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统筹/ 陈晓璇
文/羊城晚报记者 蒋隽
实习生 邱尧丹 鲍颖婕
即将迎来的开学季,将是“双减”政策出台后的第一个学期。学校如何发挥育人主导作用?校内服务如何提质增效?如何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让每个学生在校内能够学得会、学得好、学得足?8月22日,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与爱莎科学城学校联合举办《教育之路,无问西东》第二期沙龙,关注“双减”政策下,学校如何守护孩子的成长?这是该活动首次走进国际学校,在全球视野下探讨学校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发展的思路和路径。
主题演讲,高度概括
努力实现减负、提质、增效的统一
《教育之路,无问西东》由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重磅打造,该活动连接学校、社会、家长和学生,期待汇聚不同赛道人士一同追寻“教育之光”,以期打通教育与人生的任督二脉,成为解决“教育痛点”的融平台和思想汇。首期活动聚焦“公民同招”新政下,学校如何发掘和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引起业界内外人士的广泛赞誉。
第二期活动则聚焦“双减”政策下,学校如何守护孩子成长这个焦点话题。活动现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智库首席顾问吴颖民首先作了主题发言,深刻剖析学生负担形成的病根,并开出解决“药方”。
“减负的目的是提高质量,既要减负又要提高质量,必须增效。何为增效?如何增效?”
吴颖民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分析了“增效”。
宏观角度,需要改善教育的投入布局、结构,改进治理方式,优化管理流程,减少基层学校和教师不必要的负担,理清政府、学校、老师、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让每一个学校既有很高的质量,又各具特色,满足家长和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中观角度,要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比如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增强老师的责任心,不断让老师们更新知识,适应现代课程改革、考试改革。优化学校的课程设置,优化学校的教学设计,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精准诊断和评价,加强教学研究和评价反馈。
微观角度,教师要增强全面关心学生健康成长意识,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和毅力,加强学情研究,注重思维能力培养,精心设计作业,合理布置作业。
总之,减负、提质、增效是相辅相成的系统工程,必须要系统地设计,各负其责,并协调大家追求共同的目标,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达到既减轻负担,又提高质量的目的。
圆桌讨论,直击痛点
改变评价体系追求孩子的全面发展
活动现场,还邀请了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智库专家陈泽芳担任嘉宾主持,与吴颖民,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黄埔区教育评估中心评估员孟纯初,广州科学城爱莎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总校长David Edwards 和家长代表展开圆桌对话,从每个人的身份出发展开讨论。
孟纯初强调,“双减”其实减的有四个,包括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既要减学生负担,也要减家长的负担。为什么孩子上学家长有负担,这是因为跟评价相关。
他说,今天已经发展到人工智能时代,但很多人对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工业化社会,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标榜自己能在人才市场上获得的标价,获得某种资源,如果没有获得,就变成所谓的“输在起跑线上”,家长的心里就会很不安、很焦虑,逼着孩子们将绝大部分的时间用在文化学习上。
孟纯初强调,评价要讲求全面发展,儿童发展规律的顺序是从身体的发展到认知的发展,再到情绪情感的发展、道德的发展和社会化的发展的过程。
国际学校里的孩子就负担不重吗?David校长介绍,爱莎科学城外籍子女学校使用的是IB课程,是考察全面和均衡的发展,其实也不轻松,不仅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学术素养,还要有较强的沟通合作能力、一项体育特长、一项艺术特长以及社会服务活动。但在IB的评估体系中,每一门学科对每个学生都有多个维度的评估:学生是否能够学懂知识,能否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运用出来,能否用专业的术语跟其他人沟通这些知识等。IB评估的最终目的是想让孩子知道他们现阶段处于哪个水平,下阶段往前走时哪方面要做得更好,有哪些缺失的方面需要提升?因此,家长从孩子的评分表可以清楚地看出孩子所处的程度,与更高一个程度相比差距在哪里,缺少什么。这是一个过程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的有效结合。
刘女士是爱莎科学城学校的家长妈妈,老大16岁,老二11岁。她认为家长对教育的理解其实是很有限的,很希望学校能站出来解救家长,借助学校专业的管理,提供安全的校园环境,合理的专业教育,把适合的知识通过不同的方法教授给孩子们,而孩子们能在集中各种优质资源的平台上跟同龄人互相学习。
对此,孟纯初表示,“双减”政策发布后,任务最重、使命最光荣的是学校。学校要加强教学管理,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做好家校沟通,减少家长的焦虑,自然会减少家庭给予孩子的压力。
借鉴国际教育丰富多元学习方式和评价体系
吴颖民认为,国际教育丰富、多元的学习方式和评价体系,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意义,更能调动孩子的主动性,并“甘之如饴”地承担学习的任务。“学术素养包含探究精神、思辨能力,解题只是其中极为单一的方面,如果我们的学校生活都沉浸在刷题、分数上,这种非常单调的压力当然让孩子倍感负担。”吴颖民认为,中国的减负,可以借鉴国际教育的课程内容设计和评估方法,真正做到素质教育综合评价。
陈泽芳也谈到,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打造《教育之路,无问西东》这个重磅活动,初心就是希望国际教育和国内教育能够取长补短,互相了解和学习。中国的基础教育有很多可取的地方,基础打得比较扎实。但是在课堂氛围和评价标准上,可以把国际教育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的方式融入到学校变革之中。
“只要我们往前走,在改变孩子未来的途中就可以多一条路,孩子的成长就能够有更多的选择和幸福,这正是我们所有教育人和家庭都希望共同去追求的。”陈泽芳说。
现场金句
“双减”政策的一系列措施,可用三个关键词总结:改善供给、强化管理、引导需求。改善供给就是要突出学校教育的主体地位,之前教育机构确实喧宾夺主了;强化管理,关键是对老师的管理;引导需求其实是问题的关键,也是最难的一环,在满足需求方面,学校已经开始在增加服务、满足家长和学生个性化需求方面下功夫了,相信未来会做得更好;而在引导家长需求方面,要在减少升学焦虑方面下功夫,这也需要社会舆论的引导。
——吴颖民
出品 | 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刘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