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冬奥②|温度可分层控制!去“冰丝带”看速滑比赛不用怕冷了
2021-11-04 22:36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冬奥会期间,国家速滑馆将承担速度滑冰比赛,在此将诞生14块金牌

文、视频/羊城晚报驻京全媒体记者 王莉
图/国家速滑馆提供

2022年北京冬奥会离我们越来越近啦!比赛场地长什么样?有哪些新科技?接下来一段时间里,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将带大家走访各大冬奥场馆、服务区,提前感受冬奥氛围。

与雄伟的钢结构“鸟巢”、灵动的膜结构“水立方”遥相呼应,国家速滑馆因其外观像轻盈飘逸的丝带而被称作“冰丝带”,冬奥会速度滑冰比赛将在这里燃情开赛。

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标志性场馆之一,国家速滑馆在外形上由 22条晶莹美丽的“丝带”状曲面玻璃幕墙环绕,“冰丝带”名字由此而来。其主场馆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高度33米,能容纳约12000名观众。冬奥会期间,国家速滑馆将承担速度滑冰比赛,在此将诞生14块金牌。

创新场馆,结构设计既美观又节约材料

国家速滑馆采用了双曲面马鞍形单层索网结构屋面设计,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体育馆。这种结构设计能够极大地节约材料,用钢量仅为传统屋面的四分之一。

建设团队将这张索网称为“天幕”,将搭建过程称为“编织天幕”。国家速滑馆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李久林说,“编织天幕”的难度非常大,它就像把一个巨大的羽毛球拍“绷”在场馆上方,只不过这个球拍不是由树脂纤维而是粗大的钢索编织而成,不是平面而是马鞍形。由于索网屋面的空间形态非常复杂,张拉以后每一个“方格”的空间形态都不一样,因此填充的每一块单元体尺寸也不同,需要通过实测得到数据后再进行加工定制。

为营造出轻盈飘逸的丝带效果,国家速滑馆外立面由3360块曲面玻璃单元拼装而成,每块玻璃的尺寸和曲面弧度都不相同,通过机械配合工人操作,严丝合缝地嵌入160根S形钢龙骨打造的框架中。据介绍,“冰丝带”状曲面玻璃幕墙的设计灵感来自冰雪运动与速度的结合,盘旋的“冰丝带”象征着速度滑冰运动员高速滑进时冰刀留下的轨迹,同时22条“冰丝带”又象征着在2022年举办北京冬奥会。

智慧场馆,精准控制实现空间温度分层

国家速滑馆通过“智慧建造”,创造了8个月完成主体建设的“冬奥速度”。如果说传统建造是流水线作业,那么“智慧建造”就是“互联网众筹”。通过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各方面各系统设计师先在数字世界搭建起一个“冰丝带”。随着开工建设,大到8500吨的钢结构,小到每一块大小各异、不同曲面的玻璃,所有的数字信息进入各专业厂家开始同步生产,再由建设统筹在现场进行拼装。

国家速滑馆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智慧化场馆,具有智能化的运动管理系统、观众观赛管理和场馆管理系统,就像给场馆配备了一颗“大脑”。“比如,可以通过智慧管理,使得馆内气温分层。”国家速滑馆公司设计总负责人郑方介绍,“冰面的温度大概在-8℃,确保冰面的质量稳定;冰上1.5米左右的温度会在10℃左右,保证运动员的体温体感;观众席的温度则可以达到约16℃,营造一个舒适的观赛环境。除了温度,我们还可以精确控制空气的湿度、风速、空气质量等,通过这些控制创造一个最好的比赛环境、工作环境和观赛环境。”

绿色场馆,环保制冰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

国家速滑馆的内场采用全冰面设计,冰面面积约1.2万平方米,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冰面。此外,它还是全世界最大的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的冰面,也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的冬奥场馆。

郑方介绍,这项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环保的制冰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同时也是最先进的制冰技术,冰面温差可控制在0.5度以内。这样制冷不仅相比较传统方式效能提升20%以上,而且制冷非常均匀,不会出现各个部位温度不一样、冰面硬度不均匀的情况。同时,国家速滑馆将制冷产生的余热用于运动员生活热水、融冰池融冰、冰面维护浇冰等,一年可节省约200万度电。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速滑馆的冰面采用分模块控制单元,即可将冰面划分为若干区域,根据不同项目分区域、分标准进行制冰,可同时开展冰球、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壶等所有群众性冰上运动,着眼于服务赛后可持续利用。(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