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视频迎来多屏时代,广东“90后”创作人一年半实现“兴趣自由”
2021-09-16 22:16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西瓜视频将加码“大屏”投入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丽

9月15日,2021西瓜PLAY好奇心大会在四川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千名优秀视频创作人汇聚一堂。会上,西瓜视频总裁任利锋提出,中视频已经迎来多屏时代,西瓜视频将加码“大屏”投入。

2021年上半年,西瓜视频联合抖音、今日头条发起"中视频伙伴计划"。截至目前,已有40万位创作人获得收入,月入过万者超5000人。未来,电视端流量也将被纳入“中视频伙伴计划”的分成中。

如何加入中视频内容创作的火热赛道?会后,《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两位来自广州的“90后”创作者李广森和李杼蓬,两人从去年2月正式开始中视频内容创作,如今已是西瓜视频小有名气的科普博主。

【业界新趋势】

中视频的电视端观看时长占比持续增长

在2021西瓜PLAY好奇心大会上,瓜视频总裁任利锋透露,过去一年,中视频内容在电视端的消费呈增长趋势。根据西瓜视频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中视频在电视的消费时长已达总时长的35%。

任利锋在2020年首次提出“中视频”概念。“中视频”,即指时长在1分钟至30分钟的视频内容。之后,爱奇艺、优酷等各大视频平台也纷纷布局中视频赛道。在今年的大会上,任利锋表示,中视频的空间比他之前想象得更大。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季度报告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平板电脑消费市场同比增长71.3%,出货量约532万台。此外,智能电视和IPTV的月活用户数量(家庭)持续增加。预计至2022年,智能电视的月活用户(家庭)可达3.2亿。在此基础上,电视端的中视频观看量也在持续增长。西瓜视频数据显示,中视频电视端观看时长在总时长的占比已经从2020年第三季度的21%增长至2021年第二季度的35%。过去一个月,知名创作人“李永乐老师”的科普内容在电视端的观看量已经超过总播放量的50%。

任利锋据此指出:“中视频的想象空间,远不止手机。”伴随着新的渠道增长,中视频正在迎来自己的多屏时代。

"中视频伙伴计划"助40万创作人获得收入

多屏时代,意味着创作人们有了新的流量入口。据不完全统计,仅过去一个月,在智能电视产品鲜时光中,内容播放量超过1000万的创作人有1539位,超过100万的有8925位。西瓜视频也将持续加强对优质创作者的扶持。2021年上半年,西瓜视频联合抖音、今日头条发起"中视频伙伴计划"。截至目前,已有40万位创作人获得收入,月入过万者超5000人。未来,“中视频伙伴计划”也将陆续覆盖多屏。

西瓜视频创作人麦小登在活动上表示,她在西瓜视频的分成收入已经和回乡前的月收入持平。此前她因为父亲生病而决定回乡,如今靠视频创作,她不但能担负起父亲每个月的医药费,父女俩也过上了比过去更好的生活。她尤其提到“中视频伙伴计划“,“一份付出可以在三个平台得到回报,收入一下子翻了几番”。

西瓜视频的创作生态服务与建设也在持续进行。过去一年里,西瓜视频针对账号建设、弹幕、评论以及互动贴纸等基础功能进行了优化;同时与剪映APP联动,支持剪映视频一键上传到西瓜。此外,西瓜视频也已支持 4K、HDR、120 帧率视频的发布。

任利锋表示:“我们希望所有用户需要中视频的场景,都能被满足。而中视频所能提供信息价值的边界,就是西瓜服务的边界。”

【创作人对话】

波普科学:做好内容就是最好的运营

李广森和李杼蓬是两位出生在潮汕、生活在广州的“90后”男生。两人在西瓜视频的账号叫“波普科学”,专注于介绍中国崛起背后的科技力量。在西瓜视频社群指导下,“波普科学”的“大国重器”类选题大受欢迎,揭秘东莞中国散裂中子源、介绍高伯龙院士的视频观看量都突破百万。

李杼蓬(左)和李广森

记者:最开始为什么想到要做科普号?

波普科学:我俩从小就认识,从小学到现在,几乎每天都有交流。我俩都对科普比较感兴趣,去年年初新冠疫情期间,外界出现了很多谣言,我们就想,要不索性做个科普视频来辟谣?就从那时候开始,在西瓜视频上开了号。因为这些年我们也积累了很多感兴趣的内容,就慢慢做成视频,科普给更多人。

记者:你们做的“大国重器”类视频,还有一些科学家的故事,都比较受欢迎。你们是怎么找到现在这个内容方向的?

波普科学:最开始我们是想到什么做什么,计算机讲一讲,地理也讲一讲。后来做了半年左右,发现数据不是很好,当时西瓜视频就把我们拉入社群,有专门的运营人员来跟我们讲运营的技巧,比如要做更垂直的内容,这样平台的推荐就会比较稳定,等等。后来我们连续做了10期的“大国重器”,流量就慢慢稳下来了。

记者:你们从一开始就选择做中视频,为什么?

波普科学:我们最开始做的视频大概在3分钟左右,现在慢慢做到10分钟左右,都是中视频的范畴。虽然做中视频相对更耗时,但内容也可以做得更细致。对于科普内容来说,太短的视频只能讲一个大概,带不来什么流量。

记者:你俩是怎么分工的?

波普科学:我(李广森)是学机械电子工的,他(李杼蓬)是学艺术类专业的。所以我主要负责写文案,他主要负责做后期。很多时候他也会对我的文案给意见,比如有时候用词太专业了,一般人听不懂,就建议我换一种说法。

记者:你们做中视频的分成收入如何,能应付生活开支吗?

波普科学:有时候,一期比较火的视频能收入一万多元,当然几千块钱的也有。我们每个月大概做四到八个视频。我(李广森)是兼职在做,他(李杼蓬)是全职的。其实最早做视频的时候,他(李杼蓬)正好辞职在家。但做了大概半年左右,就发现可以不用重新找工作了。

记者:现在你们有多少粉丝,粉丝构成如何?未来你们想往哪个方向努力?

波普科学:现在粉丝二十多万,30岁以上成年人比较多。我们也在想办法,想在未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另外,今天我们听到大会上说,原来电视端竟有那么高的流量。所以我们也会考虑一下未来针对电视端要怎么做。

记者:对想要加入中视频创作的后来者,你们会给出什么建议?

波普科学:沉下心来,做好自己擅长的事。我们也曾经想过是不是要花更多时间在运营方面,后来发现,其实做好内容就是最好的运营。有时候一个视频受欢迎了,一天就能涨一万多粉。(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主办方、受访者提供
责编 | 邵梓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