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市民“钱袋子”,东莞亮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成绩单”
2021-10-12 21:41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今年1-9月,全市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300余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944.23万元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文聪

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300余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944.23万元……这是今年1-9月,东莞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取得的成果。10月12日下午,东莞市政府新闻办联合市公安局召开“平安2021”系列发布会,介绍了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情况、联席机制及打防成效,并通报了目前东莞十大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类型。

新闻发布会现场

紧急止付涉案资金3.2亿元

当天发布会现场,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果展和电信网络诈骗被骗资金返还仪式同步举办。公安机关展示了部分案件收缴的涉案物品,并向电信网络诈骗受害人代表返还被骗资金189.9万元。

据东莞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董铁介绍,全市公安机关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打击锋芒对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全面落实“打防管控”各项举措。今年1至9月,全市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300多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000余名,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944.23万元;电信网络诈骗警情同比下降42.61%,降幅位列全省第二,案件持续高发势头得到了一定遏制。

电信网络诈骗警情之所以能同比下降超过四成,与东莞打防结合,构建“全民反诈防骗”新格局密不可分。董铁表示,“打防管控”举措包括断卡行动、预警劝阻、防范宣传等多个方面。其中,市公安局建立了“反诈联勤作战中心”,构建多警种多部门联动作战的7×24小时全天候工作机制,不断强化团伙打击,先后捣毁诈骗窝点92个;对重大案件实行专案侦办,共破获被骗百万元以上案件33起,破案率同比上升10.2%。

与此同时,东莞还建立完善了“市反诈骗中心、镇反诈骗中心、社区民警”三级联动机制,制定了详细的预警劝阻工作指引,综合采取短信、电话或见面劝阻等方式,对正在受骗、可能被骗的群众开展预警劝阻。今年1-9月,市公安局日均接公安部下发预警指令3000条,通过劝阻,成功避免54万多名群众受到电信网络诈骗,紧急止付涉案资金3.2亿元,有效守住东莞市民的“钱袋子”。

电信网络诈骗被骗资金返还仪式

惩戒“两卡”失信人员779人

新闻发布会上,市公安局副局长陈成枝还通报了东莞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犯罪联席机制工作情况。

警方介绍电信网络诈骗作案工具

据介绍,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以“断卡行动”为主要抓手,依托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对接监管部门、通讯运营商、商业银行开展工作,全面强化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今年5月,市公安局成立反诈联勤作战中心,三大运营商、商业银行和相关警种带资源、带权限进驻,确保全市紧急支付、信息查询、资金追查等工作7×24小时正常开展。

陈成枝表示,联席会议制度还根据“谁开卡、谁负责”原则,要求银行、运营商堵塞开卡环节风险漏洞,把好开户审核关;对涉诈高危人员建立“污水池”名单,一律拒绝开户;对银行、运营商发现的可疑开卡人员,建立快速预警机制。今年以来,全市共惩戒“两卡”失信人员779人。

高发电诈中“办理贷款”最多

据介绍,当前东莞市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主要有十种,包括办理贷款类、冒充客服类、兼职刷单类、投资理财类等。其中,办理贷款诈骗最多,占全市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警情的20.34%。

警方缴获的电信网络诈骗作案工具

为何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一直屡打不绝、挽损难度大?据东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支队长蔡树伟介绍,目前电信网络诈骗窝点加速向境外转移,形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灰色产业链,有组织犯罪特征明显,给破案追赃挽损造成困难,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各种虚假信息,导致侦查难度增大。诈骗分子通常使用虚假信息注册社交平台、婚恋平台寻找目标,利用购买他人电话卡拨打诈骗电话,购买他人银行卡进行转账洗钱,电话卡、银行卡“实名不实人”,导致公安机关无法根据实名注册信息找到诈骗分子。二是境外作案,加大追查破案难度。目前大部分的诈骗分子活动范围大致分布于缅北、东南亚等境外地区,导致侦查难度加大,无法短时间判断嫌疑人窝点所在。三是赃款转移速度快,导致线索中断。被害人一旦受骗,将钱转到诈骗分子指定的银行卡后,诈骗分子在几分钟内就可以通过网络将赃款转到数级银行卡内,通过“洗钱”的方式将被害人的钱转为己有。民警调取资金流水等需要大量时间,且资金流经过多次转账大多最终到银行对公账户,导致线索中断和追赃挽损失败。

电信网络诈骗十大高发案件

当前,东莞市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主要有10种,分别为:办理贷款类、冒充客服类、兼职刷单类、投资理财类、网络购物类、冒充公检法类、网络赌博类、网络招嫖类、盗取QQ微信诈骗类、征婚交友(杀猪盘)类。

