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评论员 林如敏
据媒体报道,一位外来务工人员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到一家耐克专卖店买衣服,却遭遇了店员毫不掩饰的歧视。外来务工人员穿着朴素,从进店开始,店员就一脸藐视。当事人9岁的小儿子手上本已拿着两件挑好的衣服,一名女店员却一把从孩子手中抢走衣服,重新挂到衣架上。为了维护孩子的尊严,孩子妈妈与对方发生肢体冲突。
外来务工人员拨打了服务热线反映在这家专卖店的遭遇,事发后第6天,才接到耐克公司方面的致歉电话。
说起来,这只是一桩“小事”。之所以说它是“小事”,是因为生活中类似的场景绝不是孤例,先敬罗裳后敬人,千百年来都是某些人的嘴脸,对此人们几乎已接近麻木。
在耐克店里上班的职员,也许口袋里比外来务工人员是多了几个铜板,但由此建立的优越感无疑是肤浅可笑的。且不说童叟无欺是一个成熟的经济体应有的德行,店员显然不明白,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按照店员逻辑,以财富的多寡形成相应的鄙视链,她自认处于鄙视链上游,那是以外来务工人员为参照;而常识告诉我们,在这条病态的鄙视链中,店员自身也不会处于多高的位置。
欺负外来务工人员这一幕,说到底,还是企业文化出了问题。商家以追逐最大利润为诉求,店员先入为主地认为外来务工人员买不起、无利可图,便迅速收起了一切“如沐春风”“宾至如归”的伪装和伪善,直接从孩子手中抢走了衣服。
我们正面临着共同富裕的时代命题。要通过三次分配,带动外来务工人员共同富裕;同时共同富裕不仅指向物质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像内心苍白、精神贫瘠的耐克店员,我们也得帮她一把,让她的内心温润一些、人性一些。(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谢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