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山长讲坛”和《“双减”大家谈》“双剑合璧”,聚焦“双减”政策下学校育人新格局
2021-10-24 13:31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调结构、重个性、提质量,回归教育本位

策划/统筹 陈晓璇 
文/蔡旭嘉

“双减”是当下最热门的教育话题。“双减”背景下,减负提质需要“增”什么,家长角色定位如何变化?学生需要什么样的作业?学校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力?……10月23日,“初心童心 匠心”第九届凤城教育文化节“凤城山长讲坛”在佛山市顺德区华侨小学举行。本次论坛邀请了深圳、广州、佛山等城市的教育名家、一线校长代表、跨界嘉宾等进行主题演讲和对话,聚焦“双减”政策下学校育人新格局。

与会嘉宾合影留念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和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继《“双减”大家谈》视频访谈节目后,围绕“双减”策划的线下论坛,实现“线上节目+线下论坛的“双剑合璧”。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广东广雅中学校长叶丽琳表示,《“双减”大家谈》访谈节目为“双减”措施落实提供了有益引领,播出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从线上节目到本次“山长讲坛”,联合会将携手社会各界,用实际行动对教育热点话题进行回应,坚持通过教育改革推动学校优质发展。

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广东广雅中学校长 叶丽琳

主题演讲:从育分转向育人,减负提质,标本兼治

凤城山长讲坛现场,特邀深圳、广州、顺德大良本土的六位一线校长代表,就“双减”背景下如何标本兼治,减负增效和家长角色改变、学生发展,以及备受关注的学生作业问题,展开TED式的演讲。

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实验小学校长 汪庆荣

“双减”政策的落地让网友们热议不休,不少网友担心该政策治标不治本,不能解决基础教育之痛。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实验小学校长汪庆荣作为顺德本土的校长代表,带来了主题为《“双减”破局,标本兼治》的演讲,他以自己学校方案为例,分享了标本兼治的“良方”。

汪庆荣认为一边是“最难中考”,一边是“双减”政策,家长肯定会焦虑,“双减”的落地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要从思想上对家长们进行引导,主动开展“双减”政策的宣讲,也希望家长能明确目标、端正思想、全力配合学校,尽快转变孩子的思想,明确学习目标。同时,学校应该优化课程,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实施拓展课程,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家长的愿望很简单,希望孩子学科成绩好,综合素养要高。如果一所学校能把这两件事做好,我想家长们的忧虑就消除了,自然也就达到了标本兼治的效果。”

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顺峰初级中学校长 白建元

学校作为执行“双减”政策主阵地,在新的教育生态尚未完全建立之前,如何呼应社会和家长对“减负不减质”的疑惑和需求?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顺峰初级中学校长白建元认为,学校教育除了“减”还必须有所“增”,首先要增加丰富的选修课程,学校要结合地域特色、文化积淀,开设个性化、差异化的课程,如学科、艺术、运动和体育类素养课程,促使学生向着个性化发展,同时构建校外素养课堂,扩大学生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带着应有的知识走出课堂、走进校园、体验社会、感悟社会。此外,学校还应该提升学生的思维素养,创设深度学习的情境,激活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还有创新家校共育机制,增加亲子交流的厚度,特别是对于寄宿学校的家长,更需要利用好周末时间和孩子相处,培养孩子阅读、运动和劳动的习惯。”

佛山市顺德区顺峰小学家委会会长 吴剑辉

“双减”政策下,家长的角色定位是什么?佛山市顺德区顺峰小学家委会会长吴剑辉作为家长代表现场分享道,家长应该作为孩子兴趣合伙人,素质接力者和成长同行者,这个与“双减”政策下的教育生态相得益彰。他认为,当今父母的角色不是站在高处要求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而是和孩子并肩,共同成为更好的自己。他强调,家长爱看手机,孩子就爱看手机,家长爱看书,孩子就会爱书,所以家长要做好榜样。吴剑辉还分享了自己坚持带孩子踢足球、下田、做公益、每天接孩子放学的经历,引来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佛山市顺德区华侨小学校长 谢云娥

