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影将改造为开放式电影博物馆,三大代表性建筑保护不拆
2021-09-15 12:04 新快报
保护、开发两手抓

《南海潮》《七十二家房客》《大浪淘沙》《雅马哈鱼档》《海外赤子》《情满珠江》……

上世纪80年代前出生的人,哪一个不是看着这些脍炙人口的经典长大?

这些影视精品都来自珠江电影制片厂(现在为珠江电影集团,下称珠影),这片令广州人自豪的电影文化圣地,即将进行大改造,打造广州影视文化旅游地标“珠影粤港澳大湾区电影港”(珠影粤港澳大湾区电影博物馆)——一栋影视创新产业链综合体,一个电影博物馆,一座拥有超大巨幕的影城,一个汇集音乐演出、电影首映的多功能剧院。还有电影主题餐厅,潜水、冲浪、射击、卡丁车的文化体育馆……

珠影行政楼旧址被列入广州市第七批历史建筑名录

列入文化强省50项重点工程 公益性文化遗产不计容

创办于1956年,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六大电影制片厂之一,华南地区历史最早、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综合型电影企业,珠影见证了中国电影发展史,以大批艺术精品记录时代、承载数代人记忆,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独一无二的文化名片。即将大改造的珠影并非推倒重来,而是保留了三栋最有代表性的建筑——行政楼旧址、大摄影棚、录剪楼。

曾经作为电影生产“指挥中心”的行政楼旧址将变身为电影博物馆,大摄影棚、录剪楼延续其原有功能,继续为电影主业效力,并对参观者开放,致力于打造“活”的电影工业科普展示群。未来的珠影,将是一个开放式的电影博物馆,充满沉浸式电影感的文化产业商业集聚区,打造人人都可以演绎精彩的“超级摄影棚”。

珠影的改造项目成为广州第一个在原址保留主业的旧厂改造项目,并依托电影主业基因孵育上下游文化、科技、金融产业,以电影为魂打造文化、商业、旅游目的地。也是继广州钢铁集团(详见《新快报》2013年7月25日《广钢基地将改造成三个景观公园》及2014年1月16日《红专厂后且看广钢公园工业遗产可探索多模式》报道)、珠江啤酒集团(详见《新快报》2016年6月30日《最精华的都保留了&珠啤工业遗产变身CBD城市公园与琶醍2.0》及2017年5月10日《琶洲CBD:“人文情怀比珠江新城丰富很多”》报道)之后,保留工业遗产较多且保留完整生产流程的旧厂。

珠影独特的历史文化基因就铭刻在这三栋核心建筑之中,在摄影棚、录剪楼被列入海珠区传统风貌建筑名录保护之后,行政楼旧址昨日又被列入广州市第七批历史建筑名录进行公示,三座文化遗产率先享受了去年广州出台的《广州市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更新促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的工作指引》新政红利:不计入容积率。

珠影这三座文化遗产具有什么价值?

保护与开发如何融合?

如何让文化遗产产生经济价值?

广州历史保护的政策红利对珠影粤港澳大湾区电影港的开发有何意义?

保护活化历史建筑,催生文商旅产业园区

始建于1958年的珠影迄今拍摄了200多部电影故事片、700余部纪录片、100多部电视剧,其中74部电影获华表奖、金鸡奖等国内最高殊荣,确立了其在中国影坛的重要地位。

由于电影资本化运作盛行,国有电影企业的竞争力日渐萎缩,珠影挣扎求存,每年仅出产两三部电影,却要养活1000多号人。2010年,珠影启动“珠影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以影视和音乐为主题的文化创意园重振雄风。2013年,珠影星光城花样年华街区开业,由集装厢组成的珠影史展览长廊,以及美食街积聚了人气。但因资金缺乏及定位不明,改造搁浅。

2018年,珠影发布《振兴珠影三年行动纲要(2019—2021)》,聚焦电影主业主责一条主线,决战电影出品和产业园区建设两大主战场,重启“珠影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将其升级为“珠影粤港澳大湾区电影港”,集聚现代电影人才、资本、技术、创新资源,继续拓展珠影星光城项目,打造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影视文化旅游高地。

