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晚政见】深圳等地都在建儿童友好型城市,“适童化”重要在哪?
2021-09-03 12:48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我国儿童友好型城市在深圳率先系统起步,如今全国多城加入,向世界展现儿童友好的“中国温度”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丰西西

“每一个儿童都值得被关爱,每一个儿童都需要被呵护。”近日,深圳印发《关于先行示范打造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意见(2021-2025年)》),这是全国首个关于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地方指导性意见;同时,深圳还印发了《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行动计划(2021-2025年)》。

此举引发了社会热烈关注。记者留意到,这是继2015年率先开展建设我国首个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探索实践后,深圳出台的新一轮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行动计划。可以看到的是,儿童友好理念在深圳已从最初的概念,发展为全面铺开的“实景”。

记者梳理发现,除深圳外,成都、长沙多个城市已启动了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步伐,上海、广州等地也提出了建设儿童型友好城市的目标,并付诸于实践。可以说,让城市更能满足儿童的成长需求,让城市更温暖、更包容,已成为共识。

儿童友好型城市(Child Friendly City, CFC)理念在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环境会议决议中首次提出,建议将儿童的根本需求纳入街区或城市的规划中。目前,全世界已有多个城市加入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如伦敦、慕尼黑、哥本哈根等。

2015年底,深圳率先提出系统性建设中国首个儿童友好型城市,并成立了建设专项工作小组和项目办公室,组建来自法律、教育、卫生、安全、城市环境、建筑和空间设计等领域的专家团队。

此后,深圳市委12次将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列入全会报告及落实先行示范区意见,深圳市政府连续3年将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相关工作纳入重点工作、民生实事安排。同时,贯彻儿童优先原则,在全社会倡导“从一米的高度看城市”,“让城市为儿童而建”。

2017年起,每年11月20日“世界儿童日”当天,深圳都会点亮全市主要地标建筑,向世界发出深圳市关爱儿童、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承诺。

近6年来,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深圳样本”已初步形成,中国城市的做法也为全球城市带来借鉴。在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峰会等国际会议上,系统性推进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深圳模式引起关注,展现了儿童友好的中国温度。

近年来,国内多个城市纷纷加入到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的队伍中。

2015年,长沙提出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并将其纳入《长沙2050城市远景发展战略规划》,制定了《长沙市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围绕“政策友好、空间友好、服务友好”三个方面,以公共政策、公共空间、公共服务、公共设施、公共保障为重点,推出创建10大行动、42项任务,包括建设多个儿童友好型校园、社区、公园,在公共场所设置标准母婴室,举办多场儿童友好宣传推广活动等。

近6年来,长沙基本形成“儿童友好型城市”共建共享大格局,获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肯定。如今,长沙正在推进基于多规合一的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明确提出将儿童权利作为城市发展核心要素纳入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多年来持续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成都,于2021年6月正式拉开了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序幕,明确提出,2025年,实现品质为先、动态成长、充满活力的儿童友好社区全覆盖,建成“儿童友好型城市”;建立完善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

此外,上海、广州、杭州等地都已提出了建设儿童型友好城市的目标。

比如,广州2019年就编制了相关规划,计划通过设置儿童友好的道路交通设施、构建儿童城市公共活动圈、全面推进社区儿童友好型公共空间建设等,规划引导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同时,还为积极探索广州市儿童友好型城市规划建设,举办了“广州市儿童友好型城市规划沙龙”等一系列活动,鼓励社会各界畅所欲言,提供宝贵意见。

在钢筋水泥堆砌的城市里,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实际上是为儿童提供一个友好的城市空间,可以通过一定措施,提升原有街区或城市的儿童友好度,也可以通过设置更多、更友好的儿童基础设施,比如母婴室、多功能亲子洗手间、儿童阅读区等,让儿童真正感受到城市的温暖。

更重要的是,真正的儿童友好型城市,应当是站在儿童的角度,观察审视城市的发展,让儿童成为从城市治理体系的重要参与者。

比如,广州有着数十年好口碑的“羊城小市长”(今年改名为“羊城小先锋”)活动,让关心和热爱这座城市的孩子,充分发挥“小主人翁精神”,为城市治理和发展建言献策,则是一个不错的实践。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羊城晚报·羊城派资料图
责编 | 樊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