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宁习源 李晓姗
●2021年8月1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评审结果,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达132项,再创历史新高,较去年同比增长32%;获直接经费资助总额达5188.9万元,较去年同比增长5.1%。获立项数在全国医疗机构中位列第5,在广东省内医疗机构中位列第1,两个排名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南方医院拥有中科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5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60余名,高端人才引进取得良好效果。
●现有专业技术人员6670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08名,博导170名、硕导179名。医院每年选送20-30名优秀中青年人才,到海外高水平学校和医院访问学习。十年来,“南方医院杰出青年培育计划”一共评选了80名培育对象,给予政策和资金的资助。
慢性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东省肾脏病研究所、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所、广东省创伤骨科研究所、南方消化病研究所……这些重点专科都设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医院拥有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7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30个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6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实力:打造高精诊疗技术写下“南医智慧”
南方医院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奠定了扎实的综合实力,打造了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诊疗技术——
肾内科侯凡凡院士团队建立了针对中国人群特点的慢性肾脏病防治体系。首次证实补充叶酸可降低慢性肾脏病肾功能丧失风险、可显著降低高血压首发脑卒中风险、降低新发糖尿病肾病风险。创建了防止慢性肾脏病进展的临床新策略,使患者发展至尿毒症的风险降低了50%,全国每年可节省医疗资源约70亿元,新策略纳入了美国肾脏科医师教程和全球慢性肾脏病治疗指南。
感染内科持续完善慢性病毒性肝炎防治体系建设。率先启动“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推广至全国136家医院,制定了中国首部乙肝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形成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力,最终目标是实现乙肝母婴零传播。近6年随访37358例乙肝孕妇,母婴阻断成功率达到99.8%,达到了世卫组织提出的消除乙肝母婴传播的标准。创建了乙肝精准个体化治疗模式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创建了无创肝纤维化诊断标准,形成了国内首个专家共识。主持制定了2015年版中国乙肝和丙肝防治指南,向国家贡献了“南方智慧”。
神经外科在国际上提出颅咽管瘤新的外科分型。新的颅咽管瘤外科分型显著提高了全切除安全率,术后远期生存率超过许多欧美国家。早于新版NCCN指南发布的脑胶质瘤治疗路径。在美国第二大医疗出版社出版英文专著。在华南地区最早开展“密网支架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等技术。
消化内科在国内率先开展胃肠肿瘤早筛技术。胃肠镜诊疗技术国内领先,开展了两项国际原创手术。创立了内镜早癌诊疗方案,筛查消化道早癌3000余例并进行早期根治。牵头成立广东省胃镜早癌精查联盟,承担广州市大肠癌筛查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普外科首创国际领先的腹腔镜胃肠肿瘤微创新技术被国内外推广。在国际上率先提出腔镜微创胃肠外科与解剖学相结合理论。作为英国皇家外科学院(RCS)培训基地,团队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和北京协和医院等地演示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达300余次。
精准医疗推动血液病诊治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医院拥有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血液病诊疗、研究和培训中心,中国最大的地中海贫血移植中心。地中海贫血诊治方案研究成果收入欧洲指南。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精准诊疗等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
南方医院是广东省内唯一同时拥有院士、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省属综合医院,也是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登峰计划”首批重点建设单位、国家疑难病症(肿瘤)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单位、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区域中医(风湿病科)诊疗中心、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项目基地等。
人才:找好“头羊”带好团队出成绩
围绕临床做科研,临床水平才会有提升。近年来,南方医院先后建成了临床研究中心、生物样本库、临床试验中心,实施了“临床研究启动计划”等项目,肾病科、肝病科、血液科等才在国际上取得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促进了临床水平的提升。
学科建设是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医院在学科建设上不搞“一刀切”,不撒“胡椒面”,而是根据学科发展现状和在国内、省内同类学科中的定位,实施学科分类管理,有侧重地进行建设,从而提升学科整体水平。具体来说:一是重点建设优势学科,比如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等,向其倾斜人、财、物等资源,促进强者恒强和更强,以期尽早跻身该学科的前沿,同时牵引相关学科和辅助科室发展。针对个别发展势头强劲的学科,医院按照“院中院”的模式加快建设,催生一批具有行业代表性的成果;二是帮助具有潜力的学科找准突破口,走特色发展之路;三是面对“短板”学科,运用“补短增容”策略,辅助该学科驶入常规轨道。
学科建设归根结底要靠人才来推动。南方医院努力为不同员工设计清晰合适的职业发展道路。一是成就领军人才。依托国家级重大平台,每年投入2000万元专项基金,拓宽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下大力气引进高层次拔尖人才、高水平学术团队、优秀留学归国人员和紧缺专业急需人才;二是吸引创新人才。加大科室主任引进力度,优化学科带头人队伍结构;三是扶持青年人才。实施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后备人选培育计划,目前已资助92人次,资助金额达3572万元。建立青年人才出国留学专用基金和优秀归国人才创业启动基金,“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共投入近3000万元,选送300多名中青年骨干出国深造。(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责编 |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