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典范!广州天河未来五年蓝图绘就
2021-10-27 19:28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7000亿元,年均增长6%左右。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鄢敏

10月27日,广州市天河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天河区人民政府代理区长陈建荣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未来五年天河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7000亿元,年均增长6%左右。

报告显示,未来五年天河区将全力打造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枢纽、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先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展示窗口、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样板示范,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争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典范。

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金融业:巩固银行、保险、证券等传统金融优势,力争每年新引进持牌金融机构8家以上。围绕广州期货交易所推动期货交易产业链集聚发展,助力广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风险管理中心。到2025年,全区金融业增加值突破1500亿元。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赋值、赋智”作用,选准赛道加快强优势、蓄后势。持续提升优势领域能级,做大做优通信、金融、地理信息等高端行业应用软件;大力发展数字创意产业,构筑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电竞中心。攻坚新兴领域培育发展新动能,挖掘大数据、云计算发展潜力,聚力发展工业软件;促进人工智能融合发展、赋智发展,提升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无人飞行系统等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壮大信创产业,建立辐射全国的信创适配资源池。

助力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质发展传统批发零售业,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贸易“链主”企业。做强天河路—珠江新城世界级商圈,力争引进广州首店300家以上,建成国内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第一商圈。到2023年,全区商品销售总额达万亿元以上;到2025年,现代商贸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增五十亿量级商贸骨干企业10家以上。

服务业:积极争取扩大穗港澳专业服务业资格互认范围,大力引进香港专业服务联盟等港澳机构。加快法律服务国际化转型升级,支持设立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发展现代法律服务业总部经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法律服务品牌集聚区。到2025年,全区高端专业服务业营收规模超1500亿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工业,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卫星及应用、都市消费工业、精密仪器等领域,探索推动工业上楼发展,到202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1000亿元。

构建“两轴两带多片区”协同发展格局

天河中央商务区:依托科创、金融、专业服务资源集聚优势,高水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自由化示范区,争创国家数字贸易先行示范区。加大广州环贸中心、寺右万科中心、粤海大厦等楼宇招商力度,大力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龙头企业,吸引央企、行业龙头企业设立独立法人机构和功能型总部,力争到2025年,集聚税收超亿元楼宇88栋、税收超十亿元楼宇20栋,推动全区集聚营收超百亿元龙头企业30家以上。全力推进岗顶片区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拓展空间。大力推进天河路—体育东路等人行地道和连廊建设,推动地铁10号线、18号线等早日全线运营。

广州国际金融城: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全力争取先行政策和改革试点率先落地,吸引集聚港澳地区银行、保险、证券等法人金融机构,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数字贸易、数字创意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完成起步区、东区产业地块出让,提速推进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力争3年内建成投产项目超15个,5年内建成投产项目超25个,地块出让与载体招商双管齐下,高效能导入优质产业。加快花城大道、临江大道东延线、车陂路—新滘东路隧道工程等市政道路,以及地铁11号线、13号线二期和金融城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构建内联外畅交通网络。加快推进起步区、东区村集体物业和村民住宅复建。完成西区、北区控规编制和城市设计,启动土地储备与开发建设。协同推动车陂、前进地区空间整合、产业转型、功能提升。力争到2023年,起步区建设初具规模;到2025年,起步区建设全面见效,东区开发建设基本完成,西区、北区建设实现重大突破。

天河智慧城:统筹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引领区和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关键节点。高标准完成核心区控规调整,稳步推进旧村开发建设,大力推进天河智慧城高压架空线下地迁改,推动土地高效利用。加快车陂路北延线、健明六路等市政道路建设,完善轨道交通网络,强化重大平台互联互通。加快推动网易二期、中望龙腾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力争3年内建成投产项目超17个,5年内建成投产项目超25个;大力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等专业园区规划实施,引进、培育、壮大更多软件业头部企业和高成长性科技企业,打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体,数字文创和现代都市工业为两翼的产业链群,推动天河高新区及早晋级国家级高新区。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枢纽

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大力推动8家国家重点实验室、4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高质量发展,打造高能级创新策源平台。引导龙头科技企业增加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投入,支持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力争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规模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00家。

加强环五山高校群及周边地区资源整合,高标准运营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打造集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人力资源服务先导区、科技金融集聚区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创新枢纽。着力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配套服务体系,力争到2025年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

大力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积极构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生态体系,建设知识产权服务集聚发展示范区,力争到2025年全区专利授权量达4.3万件。持续完善全链条孵化体系,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育成创新带,力争到2025年,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达80家,年营收超10亿元孵化载体20个,孵化育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000家。

打造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样板示范

营商环境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一证多址”“多报合一”和“市场主体除名”等新举措,健全规范高效的市场主体准入退出机制。着力完善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对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

优化企业服务:聚焦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政策洼地”和“服务高地”。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深化投资审批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提升项目投资和建设便利度,推动全区345个重大建设项目实现投资3000亿元以上。

建设人才高地:落实“广聚英才计划”,深化“一区一品”人才发展布局,实施软件业重点人才工程,支持科技创新“链主”企业靶向引进“卡脖子”领域关键人才。充分发挥港澳青年之家总部、港澳青年支援中心、天河人才港作用,打造连通港澳、接轨国际的人才发展环境,大力引进国际化高端创新人才和“高精尖缺”人才。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天河

进一步理顺全区公园建设和运营管理体制,健全“生态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四级公园体系,新建一批口袋公园,到2025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18.5平方米。

坚持系统治水,高质量建设碧道34公里,完成51条合流渠箱雨污分流治理,到2025年,海绵城市建成区面积达63.5平方公里,排水单元达标比例达90%。推动完成超20个老旧小区微改造。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实施“一张图”管理,完成土地收储超200公顷。抢抓高铁入城契机,以国际一流标准改造广州火车东站,加快广佛环线、穗莞深等城际铁路天河段建设,推动建成金融城站、龙洞站等5个城际枢纽;大力推进茅岗路北延线、黄云路等道路交通项目建设,力争3年内完工项目超20个、开工项目超10个,全力推动5年内完工项目32个以上;着力优化交通微循环,大力整治道路交通拥堵点,力争2022年打通水荫四横路“断头路”。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幸福标杆

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工程,强化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充分释放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力争5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0万人以上。深化养老服务综合改革,完善区、街、社区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到2025年养老床位总数达6200张。

为打造健康天河,积极谋划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优化东北部医疗卫生设施布局,加快推进天河区第二人民医院和肿瘤、口腔、骨科等医学科学中心(研究院)规划建设。加快社区医院建设试点改革,新增国家标准社区医院3家,到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5.8人。

在教育方面,优化全区教育设施布局规划,推进东部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加大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和校园改扩建、微改造力度,建成清华附中湾区学校二期、天河外国语学校智慧城校区和广州中学凤凰校区等项目,到2025年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不少于2.8万个。

聚焦文化体育事业,推进区图书馆新馆、小天鹅艺术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区—街—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力有序推进沙河片区文化振兴,做大做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培育更具竞争力的数字文化产业集群。(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詹淑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