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特派陕西记者 赵亮晨 苏荇
在今晚第十四届全运会开幕式的最后,广东短跑名将苏炳添手持火炬,和另几位火炬手张雨霏、秦凯、郭文珺、马龙一起在开幕式传递第十四届全运会圣火,最后由杨倩点燃全运圣火。在未来的将近半个月时间里,圣火之光将照耀着健儿们在赛场上拼搏。
从奥运、亚运到全运,圣火的点燃既是一届体育盛会开幕式的高潮,代表着竞技的激情与神圣,往往也反映出技术和观念的变迁和迭代。
例如,十运会开幕式上,火炬手就出人意料地由一个巨型机器人来担任,它手持火炬,从体育场上空飘过,在点火台点燃主火炬,让所有人为之惊叹,充分展现了我国发展高科技的热情和决心。
又如十一运的开幕式,主火炬手多达5人,既有奥运冠军,也有来自基层的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工作者,主火炬点燃之时,场上的人浪将“能量”一波波传递全场,生动演绎了“全民健身、人人参与”的主旨。
本届全运会开幕式的第一火炬手人选,为何花落苏炳添?虽然和其他五位火炬手不同,他不是奥运冠军,甚至暂时还不是奥运奖牌获得者,但无论是他职业生涯获得的成就,还是他获得这些成就的方式和路径,都在中国体育史上兼具标杆和示范的重要意义。
苏炳添的成绩是极具突破性的。在上月刚刚结束的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跑进男子百米决赛,成为第一位跑进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创造了中国短道赛跑的历史。而在随后的男子4x100米接力比赛中,他和队友汤星强、谢震业、吴智强获得第四名,平了中国队的历史最佳成绩。
而且,北京时间昨天,从负责东京奥运会兴奋剂检测的机构传来消息,男子4x100米接力银牌得主英国人乌贾的B瓶尿样检测结果与A瓶同样呈阳性,证实了他在东京奥运会上的初检结果。英国队的成绩面临被取消,苏炳添和队友们极有可能递补获得季军,弥补与奥运奖牌缘悭一面的遗憾,更创造了中国在短跑项目中的新篇章。
苏炳添的职业生涯是极具激励性和启发性的。在职业生涯的中后期勇敢地作出尝试,更换自己在跑器上双脚的位置,还改变了自己的起跑脚;他还引入了多种新的训练方法和高科技的训练仪器,更高效地对自己的训练和比赛作出评估、规划与总结;他还将自己的训练比赛的数据进行了学术化的分析、论述,将自己的经验以学术论文的方式固化下来,给田径界的后辈们参考借鉴。
苏炳添职业生涯的支持体系是多元的。其中既有各级田径队的悉心培养,有外教、“外脑”的国际经验的输入,也有职业生涯中后期暨南大学这样的高校的垂青,既让运动员免除后顾之忧,又让TA们的宝贵经验获得了更多的保留与应用。
苏炳添的个性也是运动员的典范。他既“固执己见”,在普遍被认为难以突破的年龄仍不放弃;他又积极求变,勇敢跳出“舒适区”,寻找每一丝提升成绩的可能性;他还坦诚求实,有一分把握说一分话,面对胜败不卑不亢,从容淡定。
本届全运会的圣火由杨倩来点燃,并不令人意外。她既有可爱的外形和逗趣的行事风格,又不乏硬实力和“大心脏”,发自内心的自信让她在场内场外都征服了观众的心,而从东京奥运会来看,她也是一代“00后”运动员的缩影。
相比之下,苏炳添虽然已经32岁“高龄”,但他同样代表着一大批运动员,尤其是成熟运动员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他用真实经历向中国运动员展示了,如何在职业生涯中后期探寻更多竞技上的可能性,而不是将视角过早地放在退役之后。
开幕式上的六位火炬手,各有各的不可复制的精彩,但苏炳添和杨倩却有着某种共性:他们是运动员当中具有最强的“社会外溢性”的两位。
杨倩让更多人意识到运动员就像“邻家小妹”一样平凡可亲,让人们更多感受到了运动员在场外的亲和力;苏炳添则用创造历史的男子百米成绩,鼓舞了一代少年,就像苏炳添描述当年刘翔带给自己的影响那样,让他们窥见体育场上的无限可能,在他们心中埋下体育和希望的种子。(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视觉中国
责编 | 郝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