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唯
8月18日消息,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发布《高等教育“冲一流、 补短板、 强特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 (2021—2025 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新入选广东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建设高校)。至此,广东已经有13所高校入选广东重点建设高校。
新一轮建设启动,47所高校入选
距离2018年开始首轮“冲补强”建设,已过去三年,新的征程即将开启。本次“冲补强”计划共分为4大版块,分别为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建设高校)、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学科建设高校)、粤东粤西粤北高校振兴计划、特色高校提升计划。
在本轮“冲补强”建设中,原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成功升格为重点建设高校;原粤东粤西粤北高校振兴计划的广东医科大学,原特色高校提升计划的东莞理工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升格为重点学科建设高校。
同时,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增为重点学科建设高校,这也标志着在粤中外合作办学、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外省在粤办学高校全部入选该名单,此举有利于进一步汇聚高等教育优质资源。
特色高校提升计划中,新增深圳技术大学、广东开放大学。
至此,本轮“冲补强”重点建设高校共13所、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共13所、粤东粤西粤北高校振兴计划共8所、特色高校提升计划共13所,合计47所。
《实施方案》提出,在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方面,到2025年,新增1-2所高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12-15所高水平大学进入全国前列;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学科,新增3-5个学科进入世界前列;
粤东粤西粤北高校振兴计划方面,到2025年,实现地市本科高校(校区)全覆盖及高质量建设,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高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增2-3所高校达到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要求;
特色高校提升计划方面,到2025年,高校优势特色更加鲜明,主要办学指标排名在国内同类院校中显著提升,服务特色行业、产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新增1-2所高校达到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要求。打造一批国内一流的特色学科,新增若干学科进入全国前列。
合理扩大理工类专业占比和理工类学生规模
《实施方案》指出,要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冲一流” 高校重点建设一批服务国家需求、原始创新能力强的世界高峰学科专业;“补短板”“强特色”高校重点建设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有效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理工类特色学科专业群,以及具有岭南特色的人文社科类特色学科专业群。
同时,要大力实施一流本科人才培养计划,深入推进新师范、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调整本科人才培养结构,合理扩大理工类专业占比和理工类学生规模。
此外,广东还将重点支持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发展,大力开展专业认证,全面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国内外竞争力。
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完善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科教融合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和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产教融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实施方案》提到,要加强对广东急需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与高端制造、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种业等重点领域的攻关创新,突破一批 “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支撑科技自立自强。同时,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进一步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此外,《实施方案》要求,全面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把教书育人作为高校人才评价的核心内容,着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将研究生招生计划、科研经费、办公实验用房等关键资源向作出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倾斜。
本次各类香港与内地合作办学高校全部入选重点学科建设高校,体现出广东对香港与内地合作办学高校的极大重视。
对此,《实施方案》指出,要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政策优势,加大力度引进境外学术领军人才和拔尖青年人才。加强与境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大力推进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建设,探索开展相互承认特定课程学分的人才联合培养。
支持教师参与国际化培训项目、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实施优秀青年科研人才国际培养计划,支持青年教师海外访学,拓宽教师国际化视野,提高具有境外工作学习经历的教师占比,进一步提升建设高校的国际化水平和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能力。
“冲补强”三年来,广东高校建设成绩斐然
2018年,广东整合了原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省市共建本科高校、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等系列高等教育重大工程的基础上,实施了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分类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 “粤东粤西粤北高校振兴计划” “特色高校提升计划”,旨在着力解决广东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快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首轮“冲补强”于2020年结束。
从2018年到2020年,“冲补强”计划实施三年以来,广东各高校的实力均有显著增长。8月15日,高等教育评价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1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 2021),排名展示了全球领先的1000所研究型大学,中国内地共有157所大学上榜,其中广东共有14所高校进入世界前1000,上榜高校总数全国第3。
中山大学成为广东首个入围全球百强的高校,位居第89位。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等进入前300强,广东工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高校也成功进入世界500强。
回望2018年,当时中山大学在ARWU排行榜上,仅仅能够列入前150强,世界500强的广东高校寥寥无几,能够“爬”上榜的广东院校也不过10所而已。
三年来,广东坚持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学科引领、分类指导,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创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强省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科技和智力支撑。
在2018年的“冲补强”实施方案中提到,至“2020年,全省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显著提升,全省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度提高,8-10所高校进入全国百强。”
以最新发布的ARWU 2021为例,广东刚好有10所院校进入全国百强。可以说,广东三年的“冲补强”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