“珠影粤港澳大湾区电影港”项目已被列入2020年文化强省建设50项重点工程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0年改革工作安排,并由省委宣传部推荐申报广东省“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也是2020年广州市攻城拔寨项目,列入2021年省、市重点建设项目计划。

“电影生产永远是珠影的立根之本,项目的开发是为电影主业服务,这点必须坚定不移。”珠影副总经理石伟介绍了改造理念,“我们的目标是以影视文化产业链为核心引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经济支撑,反哺影视生产。我们最大的生产力就是影视文化,一定要把影视文化融入每个建筑、街道、布景细节中,用珠影独有的电影文化属性,打造文化IP,创造价值。”

“做文化产业要坚持保护的初心,保护历史建筑的目的就是弘扬文化,传承历史,更要把它的价值发挥出来,活化起来,既催生一个文化、商业、旅游、金融、科技相结合的产业园区,又能用这个园区做足资本,促进主业发展;有了主业,可以提升园区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让更多的影视企业和影视人等资源汇集到这一块,产业集聚效益和商业集聚效益也就形成了,两者是互动式发展。”

2

行政楼:苏式建筑,电影生产的总指挥中心

基于这种理念,“珠影改造,一不拆,保留代表性建筑,二不卖,保证珠影土地的完整性,三以产业为主,电影生产为核心,四以沉浸式电影文化商业为后驱动力,最大化体现文化的价值。”石伟坚定地说。

在他眼里,珠影改造中要保护的三座工业遗产“已经不是简单的建筑了,它是一种精神的雕塑,是有灵魂、有文化沉淀的圣殿,我们要用情怀去保护、活化利用它。”

“这三个建筑体现电影生产流程里的三大核心部分:策划、拍摄、后期。行政楼是司令部,也叫中枢,在行政楼融资、创作、接任务、审片;在摄影棚搭建各种各样效果的外景或内景;在录音车间完成电影生产的后期部分,包括剪辑、录音、合成。”提起这三栋楼,珠影的老制片人罗锰锡言语中充满了电影人的自豪。

被列入历史建筑名录、正在公示的行政楼旧址,珠影人爱称它为珠影的“总部”、“祠堂”。

这栋米白色两层半小楼在珠影入口处的右边,是典型的苏式建筑,立面是五段式。

“这栋楼最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于,它代表了解放初期中国电影工业的萌芽与发展,那个时期的电影制片厂基本都是参照苏联电影厂的模式规划建造的,苏联专家设计、出图、指导,由中国工人完成建设。”石伟道出了这栋小楼的不凡身世,“在当时电影制片厂属于工业体系,所有的建筑都是按照传统工业风貌来建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行政楼,不仅建筑外形体现了当时工业建造的特点,从内容上来讲,电影生产中每一个环节的调度都在这里完成。”

建成于上世纪60年代的行政楼旧址在2013年前都是珠影电影生产的总指挥中心,涵盖从电影的生产筹备阶段(剧本题材选定、资金筹划、主创人员组合等)到制作阶段(拍摄、冲印、剪接、录音、合成、送审等),再到最终的发行阶段。见证了珠影从初创、确立岭南电影风格到巅峰期的成长。从这里走出的著名电影人有蔡楚生、王为一、伊琳、卢珏、张良、胡炳榴、丁荫楠、吴文华、陈冲、赵晓时等。

负责推荐广州历史建筑名录的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刘晖多次踏勘过这栋小楼,他说:“这栋楼具有学习苏式建筑的特征,左右对称,横向五段式的构图,体量庄重,比例匀称。东西两端的次要楼梯带有自己的小过厅,中央门厅和各楼梯间都有精美的曲面水磨石门框套,这是一个典型的上世纪50年代办公建筑,楼梯间的门套和扶手等室内装饰施工精美。”

据介绍,这栋楼整体的结构布局没有改变过,只换过窗,立面曾作翻新,上世纪90年代内部装修时保留了原来的水磨石楼梯与东西两侧的门框。

刘晖说:“内设的高标准的审片放映室是体现当时观影建筑构造和建筑声学的精品,因为老式电影放映机的灯泡发热很大,所以这个审片室的放映机房还设有直通屋顶的排风散热管道。目前保留下来的这类审片室极少。”

