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符畅
图/视频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喻
通讯员 粤残宣
9月1日,东京残奥会硬地滚球项目BC4级个人赛决赛落下帷幕,来自广东的郑远森获得第四名。12年硬地滚球运动生涯、三次征战残奥会,今年32岁的郑远森从未停止追梦的步伐。
硬地滚球项目是残奥会特有项目,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负责承接国家硬地滚球队的集训任务。在这里,郑远森日复一日地刻苦训练,只为追求心中的奥运梦。
近日,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专程探营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硬地滚球训练场,了解郑远森和硬地滚球项目背后的故事。
从小身患肌无力症,偶然结缘轮椅橄榄球
1989年,郑远森出生于汕尾市海丰县联安镇黄厝村,5岁时被发现与同龄小朋友有明显的区别:走路乏力,动作缓慢。从小,父母就带着他四处求医,甚至卖掉了在县城两层半的楼房,只盼望他的病情能出现奇迹。
“从小学一年级起,一家人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就像风中的蒲公英一样,在风中飘散,身不由己。”郑远森说。
由于身患肌无力症,郑远森的所有行动只能依赖轮椅。2006年即将初中毕业,他放弃了继续念高中的想法,打算去学一门技术或是开个小店,能养活自己就行。
也是在这时,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机:一位隔壁班的同学向他推荐广东省培英职业技术学校,这是专门招收残障人士的学校,几经周折,郑远森如愿考上这所学校。而在同年12月,命运向他敞开了一扇通往光明的大门。
“有一天,广州市残联来培英学校选拔运动员,我居然被选中为轮椅橄榄球运动员。”郑远森说,随后他开始到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接受专业训练。为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他总是起早贪黑,提前来到训练场,最后一个离场回宿舍。
在2007年第七届全国残运会上,郑远森和队友们共同夺得轮椅橄榄球比赛的铜牌。19岁的郑远森,第一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比赛所获的5万元奖金,也帮助他的家庭住进新居,结束了数年来居无定所的生活。
转战硬地滚球,努力接近国际比赛水平
2008年北京残奥会后,国内取消轮椅橄榄球项目。原本以为一切将回到原点的郑远森,又抓住了另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在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轮椅橄榄球训练场和硬地滚球训练场近在咫尺,广东硬地滚球队教练谭巍麟一早就注意到这个不服输、有冲劲的年轻人,他主动向郑远森抛来橄榄枝,询问他是否想参加硬地滚球训练。
“我与谭教练每天都能碰面,平时训练休息的时候,我也在一旁偷师,对硬地滚球挺好奇的,谭教练也发现我挺适合训练硬地滚球。”郑远森说,他一下又有了继续努力的动力和方向,并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出一番名堂,改变自己的命运。
2009年初,郑远森开始练习硬地滚球项目。每天的生活就是宿舍、训练场、食堂三点一线,掷出成百上千个球,单调且枯燥。但他的付出很快有了回报,在几个月后的广东省残运会上,郑远森一举夺得硬地滚球项目的金牌。
也是在这一年,郑远森首次登上国际舞台,在亚太区硬地滚球锦标赛上,他与北京残奥会硬地滚球亚军梁育荣同场竞技,结果以2:7的比分落败。
“从那开始,我把梁育荣当做我努力的方向,不断和教练钻研战术打法,努力接近国际比赛水平。”郑远森说。
2010年12月,广州亚残运会硬地滚球半决赛的赛场上,郑远森又遇到对手梁育荣,按照教练的指导,他努力调整好心态,以微弱的优势拿下比赛,晋级决赛,最终获得该项目的金牌。
东京残奥会上又遇曾经的对手、朋友
郑远森心里,一直装着一个奥运梦。获知他的个人排名正好可以参加残奥会硬地滚球单打赛后,教练针对各国比赛选手的战术打法,特地为他量身制定了一套训练方案,他也格外认真对待,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用心。
2012年伦敦残奥会上,郑远森这匹“黑马”一路过关斩将,几乎每场都是以大比分碾压对手,直至决赛。决赛时,面对久经沙场的强劲对手,郑远森有点操之过急,最终遗憾与残奥会金牌擦肩而过。