“不教作业,母慈子孝;一教作业,鸡飞狗跳”孩子作业牵动多少家长的血压,“双减”政策下,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作业呢?佛山市顺德区华侨小学校长谢云娥现场分享了华侨小学的作业管理方案,其中就包括“一留五不留”的作业布置原则,基础性分层作业、综合实践性作业和主题探究性作业的设计模式,学校还倡导丰富作业的评价方式,比如常态化开展“快乐过关”、作业游戏闯关,家长考官进学校等内容。另外,学校还把足球作业、篮球作业、跳绳等体育运动的作业都综合起来,有设计、有评价、有管理,形成一个体育作业体系,这样更能系统地让运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孩子是天生的探索者,需要具备大学科、大格局、大视野的作业体系来帮助他们探索,她建议作业设计可以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让语文、数学、英文各学科的老师一起参与到其中。

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校长 申东红

很多家长担忧“孩子不上补习班了,怎么提高成绩?”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校长申东红认为,学生不上补习班、在学校完全可以学足学好,而且还能全面发展。她以学校优秀毕业生谢铭轩为例,总结优秀学生身上具备的特点: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在申东红看来,孩子小时候对学习充满了天然的热情,老师要呵护好学生的学习意愿,同时要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特别是对于习得性无助的学生,老师如果能帮助他们找回信心,他们往往能创造奇迹。另外,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树立学习榜样也是培养孩子学习力的有效方式。

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高中部党委书记、校长 袁卫星

“双减”下,如何回归教育本质,发展学生素养,这是很多人思考的问题。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高中部党委书记、校长袁卫星带领大家回顾了近年出台的教育政策,告诉大家这个政策并不是横空出世,引导大家从中寻找答案。“双减”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袁卫星认为是评价、负担、制度。而怎么样来解决?那就是从育分转向育人,真正把立德树人的事情做好,真正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落到实处。他还分享了自己在学校推出了免作业券的方式,以及布置各种各样的作业,比如“西瓜原产地五毛钱一斤,为什么在深圳五块钱一斤?”“设置校长信箱让同学老师提意见”等,引得现场观众纷纷点赞。

圆桌对话:大咖共话学校育人新格局 

讲坛现场还进行了圆桌对话,由羊城晚报社教育健康部副主任、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晓璇担任嘉宾主持,针对“双减”后的教育新格局与叶丽琳校长和六位演讲嘉宾展开对话交流。

圆桌对话

“双减”下的变化:家庭和谐,老师更忙更累,适应转型,观望守望中

“‘双减’政策落地近两个月,这两个月来教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每个人心中都有哪些关键词?”面对这个问题,对话嘉宾们感触良多。 

吴剑辉作为家长感受很明显:“作业减少了,孩子比以前开心,家长不用辅导作业,所以家庭关系更和谐;而在谢云娥校长眼中,变化的关键词是“老师更忙更累了”,因为学校要开展课后托管和组织学生午休等;白建元校长则感觉到“责任重了”,课外辅导被叫停之后,孩子一生发展需要奠基的基础都落到学校头上;袁卫星校长觉得是“转型”,无论是考试评价、育人方式还是家长观念都在转型;申东红校长的关键词是“适应”,虽然家长和老师都会焦虑,但国家政策要真正落地,就得去适应、消化和支持;汪庆荣校长认为是“回归”, “双减”政策之后小孩子回归了校园、回归了家庭; 叶丽琳校长则用了“家长观望、学校守望”来形容这一个多月来的状态。

各方回归教育本位,关键是调结构、重个性、提质量

讲坛上,多位校长谈到“双减”是要回归教育的本位,那么学校、老师、家长等不同角色的本位在哪里?叶丽琳校长认为学校回归教育本位要做到调结构、重个性、提质量。她分享了曾经有个家长对她提出的期待:“期待我的孩子能轻轻松松、高高兴兴地上北大清华”,现场观众忍不住笑了。她说道,这位家长所期待的,也给学校提出了一个任务,怎样来提高学习力,让孩子能够身心健康、科学地学习,而不是机械地训练,也不是贪婪地期待,更不是拔苗助长地负担,这都是我们一个共同目标。

