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课题组赴广西民族大学交流研讨
2021-08-18 15:21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重温革命先辈走过的路,潜移默化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教育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日前,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王东风携课题组成员赴广西南宁参加“马克思主义翻译在中国高层论坛暨翻译史课程师资培训研讨会,汇报项目形成的初期成果,并同与会专家就马克思主义翻译相关议题进行深入交流。

王东风教授做大会主旨发言

王东风教授以“《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早期翻译与传播”为题做大会主旨发言。他详细梳理了《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早期翻译与传播情况,并重点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若干关键概念的翻译情况。

他指出,正如有学者所总结的,从翻译片段到全文,从秘密出版到公开发行,《共产党宣言》的不同中译本,不仅影响了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历史伟人,更见证了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屈辱和奋起,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懈追求真理的初心,是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起点。

据悉,外国语学院于2020年秋季学期成立“学生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旨在强化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该院在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开班之时就同时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广东的翻译与传播”研究课题组,20名本硕学生在王东风教授指导下围绕十名华南地区马克思主义传播先驱开展研究工作。

分会场上,课题组成员纷纷汇报研究成果,得到了与会专家的指导和认可。

章慜同学基于对廖仲恺作品的梳理,探究其翻译目的与其作品选材、翻译策略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廖仲恺对于社会主义传播的历史功绩进行了探讨;刘一霏同学从宏观视角出发,通过朱执信翻译作品中采取的主观干预,对朱执信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了探索;彭湘程同学以“社会主义”为纽结点,抽取梁启超论著中的四个维度:思想、经济、政治、社会,考察梁启超“以中解马”的“比附”式译介行为;王巧同学则深入探究杜国庠翻译作品中相关术语使用的演变问题和其意义,进一步肯定杜国庠对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贡献。

王东风教授与参会课题组成员合照

“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是希望让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去学习马克思主义,重温革命先辈走过的路,潜移默化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王东风表示,通过此次会议交流,学生们进一步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的翻译与传播的理论水平、研究方法和和实践调研能力。(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学校提供
责编 | 刘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