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董柳
10月12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时指出,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除“地球生命共同体”外,我国还提出过哪些“共同体”?记者梳理新华社公开报道发现,我国还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等“共同体”理念、主张或倡议。
“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际社会引起广泛关注。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2017年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许多国际场合,我国都提出要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状况的客观描述和对我国民族关系本质特征的高度概括。
习近平总书记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多次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从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2014年9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强调要“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表述至此正式确定下来。
“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是我国提出的又一个主张。
2018年6月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齐心协力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
在2019年6月14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以及2021年9月17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出席会议的国家主席习近平都强调“构建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提出携手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2020年5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中,宣布中国为推进全球抗疫合作的五大举措,呼吁各国携起手来,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今年4月22日,应美国总统拜登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2日晚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
习近平指出,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共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之策,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这些“共同体”理念、主张或倡议,阐述了中国主张,展示了中国方案,饱含着中国智慧,或指明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前行道路,或指明了人类文明的前进方向。(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