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俊伟 通讯员 滨海湾宣
10月11日,在东莞滨海湾新区即将迎来4周岁生日之时,新区在深圳举行价值投资分享会,完成在深圳的首次亮相。
“双区”建设如一股强劲的政策东风,吹拂珠江沿岸一众城市。东莞滨海湾新区成为最受投资者瞩目的价值新区。OPPO、vivo、正中集团等重大项目纷纷入驻,产业、交通、生态等领域悉数涵盖;今年,又一批1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额超100亿元。至此,成立仅4年的滨海湾新区达成投资意向4550亿元。
半年前,《环球时报》发布《中国城市投资吸引力指数报告》,滨海湾新区入选“2020年十大最具投资价值新区”,成为入选榜单中最年轻新区。
滨海湾占尽先机 成为大湾区的“潜力板块”
翻开大湾区的地图,滨海湾新区处于广州、深圳两个超级城市中间,西临广州城市副中心的南沙,东南连接深圳大前海。近年来,滨海湾的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日渐完备,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轻轨、高速公路、国际机场、港口码头汇集于此。未来,新区可实现轨道交通6分钟到深圳、35分钟到广州、40分钟到香港,全面融入广深港“半小时通勤圈”。
深圳市先行示范区湾区组专家张克科在宝安区委区政府咨询座谈会上曾提出大湾区金三角区域协同发展的规划,“在粤港澳大湾区版图上非常清晰地看到城市区域发力和交互的结构是‘七星拱月’(香港、澳门、珠海横琴、深圳前海、广州南沙、东莞滨海湾新区和中山翠亨新区)。”张克科说,“目前,东莞已调整了临深片区的布局,审时度势将支点转移到滨海湾新区,展现经济最活跃的地方。”
滨海湾新区“新”在哪里?8个字足以概括:湾区样本、标杆新区。
2017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一项重大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个月后,东莞滨海湾新区在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机遇中应运而生,正式揭牌成立。这片与深圳一河之隔、约84平方公里的连片土地,强势进入湾区视野,被赋予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合作平台、粤港澳协同发展先导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核心平台等重要战略定位。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明确提出支持东莞与香港合作开发建设滨海湾地区。
2020年12月,省委省政府将滨海湾新区列入省重大发展平台,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莞举全市之力将滨海湾新区打造成为面向全球的高水平对外开放高地、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发展的“湾区样本”、代表东莞“未来城市”形象的标杆片区。
“莞深合作特色平台”,这是今年7月,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首次给滨海湾新区的发展定位。可以预见,作为大湾区最年轻的特色合作平台,依托大湾区政策高地以及新区高品质、高效便捷的发展条件,新区将成为大湾区最具投资价值的“潜力股”。
毗邻港澳,紧连穗深,滨海湾新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优质资本的青睐,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极具投资价值的“潜力板块”,亦成为东莞融入“双区”建设的重要能极。
“超级IP”虹吸效应加速释放
产业资本是权威的定价者,也是最敏锐的风向标。成立仅4年,滨海湾新区已引入OPPO全球总部、OPPO智能制造中心、vivo智慧终端总部、小天才智能科技中心,以及正中科技园等产业项目,并与华润、天安、华侨城等一批知名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高端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的产业体系雏形初显,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吸引力从何而来?正中投资集团董事长邓学勤说:“滨海湾新区将受到广州、深圳的辐射作用,从位置上讲是无可挑剔的。”
特殊的区位,特殊的定位,特殊的使命。新区依托以先进制造业为特色的国际制造名城东莞,不断释放高质量发展新活力。自揭牌以来,滨海湾精准聚焦高端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现代服务业“1+2+1”现代产业体系,成功吸引了一批省市重大产业项目。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底,滨海湾招商项目协议投资总额约达4550亿元。一个个超级IP争相抢滩,龙头企业的虹吸效应正在滨海湾加速释放。
众所周知,东莞本身具备完整的产业制造基础和强大的产业综合配套能力,形成涉及34个行业和6万多种产品的较完整的制造业体系。滨海湾片区覆盖东莞市4个经济强镇,拥有长安智能手机、虎门电子信息和商贸、厚街家居与会展、沙田临港产业等多个成熟的产业体系。2020年滨海湾片区GDP为2071.23亿元,占全市9650亿元的21.5%,形成了极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事实上,滨海湾自横空出世就肩负着东莞创新驱动重任,成为引领东莞未来30年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湾区经济的两个条件是,有临海产业集群和城市集群,这些条件在滨海湾新区以及以新区为核心的滨海湾片区都具备。”业内人士表示,从内生要素来说,虎门、长安具有深厚的经济基础,是东莞经济最好的片区;从外部要素来看,新区毗邻深圳,在深莞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承接深圳创新要素的外溢,实现跨区域的产业发展资源要素联动已成为湾区时代的新趋势。
对此,滨海湾新区规划了20平方公里土地,打造新一代信息通信、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现代服务业、都市文旅产业、总部经济、未来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随着前海扩区延伸到宝安的大空港、展会新城和海洋新城一线,至此,大前海、东莞滨海湾新区、翠亨马鞍岛这个三角区就是未来大湾区最大的动力源金三角。”张克科说,“这就是千载难逢的‘金三角’”。
大湾区未来的新引力场
大湾区大学、镇远中学、滨海湾外国语学校、人才房、国际医院、文体公园、滨海驿站……远不止,还有国内首个地级市版权服务平台,构筑集版权登记、版权贸易、版权金融、版权法律服务和知识培训为一体的版权服务高地,并全力加快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今年七月,滨海湾新区智慧城市管理中心建设完成,城市运行正变得越来越“聪明”。在滨海湾,智慧灯杆挂载智联网终端捕捉路面数据,视频AI识别突发事件,智慧城市管理中心统一派单处理……未来已来!滨海湾新区全力打造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杆示范区,将让投资者们在这里率先开启大湾区“智慧生活”的美好体验。
东莞重商,尊重契约,这是融在每个东莞人血液里的基因。这一点从民间到政府都在坚守,东莞各级政府推出的优惠政策一旦发布就会落实,在滨海湾新区投资的企业家们看来,东莞是中国营商环境最好的区域之一。
在营商环境营造上,滨海湾先人一步。新区按照“措施有亮点、条款有依据、承诺可兑现”的基本原则,先后出台了涵盖总部经济、利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基建、生产性服务业、资本招商等全领域,着力搭建全链条现代产业政策体系。围绕总部经济,滨海湾给予“3个1亿元”的重奖,企业上市累计最高奖励1100万元,此举刷新了东莞扶企惠企“新高”。对在境内或香港主板上市的企业,按首发募集资金额度给予不高于0.5%的奖励,每家企业最高奖励800万元。
不久的将来,滨海湾新区还会有:40多公里的滨海景观活力长廊、5000亩的威远岛森林公园、3000亩的滨海湾中心农业公园及2000亩的磨碟河湿地公园,“一廊三绿心”生态格局,将优美自然景观和现代化城市规划融汇交织。
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一个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一个最优质的资源供给、最舒心的政务服务、最给力的政策支持的新城,正在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滨海湾是大湾区一个很重要的引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朱荣远认为,“滨海湾有土地空间,有好的区位,这就是未来的希望、大湾区的希望。”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