值得一提的是,行政楼旧址曾作为珠影经典电影《海外赤子》的取景地,这些上世纪60年代精美的水磨石楼梯曾经入镜。

行政楼现在被出租给一些文化企业办公,即将动工改造成为珠影粤港澳大湾区电影博物馆,也是电影港项目的精神象征。

珠影录剪楼的弧形幕

3

大摄影棚:最能反映电影工业特征

从行政楼往南走,就是四层楼高、800平方米的大摄影棚,珠影原来还有中、小、特技摄影棚,目前大摄影棚硕果仅存,为了盘活这片土地,腾笼换鸟,部分电影生产业务已转到其他影视基地。

大摄影棚是一个像篮球场一样中空的大空间,“这就是电影梦幻工厂啊!”珠影的罗制片介绍,这里可以搭建外景如雪山、大海、宫殿、街道,也可以搭建内景,如王府、民居,电影《雅马哈鱼档》女主角珠珠的家就在这里拍的,成龙的《警察故事》也在这布景。即便在艺术创作几近停顿的“文革”时期,也在这里拍过样板戏粤剧《沙家浜》,近期热映的4K全景声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也在此拍摄。

大摄影棚最能反映电影工业特征的就是马道与灯光。

马道在中空大空间的顶部,是用钢与木板铺设的纵横交错的走道,与一楼地面相通,“马道可以挂灯,放耳光、面光、音响,吊威亚,放镜头,人可以在上面穿行,任何一个地方需要,把器材放下去,很方便,这就是摄影棚最显著的特征。”石伟说。

在大摄影棚里,还能看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电力设备制造最高水平的拍摄用电源,珠影项目部经理庄武兴说,已将几套这样的电源送给海珠区供电局收藏。

改造以后,大摄影棚还会延续原来拍摄的功能,同时也可以作为举行明星见面会、首映礼、交响乐团演出等活动的场地。

珠影大摄影棚最能反映电影工业特征的就是马道与灯光

4

录剪楼:广州独一无二的大录音棚

录剪楼是珠影1958年建厂后第一座落成的建筑,在珠影入口处的左边,一栋山字形两层半楼,这座楼拥有广州独一无二的大录音棚,也是国家级与省级的审片室。

“这个大录音棚用来录音乐、对白,珠影厂几乎所有影片都在这里做后期。”罗制片说。

“这间室功能齐备,有杜比环绕声5.1,弧形幕,所有设备都是最新的技术,挂牌了广东4K电影制作中心,能做全景声,能做这种技术处理的全国没有几家。”石伟自豪地说。

这里也是珠影最大的审片室,报电影局审批前,都在这里对电影内部审片。

尽管内部设施不断迭代,但墙和吊顶都是建成之初留下来的古董。罗制片介绍说:“录音棚对声音的要求比较高,这个棚的隔音、混响等等是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在上世纪60年代初做的。现在棚里的主要结构、隔音材料、可调节吸音板都是原来的。”甚至连有密封条的录音棚隔音门也是老古董。

珠影改造后,“这栋楼会延续原来的电影后期制作功能,未来还会成为珠影电影数字化制作展示中心。”石伟说。

5

广州新政:公益性文化遗产不计容

“作为一座拥有先进设备和完整的现代化制片生产体系的综合企业,珠影保留的行政楼旧址、大摄影棚、录剪楼、体现了电影制作生产的各主要环节,各建筑的空间形式和放映、录音、吸声等建筑构造极具产业特征,对于研究电影工业建筑的技术发展有较大价值。”负责评估历史建筑价值的刘晖这样评价。

大摄影棚和录剪楼于2020年11月被列入传统风貌建筑名录保护,但行政楼旧址是否要保留,是否要列入历史建筑名录保护,珠影一度有过顾虑。

“因为担心行政楼砖混结构有问题,而且行政楼建筑面积2797平方米,占用可建筑用地面积1200多平方米,影响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如果拆了行政楼,可以使项目建筑布局更敞开。但是最终,我们还是选择保存历史记忆。”庄武兴解释道。

最终,一个对文化遗产保护利好的新政,坚定了珠影保护行政楼的决心。去年9月23日,《广州市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更新促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的工作指引》实施,规定:

“履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责任,将历史文化遗产用于公益性功能的,可全部不计入容积率。”