一、办理贷款诈骗。占全市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警情的20.34%。易受骗群体是学生、工人、个体经营者。

主要手法为:嫌疑人在网络发布“免息、无抵押贷款”“仅凭身份证就可贷款”“提高信用卡额度”等信息,并以“缴纳保证金”“解冻费”“做流水来提高征信”等理由,要求被害人转账到指定账户,以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警方提醒:接到自称网贷平台工作人员的电话,要提高警惕,记住贷款先交钱的就是诈骗。

二、冒充客服诈骗。占15.14%,此类案件易受骗群体不特定,以女性为主。

主要手法是:嫌疑人冒充购物网站客服、快递员等身份,以“通知你订单取消,可申请退款”为由,利用虚假网站套取被害人银行卡信息,或以被害人积分不足、被害人账户被冻结为由,要求被害人转账到指定账户,以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警方提醒:遇到自称是客服的来电要通过官方渠道核实,通过原路退款;凡是购物提出退款先打钱的就是诈骗。

三、兼职刷单诈骗。占14.72%,易受骗群体是无业人员、大学生,以女性为主。

主要手法为:犯罪嫌疑人发布“足不出户、日进斗金”等虚假广告。前几单会给被害人少许佣金来博取信任,随后以“刷够流水才能提现”“刷满15单才能提现”等为由,谎称刷完下一单就可返佣金,要求被害人垫款刷单,以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警方提醒:谨记“凡是刷单就是诈骗”。

四、投资理财诈骗。占9.91%,易受骗群体是有一定经济基础,且投资意向较强的群体。

主要手法为:犯罪嫌疑人通过网络聊天工具,假扮为成功人士,发布高额回报的虚假信息,诱导受害人到事先搭建的虚假投资平台进行投资,通过更改后台数据等手段让受害人小幅盈利,诱导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最后将投资平台关闭。

警方提醒:平台投资需谨慎,务必核实对方身份、选择正规投资平台。

五、网络购物诈骗。占7.83%,易受骗群体不特定,以女性为主。

主要手法是:嫌疑人发布虚假广告,使用低价打折、赠送优惠等方式,使受害人购买其产品或服务,以货款、服务费、保证金、手续费、流水费等理由要求被害人转账到指定账户,然后将被害人拉黑。

警方提醒:网络购物不要随意点击链接,要到正规平台购物。

六、冒充公检法诈骗。占6.56%,易受骗群体不特定。

主要手法是:嫌疑人冒充银行、通信运营商、社保、医保等单位工作人员,称受害人名下的银行卡、电话、社保卡、医保卡等被冒用或受害人身份信息泄露,涉嫌洗钱、贩毒等犯罪,之后冒充司法机关执法人员,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任何执法机关都不存在“核查账户”“安全账户”,公安机关绝不会通过网络发送“通缉令”“警官证”或制作笔录。

七、网络赌博诈骗。占6.03%,易受骗群体不特定,以男性为主。

主要手法:嫌疑人以投资为由,通过“高回报、内幕消息”等谎言,搭建虚假赌博平台,引诱受害人到该平台参与赌博,通过更改后台数据等手段让受害人小幅盈利,诱导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最后将赌博平台关闭。

警方提醒:网络赌博是违法行为,且十赌十输。

八、网络招嫖诈骗。占4.00%,易受骗群体不特定,以男性为主。

主要手法是:利用性感图片,在网上发布虚假的招嫖信息,当事主禁不起诱惑,诈骗分子就以收取保证金、封口费、体检费、安全费等各种理由要求事主转账。

警方提醒:嫖娼违法,以虚假招嫖信息诱导转账的都是诈骗。

九、盗取QQ、微信诈骗。占2.70%,易受骗群体不特定。

主要手法:犯罪嫌疑人盗取受害人朋友的QQ或微信,或使用与受害人朋友相同的昵称、头像,联系受害人,利用受害人转账前不打电话确认的心理,以借钱、出事急用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进行转账,从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涉及转账要求,要当面核实,或通过其他人多方核实。

十、杀猪盘和征婚交友诈骗。交友诈骗占2.29%;杀猪盘占0.8%。易受骗群体为:未婚青年、离异人群。

主要手法是:嫌疑人通过交友平台物色作案对象,再通过社交软件以虚假身份假装与受害人谈恋爱,获取受害人信任,以各种理由要钱(征婚交友),或诱导受害人到事先搭建的虚假博彩网站及股票、期货等投资平台进行投资,通过更改后台数据等手段让受害人小幅盈利,诱导其不断加大资金投,最后将网站、平台关闭,达到诈骗受害人钱财的目的(杀猪盘)。

警方提醒:凡是网上交友以各种理由要钱或推荐赌博投资的都是诈骗。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张德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