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柳卓楠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邓勃 柳卓楠
通讯员 徐洁芹 于艳芳
“滴”的一声刷卡声,垃圾桶自动开盖,社区居民陈大姐将垃圾分类投放后,屏幕上立即显示投递重量,看着手机上同步显示的积分和排名,她心里默默计算着要兑换哪些奖品。
这是9月15日发生在广州市黄埔区文冲街瑞东花园小区智能分类投放点的一幕。从不愿意分类到主动分类,从不会分类到准确投放,垃圾分类的“新时尚”已融入黄埔居民的日常生活。而随着科技的加持,垃圾分类也更加智能化便捷化。
去年以来,黄埔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在全市首创垃圾分类智慧管理项目,同时积极推进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的“两网融合”,垃圾桶有专属“身份证”、投放点有“户籍”、垃圾转运车装有北斗定位、区块链溯源、垃圾重量实时更新、垃圾收运“公交化”......垃圾分类进入“数字时代”。据悉,今年1-8月,全区资源化回收利用率达43%。
垃圾分类更干净便捷
刷卡开桶、自动称重
积分排名领奖品
位于黄埔区文冲街的瑞东花园,是广州市较早一批实现智慧垃圾分类模式的小区。小区常住人口达6000余人,居住群体复杂,垃圾分类推行不易。在2020年下半年,社区引入了科技智慧化数据监控平台,建成了13个智能分类垃圾投放点(其中三个误时点),实现了社区垃圾分类的智慧化手段、数据化管理、便民化使用和激励化机制。
“以前扔垃圾那里又臭又脏,只想着快快扔完了事。现在手都不用碰垃圾桶,刷卡就开桶,手机上还能积分兑换奖品。小区还设置了纸片回收、衣物回收点,很方便也很环保。”小区居民陈小姐说道。
文冲街垃圾分类指导中心主任李兴良介绍,居民通过人脸识别、刷IC卡等登录方式,垃圾桶盖自动打开,进行分类投放生活垃圾,设备自动称重,并实时显示到电子屏幕上。每个垃圾桶内都安装了紫外臭氧灯管,具有除臭灭菌的功能。小区还设立了垃圾分类积分奖励机制,居民通过分类投放均可以得到相应的积分,可在网上商城或到居委现场兑换奖品。
不规范投放怎么办?
实时喊话、监控记录、上门督导
居民不愿破袋、误时投放、错误投放等常常是困扰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难题。在瑞东花园,这些问题有了解决妙招。
李兴良介绍,在垃圾投放点安装了桶外抓拍和摄像头监控,同时通过智慧化数据监控平台,对居民投放情况实行实时精准监控。“如果有人错误投放或误时就地投放,我们后台监控人员看到后会马上喊话,纠正不文明行为。如果居民不愿改正,我们后台会记录下不文明投放画面,会在小区室外宣教机屏幕上进行曝光警示。同时联合物业上门督导,签署‘环境友好家庭承诺书’。”
李兴良表示,目前小区在住居民2900户,注册人数是6400人,平均每户有两人以上进行了注册,全面覆盖到每家每户,普及率达100%。通过对居民垃圾分类行为进行大数据分析,有助于从源头上规范垃圾投放行为。
垃圾桶有专属“身份证”
全区1265个投放点
可联网管理、追踪溯源
居民在源头的生活垃圾分类实效提高了,那中间转运环节以及终端处理该如何保障,确保分类运输、分类处理?2020年以来,黄埔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在全市首创垃圾分类智慧管理项目。该项目在定时定点基础上,创新提出实现定桶区块链溯源,开发转运桶智能识别及车载分类称重系统。
该系统将所有垃圾分类桶进行信息采集,定制独一无二的“身份证”——电子标签,喷涂二维码,确定投放点“户籍”,从而实现“分类投放点—收运车辆—转运站场”的信息化联网管理。相比传统收运模式下,转运桶易混装,无法追溯,排查难度大,智能识别系统上线后,无需人工干预,转运桶便可“刷卡”乘车、登记。
“我们的理念就是垃圾收运‘公交化’,一方面对所有垃圾的去向和动态了如指掌,另一方面,一旦发现有混收混运情况,我们便可根据标签,追溯到具体投放点,分析出责任人、责任单位等信息,从而进行督导整改甚至处罚。”黄埔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智慧城管特别助理项彦生表示,“通过刷卡衔接了投放、收运两个环节,填补了中端监管的空白。” 据统计,目前黄埔区已对全区2.4万余个转运桶制作电子身份牌,涵盖17个镇街内的156个村居、346个分类责任网格、1265个投放点。
此外,通过车载分类称重系统,每辆垃圾分类收运车改造具备RFID读卡、抓钩称重、车辆运行数据物联传输等功能,工作人员可在平台随时查看当天各线路、各收运点厨余垃圾量及收运明细。
为优化调整收运线路,该项目利用北斗定位,开发车载监控系统,实时显示车辆位置、进出站时间、驾驶人状态、运行轨迹、路况等信息,规范收运行为,杜绝跑冒滴漏。目前,黄埔区已对区内40余条厨余垃圾、20余条其他垃圾清运线路、11个垃圾压缩站实施智能化改造,单日转运量近300吨。(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郭思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