“这之后的国内外大小比赛,我基本都获得过冠军,唯独差个奥运冠军。”这似乎成为郑远森心里的一根刺,激励他向这个目标不断迈进。
2016年里约残奥会上,郑远森意外止步四分之一淘汰赛,仅获得第七名。“赛后我非常沮丧,泪水模糊了双眼,辜负所有人的期待。”他说。
谭教练语重心长地告诫他,“比赛场上如果私心贪念太多,越想要夺取冠军,就越会给自己施加压力。平常心才是胜负的关键”。
如今,五年时光过去,第三次站上残奥会的赛场,作为老将的郑远森多了几分沉着和冷静。“无数次的失败教训告诉我,要用平常心来对待,为自己运动生涯争取更大的成就。”赛前,他这样说道。
一路过关斩将,在硬地滚球项目BC4级个人赛1/4决赛上,郑远森又一次与老对手、老朋友梁育荣交锋,他表示整个过程自己“很淡定,很坦然”,但最终以4:5的比分惜败,止步四强。
“对这个成绩,我还是不太满意,因为这两次残奥会都与奖牌擦肩而过,可能还是太着急了。”赛后受访时,郑远森表示,接下来将好好总结此次比赛经验,进行针对性训练,希望下次能够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谭教练则充分肯定了郑远森的表现,“小组赛中,他的每一场都打得挺好的,但四强比赛面对的是这个级别最强劲的对手,大家都发挥得很不错。”谭教练点评道,尤其是最后一场与梁育荣的比拼,比分咬得非常紧,直到最后一球才分出胜负。
“我们很享受这次比赛,也了解到了对手的打法,希望下一届巴黎赛场上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他说。
队友眼里的郑远森:和蔼可亲、乐于分享
在队友林瑞宏眼里,郑远森非常和蔼可亲,也乐于和大家分享自己在比赛中的经验技巧。“他已经训练了十多年,能长期坚持下来是很不容易的,我把他当作我的榜样。”林瑞宏说。
28岁的林瑞宏是广东揭阳人,2018年被选拔进入广东硬地滚球队,参加训练仅几个月时间,就在BISFed 2019广州硬地滚球亚洲及大洋洲公开赛中获得BC3级个人赛的第三名。
“这个成绩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但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只要有心想做一件事,就一定能做好。”他说。
今年,林瑞宏将征战在西安举行的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目前他正加紧训练。“现在最大的目标就是在全国残运会上拿到冠军,明年争取入选国家队,在国际比赛中为祖国争光”。
什么是硬地滚球?
残奥会特有项目,分四个级别
或许不少读者对硬地滚球项目不甚了解,这是残奥会的特有项目,最初是为脑瘫患者设计的,而现在只要患有某种影响其自主运动功能的神经系统损伤残疾的运动员都可以参赛。
国际认证硬地滚球分级师李攀向记者介绍,硬地滚球项目男女同场竞技。硬地滚球的分级随着项目的不断发展,逐渐完善和修改,2017年之前分为4个级别,2017年1月国际硬地滚球联合会(BISFeD)发布新的分级规则,分为5个级别:
其中BC1和BC2是脑瘫运动员,BC1:严重四肢瘫;BC2:中度至重度四肢瘫;BC3:符合BC1或BC4分级标准,不能用手投球,使用辅助器具的运动员;BC4:非脑瘫的其四肢受累的严重运动功能障碍运动员;BC5:残疾轻于BC2和BC4,中度四肢瘫和严重的偏瘫以及四肢受累的运动功能障碍运动员。
此次东京残奥会上,共设置了BC1-BC4四个级别,广东共有三名运动员参加硬地滚球项目,其中郑远森、林细妹为BC4级,蓝智坚为BC2级。
具体而言:BC1级运动员可以抓球、扔球且不需要辅助设备,可以控制腿部的运动员被允许用脚踢球;BC2级运动员的躯干控制和手臂功能优于BC1级运动员,可以通过不同抓球方式通过正手或反手掷球方式将球掷出;
BC3级运动员由于躯干控制差或无法控制导致无法持续抓球或掷球,为了帮助他们完成掷球,可以使用斜坡道或其它辅助设备,在运动助理的帮助下将球滚起来。而BC4级运动员由于四肢功能受损,通常只能采用摆式投球法,有时会用双手双臂。
比赛如何开展?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竞训部副部长邱志毅介绍道,硬地滚球项目运动员须坐在轮椅上进行比赛,首先双方在赛前抽签挑选红色球或蓝色球,由红方先在比赛场地中掷出一个白色的目标球,被称为“jack”,然后对阵双方(每人、每个组合或每支球队)交替投掷出六个红色和六个蓝色的球,称为一“节”。
在每一节比赛结束时,离目标球最近的红色球或蓝色球得一分,并且与对手的最近球相比,离目标球更近的每个球累积得分。单人比赛、双人比赛每场比赛包括四节,团体比赛每场比赛包括六节。合计得分最多的运动员、双人组合或球队为获胜者。
“硬地滚球项目与冰壶项目类似,有两种取胜策略,一是将自己的球投掷到离目标球更近的位置,二是将对手的球撞开。这是一种高策略运动,非常考验选手的临场应变能力,每一球都可能扭转局面。”邱志毅说。(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