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丽
鉴定对象:《流浪猫鲍勃2:鲍勃的礼物》
上映时间:8月6日
就像很多童话故事的结局,2016年问世的《流浪猫鲍勃》也结束在一人一猫“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然后呢?续集《流浪猫鲍勃2:鲍勃的礼物》多少展现了一点美好之后的残酷。
《流浪猫鲍勃》从某个角度来看,就像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街头艺人詹姆斯贫困、孤独、灰心,摆脱不了毒瘾,前路一片暗淡。有一天,流浪的橘猫鲍勃来到了他的地下室。詹姆斯从它身上感受到了爱、信任和尊严,这束意外的微光成为他改变自己的最初动力。
但爱能解决一切现实问题吗?《流浪猫鲍勃2:鲍勃的礼物》用前半部告诉我们:很遗憾,不能。尽管詹姆斯戒掉毒瘾,努力工作,但他仍然经常付不起伦敦的电费和猫罐头钱。在街上,人人都用笑脸跟鲍勃打招呼,没有人真的关心詹姆斯。事实上,人们也不是真的爱鲍勃,他们只是喜欢看到这只橘猫乖乖陪主人卖艺的稀罕场景而已。
片中有两个小情节对西方发达社会的讽刺颇为到位。一个情节是某政客随手拉过带猫上街的詹姆斯,不由分说往他手里塞了一张纸币,然后揽着他的肩头对记者镜头微笑。当政客扬长而去,詹姆斯打开手里的纸币,发现自己竟然不认识。他去银行兑换,对方告诉他这是阿尔巴尼亚列克,1000元只能换7英镑多一点,而银行规定得10英镑以上才能兑换。另一个细节是詹姆斯与帮助他的社工之间的对话。“真不敢想象,这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城市之一,但那些富人好像看不见我们。”“不,他们看得见,不然你认为他们为什么装栅栏?”
影片的前半部分展现了不少伦敦的冷漠与荒诞。譬如,一个动物保护机构竟然铆足了劲想拆散詹姆斯和他的猫。不过,这毕竟是一部跟宠物相关的暖心电影,因此影片也用杂货店老板讲述的两个寓言故事中和了一下现实的残酷感。
第一个故事,主人公是农夫和老板。农夫每次都把黄油卖给老板,老板则回以面粉、豆子和1公斤的糖。有一天,老板心血来潮称了黄油的分量,发现竟然不足1公斤,大为光火。农夫回答他:因为穷,买不起砝码,所以我每次都是用你的糖来称重……詹姆斯听完这个故事,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做好事就有好报;做坏事……面包上没黄油。”这个寓言实际上对应了影片里的很多细节。譬如詹姆斯曾经帮助过一位摔倒的女士,最后这位女士也帮助了他和更多的穷人。又譬如有个老太太总是给鲍勃织毛衣,后来詹姆斯才知道她在丧夫后全因对鲍勃的喜爱才鼓起勇气走上街头。还有詹姆斯收到的那张鸡肋的纸币,最终他把它塞给了自己最讨厌的人——那个一心想把他和鲍勃拆散的动物保护机构工作人员。
但相比这个说教式的故事,我个人更喜欢第二个寓言——三个行者的故事。故事里,每个人都有两个口袋,一个装着痛苦,一个装着幸福。第一个人把痛苦背在胸前,幸福放在背后,因为痛苦太沉重,他最终没能走下去。第二个人把幸福放在胸前时时炫耀,但背后的痛苦还是慢慢压垮了他。最后一个人也把幸福放在胸口激励自己,但他在背后的口袋上戳了一个洞,他一路走一路丢掉痛苦,最终走到了终点。詹姆斯问杂货店老板:你是第三个人吗?经历过丧子之痛的杂货店老板轻轻一笑:这三个人都是我。
《流浪猫鲍勃2:鲍勃的礼物》的口碑不如第一部《流浪猫鲍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影片后半部转折得相当草率——突然之间,所有好运都向詹姆斯涌来,人们排着队报答他和鲍勃曾经带来的快乐。这种童话式的处理,无疑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影片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性。不过,就冲着“两只口袋”的故事,这片子仍然值得一看。一个令人心碎的巧合:影片的故事原型——鲍勃猫本尊,在该片正式公映之前因车祸去了喵星。这个现实中的惨痛结局再次印证了“两只口袋”的寓意:爱总是与痛苦共存,而我们都要学会在破碎的生活里寻找继续下去的意义。(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
图片 | 剧照
责编 | 邵梓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