“当我们看到文化遗产用于公益性功能可以不计容,这与我们的项目规划刚好吻合,既可以更好地保护工业历史遗产,又可以将其很好地利用,于是下决心把行政楼改造成公益性的电影博物馆。”石伟兴奋地说。

适逢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计划将一批工业遗产列入广州市第七批历史建筑名录,珠影自荐将行政楼列为历史建筑保护。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也在探索让新政落地,便依照《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先将行政楼列为预保护建筑,并特事特办,协调其他部门为其解决了行政楼的确权问题,办理不动产证。

“不计容的政策鼓励对保护历史建筑真的非常重要,有实际的含金量。”庄武兴感慨道。

“如果没有不计容,对于珠影来讲,很难改造为公益性质,因为公益的投入和持续运维投入,企业将不堪重负。现在不计容,我们的利益就不会受损,新建建筑面积不会减少,企业就有能力进行公益性的建设投入和运维投入。如果不确权,就算评上了历史建筑,后期也没有能力保护修缮公益性使用。如果确权了,它在资本市场就有了一定的价值,就方便融资和招商。我们更有信心开发。”石伟表示,“作为有情怀的人和企业,不能完全以盈利为目的,但得让企业活下去。”

据了解,由于历史原因,目前许多老厂房和历史建筑都在确权及办理不动产证时困难重重,从而无法申请规划许可进行修缮改造,严重阻碍其保护。

6

大湾区电影港:

保护建筑对外开放展示电影生产流程

“未来的珠影粤港澳大湾区电影港是一个‘电影+科技+金融+旅游’的电影特色文化产业园区。”石伟豪情满怀地描述这一蓝图,“它是互相支撑、滚动、叠加。产业是电影,新建一座28层高的大湾区电影中心,加上原来大摄影棚、录剪楼的空间、设备资源,吸引粤港澳电影人才、资金进驻,实现产业联动,相互投资,形成合力。产业少不了金融,需要电影产业基金才能刺激电影主业发展,科技则是电影拍摄制作和视听科技,是和最新的科技进步不可分割,这里要变成中国拍摄制作和视听科技中心,建一座6000平方米的影城,会建3个超大巨幕,将会是广州最高端的超大式巨幕。还有一座800座的多功能电影音乐厅,既能提供珠影乐团一个演奏的地方,又能举办粤港澳大湾区电影的首映礼。做出来的旅游和商业与电影紧密结合。”

“我们肯定不是简单仅做餐饮和零售的纯商业,我们还要做一些文化体育业态,例如年轻人特别喜欢、特别时尚的潜水、冲浪、射击、卡丁车;打造电影场景式沉浸式文化商业,让进来的人能感受到浓浓的电影气氛。园区里将打造民国街、解放街、星光大道、走进新时代街、改革开放街、影星广场、珠影文化艺术广场等有浓厚影视文化氛围的公共空间。三个展示电影工业生产流程的保护建筑都对外开放,整个园区就是一个巨大的开放式电影博物馆和电影工厂,进了珠影的大门就如同走入了一个超级摄影棚,移步换景,一步一景,给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一种沉浸式的电影生活方式。”

珠影改造预计投资15亿元,但并不引入投资商,而是自筹资金,引入金融资本,向银行借钱贷款。

为何不像其他历史文化街区更新项目一样引入大企业、开发商?石伟的一番话耐人寻味:“所有有情怀、有文化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找任何企业、开发商来做可能都无法做出真正能平衡文化和商业价值的项目,资本是趋利的,这点很难改变,文化可能成为资本的噱头,但开发商缺乏文化‘造血’功能,当文化被资本消耗殆尽,最终就会被放弃。珠影作为文化企业,有源源不断的创造力,我们想要做的是把文化变成消费的一部分,文化产品只有被广大群众的自觉消费,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的价值。”

“珠影作为国企,国企的责任和担当决定了这个项目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相统一的,在这个项目中文化不再是象牙塔般的存在,而是成为一个个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消费品,人们从文化消费中找到文化自信与自觉。”(策划:何姗;采写:新快报记者 何姗 方汝敏 杨喜茵;摄影:刘晖)

来源 | 新快报
责编 | 艾修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