“教还是为了不教,教孩子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学会自我教育,所以我觉得‘双减’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减下来之后多余的时间、空间怎么安排?”申东红校长建议,让孩子更好地学会自我成长、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这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合力支持。

汪庆荣校长希望学校能为老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好的平台,对老师的生活给予充分关注,当老师省下了忙于锅碗瓢盆的时间,就有更多的精力用在学生身上。同样,白建元校长希望能减少老师事务性的工作,在学校管理中凸显老师对学校的重要性,让老师以主人翁的意识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谢云娥认为老师是决定一所学校成败的关键,真正需要回归的是老师,这需要校长给老师空间和引领,也需要家长给老师空间和信任,最后得益的就是孩子。

“双减”将出现大浪淘沙,这两类老师将被“减掉”

毋容置疑,双减后对老师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将会出现大浪淘沙。叶丽琳校长认为,“双减”会减掉两类老师,第一类是根本上对教育没有热爱、没有激情的老师,第二类是没有自我学习、不提升自己的老师。“我认为不是所有人都能做老师,哪怕你是从高层次学校毕业。老师不能唯学历,老师一定是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给学生’,具备这样的素质和能力的人才能做老师。”

叶丽琳校长还认为,老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改变社会生态、教育生态、教育观念。中国的教育被一句话害死了——“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其实我们根本不知道人生起跑线是什么?人生是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所以明白每个阶段应该具备什么能力、素养很重要,同时要感染家长,引导家长去改变教育观念。

教育合伙人:让家长、老师、孩子共同成长

对于吴剑辉家长在主题演讲中提出的新概念“合伙人”,校长们是否愿意跟家长一起成为孩子教育的“合伙人”?校长们感觉这个概念很新颖。

申东红校长很认同这个概念,她认为好的教育是所有人一起学习的教育。希望通过学校和家长的互动,让家长能够感受到学校的学习组织氛围,引导家长在家里亲子阅读,成立学习型家庭,让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袁卫星校长则认为,“合伙人”可以用另外一个词来代替,那就是“成长共同体”,家长、老师、孩子是一个成长共同体,他们在共同的成长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幸福比优秀更重要,成长比成才更重要。

叶丽琳校长认为,“合伙”是有目标的,小孩要成长,家庭要成长,老师也要成长,比如不学习的老师会把自己慢慢变成黑白质的作业本或教材,学生看着就害怕。通过共同的目标和学习,彼此的生命更具滋养,更加绽放,这样的“合伙”才有意义。

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区委教育工委书记 田洪明

下午,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区委教育工委书记田洪明和北京市特级校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校长付晓洁分别带来了主题为《“双减”落地与区域教育生态》《没有双减的时候,我们在做什么?》的讲座分享。两位专家干货满满的分享也引来现场阵阵掌声,观众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专家交流互动。

北京市特级校长、北京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校长、北京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付晓洁

校长们对“双减”下学校育人新格局的畅想——

汪庆荣:“双减”政策下学校的育人新格局还是要坚持立德树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申东红:希望“双减”之下的新格局能够推动每个个体,包括老师、学生和家长,都能意识到自我成长、自我教育的责任。

叶丽琳:期待“双减”以后能够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够焕发出他的幸福感,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够找到他最好的自己,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够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我期待的教育新气象。

袁卫星:我期望的育人格局是能够拓展学生生命的长宽高,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 

白建元:我希望新的格局是学校能够成为孩子成长的乐园,在这个乐园当中有他的兴趣爱好,同时能够展现他自己的个性。

谢云娥:我希望看到一种高欣赏度、高包容度、高和谐度的空间中,家长、老师、学生,每一个个体的生命都很饱满,都用力地、使劲地向上拔节,这就是我所期待的。(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