温培正前辈的红色故事。老校长黄启明、音乐家冼星海、国文教师陈黄光等革命志士的故事在同学们的讲述中再次走进了每一位师生心中。“通过今年的系列活动,广大师生追寻红色记忆,讲好培正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王敏如是说。

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

近年来,培正中学牢牢把握“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转变育人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效保障了培正教育集团的健康发展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王敏表示,学校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选择教学骨干中的党员、教学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员担任党支部班子成员,采取党支部和党小组网络交叉设置和管理。在开展活动时,根据实际灵活改变活动的集体组织形式,如宣传教育、民主生活会等以党委、党支部为单位进行,学习、实践活动又以党小组为单位进行,支部和党小组交叉网络设置,“这种安排形式灵活,年级党小组形成了战斗堡垒,党支部工作更有活力,党组织更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此外,学校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传统文化、廉政教育等特色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学习和实践活动,不断锤炼党性。学校开展走访“家门口的‘红色学堂’”等主题党日活动,党组织负责人带领年轻党员探访学校已离休的革命前辈“80后”“90后”老党员,听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走访红色教育基地从化莲麻村的红色史迹,开展“学党史、强党性,守初心、担使命”红色之旅,回顾党的光辉历史,重温入党誓词。

此外,学校还积极开展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志愿活动,组织共121名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践行“工作在学校、助力在社区、奉献在岗位”的理念,推动党员融入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创新的大舞台。在2020年的抗疫斗争中,在做好学校教育教学的同时,107名在职党员参加了近1000次培正社区和报道社区的一线防控值守工作。王敏表示:“作为人民教师,我们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切实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责任感。作为培正人,我们争做敢担当的表率,促发展的先锋,全力争当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让红蓝色旗高飞扬。未来,我们将继续激励全体培正人在漫漫征途上,绘就无愧于这个时代的大海星辰。”(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羊城晚报》2021年11月05日A16版

(羊城晚报社和广东省教育厅联合出品)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学校提供
责编 | 许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