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程行欢 实习生 叶倩琳
一不小心点了链接“被购买”保险产品,之后又反复被扣费……最近,刘先生遇上了这样一档子烦心事。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刘先生的遭遇并非个案,网络上隐藏的诱导购买、“低价”购买、自动续费等保险销售猫腻已成为普遍现象。日前,银保监会对这些乱象进行了专项整治。
误点链接被投保 连续四月被扣费
今年5月份开始,刘先生陆续收到莫名其妙的微信扣款通知。通知称,他购买了一份保险产品叫“全民医保2020版”,扣费是286元,购买商户的名称为“悟空保”。
“我偶尔会在网上购买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但确实没有印象买过保险。”刘先生表示,他并没有购买过该保险产品,很可能是在网购时不小心点了某个链接产生的消费。于是,他进行了投诉。
“发起投诉后,扣掉的费用马上被退了回来。”然而,让刘先生没想到的是,第二个月又产生了相同的扣费,他再次投诉要求退款又是秒退,第三个月这样的情况竟然再次上演,如此反复了四个月。
随后,记者联系到“悟空保”的客服。客服回复称,这份保单于今年4月13日晚投保,7月13日退保。当记者问及为何退保后又进行了扣费,对方回复是“系统异常导致”。至于为什么明明没有买,却产生了扣费,对方回复称“应该是从广告入口点击投保的,但保单真实有效,可以通过悟空保公众号查看保单。”
刘先生表示,他不能接受“悟空保”的保险推销方式。在他看来,因为没看清楚或者操作不当误点而“被投保”的人,肯定不止自己一个。
领取福利变投保 表面优惠实是坑
“悟空保”是什么?天眼查显示,这是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
“这家保险经纪公司在北京,我们两年前与这家公司有合作,他的主要运营主体是安润国际保险经纪(北京)有限公司。”一位保险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进入“悟空保”官网,网站首页上的“企业使命让保险不再买错、买贵”宣传语很醒目。介绍显示,该公司于2005年成立,在国内有7家省级分公司,经营保险代销、风险咨询等服务。当前与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平洋、泰康人寿等40多家保险公司达成合作。
记者试图联系“悟空保”公司负责人,就误导购买链接等问题进行采访,未获得回应。
记者登录“悟空保”小程序看到,首次登录界面上推荐的是一款首月1元的600万医疗险,只要点击首次领取,就会出现简单的投保页面,需要消费者填写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和验证码。完成这些步骤后,其实已经完成了投保。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已阅读并同意《保险条款》《健康告知》《特别约定》《投保须知》”这些投保前的重要消费者权益条款上,均被提前勾选默认。接下来的完成步骤不是“投保”二字,而是“立即领取”。也就是说,如果消费者填完资料,不仔细看选项,点“立即领取”,即完成了所有的投保步骤。而且,很多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不是领取一份1元的保险,而是每个月都会进行扣费的一年期医疗险。
退保退款成难题 消费者频频投诉
记者梳理有关报道发现,除了购物链接,在口罩售卖机、扫码骑车、租借充电宝等场景中,被“悟空保”投保的消费者不在少数。消费者普遍表示,自己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误导投保“首月1元”的保险产品,此后每月被固定扣费一百至两百多元不等。而要求退保退款时,却遭遇退款难或收取手续费等问题。
在多个社交平台上搜索“悟空保”,能看到消费者的大量投诉。比如在百度贴吧,“怎么取消悟空保在微信上扣钱”“不小心激活悟空保怎么解除”等搜索排在前列。而在新浪旗下的投诉平台上,记者输入“悟空保”,看到关于“悟空保”的投诉有3098条,投诉最多的一类原因是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扣费。
“购买保险必须体现购买者本人的意愿。”广东保险行业内资深人士表示,随着技术的进步,购买保险的方式越来越方便,很多年轻人喜欢网上购买。互联网保险在销售页面上,必须提示到位,或者设置一些方式让消费者强制阅读条款。在勾选选项上,也要由消费者本人勾选,而不是替消费者默认。每一步要确认是消费者本人的意愿。否则很可能涉嫌诱导购买。
监管部门重拳出击整治乱象
实际上,很多互联网平台在销售保险产品时,会以首月0元或者1元来吸引关注,设置多层链接“隐藏”重要信息迷惑消费者。去年12月,银保监会消保局曾就“首月0元”等营销行为,点名通报了四家机构,分别是安心财险、轻松保经纪、津投经纪和保多多经纪。这些机构存在着“首月0元”“首月0.1元”等不实宣传(实际是将首月保费均摊至后期保费),或首月多收保费等问题,涉嫌违反《保险法》相关规定。
今年2月,互联网保险新规落地,强化了行业内的经营管理,并要求企业在6月内完成业务等问题整改。针对行业仍然存在的乱象,监管部门已经开始重拳出击。
记者从一家财险公司获悉,8月5日银保监会向行业下发了《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互联网保险乱象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对销售误导、强制搭售与诱导销售、非法经营等4方面25项问题进行整治。
其中,强制搭售和诱导销售问题中提到,在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过程中,通过默认勾选、捆绑销售等方式,限制消费者自主选择的权利,变相强制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的问题。互联网平台突出宣传“零首付”“低首付”“首月仅为×元”等字样,而未能全面展示保费缴纳整体情况,诱导消费者购买保险;宣称“免费赠送”“免费领取”,实则后续收取客户保费等,均属于诱导消费者购买保险。
“《通知》中所列举的整治内容范围广、类别细,几乎覆盖到了大部分网民遇到的‘消费陷阱’,相信经过整顿后,很多擦边球现象能够得到遏制。”上述人士表示。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视觉中国
责编 | 魏礼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