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俩时隔29年终于寻回老父亲!背后是广州救助力量的努力
2021-09-14 13:42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看似平常的一次亲人团聚,苏女士一家人却整整等待了29年。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符畅
通讯员 廖培金

“我们终于找到爸爸了!”

“谢谢,非常感谢!29年了,没有广州救助力量的帮助,我们姐妹俩不可能找回爸爸。”

日前,在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服务大厅,来自浙江金华的苏女士姐妹两人,紧紧搀扶着“失而复得”的80岁父亲,一次次感谢市区分站工作人员和社会力量联动机制社工、志愿者们。

看似平常的一次亲人团聚,苏女士一家人却整整等待了29年。而这样的救助寻亲故事,在广州市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联动机制交流群里,时常会看到,这不仅仅是一次救助帮扶案例,更是政府和社会力量合力开展救助服务的一项常态化工作。

政府牵头
社会力量广泛深度参与

苏大爷能够与家人团聚,得益于广州市社会力量参与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联动机制服务项目的启动。联动机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持续开展流浪乞讨人员的专项关爱行动,苏大爷就是在专项行动中发现的。

刚开始,苏大爷存在抵触心理,不愿和他人沟通接触。联动机制工作人员持续关怀探访,终于了解到苏大爷今年80岁,因家庭矛盾负气离家且与家庭断绝联系,这一走就是29年,辗转多地后来到广州。联动机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市区分站,市区分站通过救助寻亲多元手段,根据苏大爷提供的信息逐一排查核对,初步圈定在浙江省金华市范围,随即联系属地救助站和社会组织帮忙核查信息,最终核实清楚苏大爷的身份信息,并辗转联系上他的两个女儿,于是有了开头的一幕。

据了解,2020年8月,在市民政局统筹指导下,广州市尚丙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州市暖加公益促进会、广州市鼎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牵头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联动机制,现有专家团队4人、参与单位41家、志愿者骨干806人,服务覆盖全市11个区和6家救助管理机构。联动机制采取项目化运作方式常态化开展,链接政府和社会资源,为联动机制各参与单位提供支持,以流浪露宿人员聚集地、“职业”乞讨人员暂住地为重点,积极发挥社会力量柔性和专业优势,构建“综合建档、分流疏解、寻亲返乡、就业推荐、源头治理”精准救助综合服务网络。

“社会力量具有资源丰富、贴近一线、组织灵活的优势,他们参与热情高、活动范围广、服务领域宽,联动机制就是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关爱方面的社会力量统筹整合起来,形成救助服务强大合力”。一年多来,联动机制已成功帮助长期滞留街面的75名流浪乞讨人员返乡,其中3名对象离家超过20年。

慈善助力
破解“反复救、救反复”难题

“你们资助的生活费已经收到,我妹妹现在恢复的较好,能够按时吃药,也能够做些简单的家务,我在家附近打些零工,可以随时照顾她......”近日,联动机制社工收到广西吴大姐发来的微信照片,照片上吴妹妹正在做饭,精神状态良好,这与之前判若两人。

此前,因为家庭生活变故,吴妹妹精神上受到刺激,常常离家出走、无意识流浪。市区分站多次将其护送返乡或通知家属来穗接回,但因其父母年事已高、家里无人全天候照顾,还是反复出现离家出走、在外流浪的情况。

为破解吴妹妹“反复救、救反复”难题,联动机制针对其家庭的特殊情况,建立帮扶长效机制。联动机制慈善专项基金每月定期资助吴妹妹生活费,协助在属地申请最低生活保障,解决无基本生活费用来源难题;链接政府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救助政策,免费获得政府定期提供药品,解决慢性病无力长期治疗难题;全力动员做好吴大姐思想工作,协助吴大姐返乡就业,以便可以更好地照顾其妹妹,解决吴大姐就业和吴妹妹生活照料难以两全的难题;联动当地社工、志愿者组织,及时跟踪、了解最新动态,提供心理纾解、政策指导等服务,解决无人长期跟踪服务难题,确保让吴妹妹能够在老家留得住、稳得住、住得好。

发动公益慈善力量积极参与是联动机制一项重要举措,联动机制积极“自我造血”,联合市慈善会、市社工协会、市接收社会捐赠工作站,成立帮扶流浪人员的慈善专项基金、爱心超市,筹集善款、物资近20万元,为各参与单位提供服务保障。开展“小雏菊行动”救助公益项目,经过多方发动,获得了广东省绿瘦慈善基金会60万元的资助。

“联动机制政社联动、社志联动、社企联动、社研联动的服务模式吸引和感动了我们,绿瘦基金会以项目化形式聚焦服务对象中的特殊群体、疑难案例的救助帮扶工作,通过发挥联动机制专业优势,促其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回归正常生活。”广东省绿瘦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潘承敏说。

据了解,联动机制依托广州市救助管理系统APP、广州公益“时间银行”APP,共享服务数据,发布联合服务预告,通过APP将街面流浪乞讨人员信息和服务开展情况进行汇总、共享,通过经验共享、成果共享、服务共享,提高服务效率。联动重点区域公安、城管、街道、居委和社工站、志愿者驿站、环卫站等多方力量,及时发现、及时跟进、及时转介,实现市、区、镇(街)、村(居)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全覆盖。

广州市救助管理工作监督员、联动机制专家组成员、中山大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系讲师彭杰认为,“联动机制经过一年的实践和探索,已经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家赋能、慈善助力、合力救助’服务格局,通过‘救助+社工+慈善+志愿服务’形式,促进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公益慈善力量助力、社会资源有效整合,协助政府救助部门常态化开展街面巡查、情绪疏导、寻亲返乡、源头治理和跟踪回访等专业化服务,成效显著,未来可期”。

广州市民政局负责人指出,在社会力量参与救助管理工作多年的实践基础上,通过政府推动,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联动机制,搭建服务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发动更广泛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提供多元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救助服务,实现行政力量和社会力量的有效结合与良性互动,营造关爱流浪乞讨人员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断探索救助管理服务工作创新发展的“广州实践”。(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