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对话丨赖声川:国内的戏剧发展,依然处于开始阶段
2021-10-24 15:02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赖声川用“考试交卷”四个字来表达心情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艾修煜

10月23日,乌镇戏剧节发起人之一赖声川亮相“小镇对话”单元,并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采访。在谈到2021年乌镇戏剧节的整体样貌时,赖声川用“考试交卷”四个字来表达心情。他认为,没有国外剧目参与的第八届乌镇戏剧节,反而是一个很重要的节点,“这样一来,我们就有机会停下来看看国内戏剧行业到底成长到了什么程度”。

羊城晚报: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近年来,国内大大小小的戏剧节不断增加。当下,国内的戏剧发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赖声川:我觉得我们的戏剧发展还在一种“开始”的状态,戏剧创作本身存在一种断层。可能因为20多年前影视行业就开始高速发展,很多剧场出来的有才华的人,都跑去干影视工作去了。真正在做舞台剧的人,可能会走向更先锋的一些路线。但是先锋的同时,主流在哪儿?社会中的主流剧场在哪?这些东西还在慢慢定义。我们现在的戏剧行业发展得比较慢,也表现在这里。 

羊城晚报:“青年竞演”是乌镇戏剧节着力打造的单元,也是区别于国内外诸多戏剧节的所在。对于今年青年竞演作品的质量,你有何观感?

赖声川:我现在还没去看具体的作品,因为作为决赛评委,为了保障公平性,我得等到决赛现场才能观演。但是,我一直强调原创剧本是戏剧的力量,本届乌镇戏剧节的剧目也是以原创为主,‌‌但原创作品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觉得我们‌‌要期待新的剧作家。新的作品在哪儿?新的创作在哪儿?‌‌这些问题一直是我最关心的。我们的青年竞演也是想给大家“摆上一张桌子”,经过几届的发展,我觉得桌子已经摆好了,现在就看大家怎么样去进来“享用”。

羊城晚报:今年乌镇戏剧节中,女性创作者比例较大,怎么看女性的戏剧创作力量?

赖声川:这不是一件“不正常”的事情,反而应该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女性创作者凭什么要变少?当然应该多才对。我相信,我们在各个板块里面都会有更多女性,我自己也看到国内有越来越多女性从事导演、创作方面的工作。这是好事。 

羊城晚报:去年,你作为参与者、观察者跟综艺《戏剧新生活》有了“亲密接触”,这中间有给你哪些“刺激”吗?

赖声川:《戏剧新生活》蛮不简单的,它多数作品的出发点都是一些很先锋的风格,居然可以吸引电视前的普遍大众,这对剧场行业来说是一个大好事。它真的是很特别、很真诚的节目,跟一般的选秀、比赛完全不一样。大家能够一起看到一些作品并做出来,整个过程,我们很珍惜。这届戏剧节里,刘晓晔、吴彼等参与者再回到乌镇,他们的票很快售空,甚至成为了小小的“明星”。受到观众认可,我们非常开心!

羊城晚报:《戏剧新生活》中,提出了“戏剧到底赚不赚钱”“没钱能不能做戏”的问题。作为从业几十年的人,你如何看待戏剧与钱的关系?

赖声川:首先,预算再大也买不来一部好戏。另外,戏剧的美就在于,预算是0可以做,预算1亿也可以做,戏剧非常多元。但剧场生存是很难的,我们上剧场算是国内比较少有的、能生存下去的民营剧场。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力量来支持戏剧,但希望赞助方能有一个“不干涉创作、不做过多置换、尽量单纯冠名”的格局。这些外力能给我们很好的一个环境,但创作者也要修好内功,不要只纠结于预算,要发现戏剧的多元化,不用很多钱,也可以做出一台好戏。

羊城晚报:由郝蕾和张杰主演的《曾经如是》作为特邀剧目亮相今年戏剧节。此前,肖战也加盟了《如梦之梦》。为何乐于与演艺明星合作?是基于市场的考量吗?

赖声川:这都是过程,都是生态。对我来讲,如果一个角色从头到尾都是明星来演,那就要看他能否撑得起这个角色,比如《幺幺洞捌》中的倪妮,大家不会觉得她是一个明星,反而觉得她就是舞台剧中的一个很厉害的演员,我们(对于演员)的标准是很清晰的。至于市场是什么样的,我们不会、也无法刻意操纵。

羊城晚报:短视频的火爆,对于戏剧行业有没有产生影响?

赖声川:我觉得它对社会的影响是全面的。《幺幺洞捌》此前因为疫情有两年没演了,今年启动重演后,我发现,有些观众在看的时候,是面无表情甚至呆滞的。我在想,这两年发生了什么事?《幺幺洞捌》是要稍微用一点力才能够搞清楚,但是不至于这么难懂啊,它不是那种大谜题、让人什么都看不懂戏的戏,但有些观众就在傻傻地看。这两年发生了什么事?好像大家脑子都没怎么运动了?是看短视频看多了呢还是别的原因?这是我自己很深刻的感觉。当然,现在(大家在剧场中的反应)又好一些了。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剧照
责编 | 龚卫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