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东莞凤岗这件雕塑艺术品将入藏中国民族博物馆
2021-09-17 17:44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用雕塑艺术尽显各民族的乐器、舞蹈、服饰之美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秦小辉 通讯员 凤宣

9月16日,中央民族歌舞团民族剧院里灯光璀璨,东莞市凤岗镇雕塑艺术品《鼓舞中华》捐赠仪式正在举行。当天,在国家民委、中国民族博物馆和凤岗镇委镇政府的见证下,捐赠双方在中国民族博物馆签署了《捐赠协议》,并颁发了收藏证书。据了解,该作品以传统大鼓鼓身作为基底,用雕塑艺术尽显各民族的乐器、舞蹈、服饰之美。其制作方为东莞市凤岗镇嘉恒文化,隶属于东莞嘉辉集团,立足弘扬中华民俗文化,在东莞市凤岗建有全国首个中华民族婚俗微雕博物馆,展示了56组民族婚俗雕塑。

雕塑艺术品《鼓舞中华》

雕塑艺术品展民族文化之美

当天,摆放在中央民族歌舞团民族剧院内的《鼓舞中华》雕塑艺术品熠熠生辉,雕塑里的人物舞步生动、服饰鲜艳、光彩夺目。

作品以传统大鼓鼓身作为基底,用雕塑艺术尽显各民族的乐器、舞蹈、服饰之美。既有刚柔并济的汉族腰鼓,又有抒情悠扬的朝鲜族长鼓、神圣激昂的德昂族水鼓,还有古朴原始的佤族木鼓,更有维吾尔族手鼓、瑶族长鼓、裕固族牛角鼓等。配合轻盈灵秀的孔雀舞,热情奔放的俄罗斯族踢踏舞,动感粗犷的哈萨克族舞蹈,以及苗族锦鸡舞、藏族锅庄舞、纳西族热美蹉等,展现了各民族欢聚一堂载歌载舞,热情奔放,团结奋进的精神面貌。

凤岗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熊赟为国家民委副主任、党组成员郭卫平等介绍《鼓舞中华》创作理念

“鼓是精神的象征,舞是力量的表现,将“鼓”“舞”结合起来,开创了舞蹈文化之先河,是鼓舞、激励人们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我是一名微雕匠人,很荣幸能为传播中华传统贡献自己的价值。”《鼓舞中华》雕塑创作者徐贫生讲述着创作的初衷。据徐贫生介绍,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早在两年前,其所在的嘉辉集团董事长何焯辉就提出了创作民族团结的雕塑庆祝党百岁的生日的想法。随后,在凤岗镇委镇政府的指导下,他遍访各民族采风并查阅了无数民族资料图片,整理了厚厚一本说明册开始从事创作。此事后来被中国民族博物馆馆长顾群知道后,大加赞赏,认为该作品一定要捐赠给国家,让作品的美好寓意和工匠精神影响更多人。

徐贫生表示,中国民族博物馆的专家组和凤岗镇委镇政府在作品创作期间,给予了大量指导,对于作品存在的问题给予了指正。期间,东莞市委市政府、市委统战部、市社科联、镇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统战办等单位也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并最终让作品得以精彩呈现在世上面前。

雕塑艺术品受到国家民委点赞

当天,国家民委副主任、党组成员郭卫平,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司长郭建民,东莞市凤岗镇党委委员熊赟,嘉辉拓展集团公共事务总经理谢红华等出席了捐赠仪式。中国民族博物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继康表示,此次接受《鼓舞中华》雕塑作品捐赠,对于进一步丰富我们博物馆藏品,提升我们博物馆展览展示水平,发挥好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和宣传思想文化阵地作用,更好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国家民委副主任、党组成员郭卫平也点赞该雕塑艺术品是“难得的艺术精品”,称《鼓舞中华》雕塑作品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和博大精深的鼓舞文化。

中国民族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顾群为捐赠方嘉辉集团颁发收藏证书

据介绍,近年来,在凤岗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位于东莞凤岗龙凤山庄景区的全国首个中华民族婚俗微雕博物馆于2020年获得了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颁发的“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而凭借民族婚俗微雕的匠心精神,在镇委镇政府的指导下,徐贫生也获得东莞市首届“名城名匠”称号,东莞市委市政府颁发的“首席技师”,以及东莞市民协颁发的“民间工艺能工巧匠”荣誉称号。

为了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今年7月1日,嘉辉集团决定投入两个亿,用具有50年历史,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型国潮民族积木“佳乐专”,拼砌《龙凤呈祥》艺术作品,争取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朱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