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在“人均摄影师”的时代,透过摄影记者的眼,你会看见什么?是对热点新闻的深入观照,是对寻常人生的温情顾盼,还是对一枝一叶的专注凝视?即日起,羊城晚报·羊城派推出《相·见》专栏,从羊晚摄影记者的独家相册里,窥见世相种种。敬请垂注。
文/图/视频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宋金峪
海报设计/陈健怡
它是一棵榕树,生长在广州基立道小学的操场一角,已有几十年了。
一
在广州,榕树是让人习以为常的一种存在。在一年大部分的光景里,处于凝固状态的榕树就像一种日常哲理,属于我们“日用而不自知”的一种常识。
每年春季,榕树落叶的现象非常普遍,“一叶知春”的报道经常见诸报端。孩童在落叶堆间嬉戏打闹,成人则忙于时光留影。春季落叶似乎变成了广州榕树每年的高光时刻,但却鲜有人提及它复绿的美好。
在2017年的春季,我第一次目睹了操场上的这棵榕树,从枯枝到新芽,从新芽到完整复绿的“重生”。这个过程仅持续一周左右。如此迅速的生长,远远超过了我的“常识”范畴,也成为我开始为它拍照的缘起。
在我看来,新芽那种透绿的生命力,才是它每年真正的高光时刻。
二
在我拍摄的这五年里,并不是每一年,基立道小学的师生们都可以目睹这生命更迭的轮回。在疫情肆虐的去年,学校处于停课的状态。有一段时间,满地的落叶都没有人清理。新芽在沉寂中吐露,榕树又一次默默地长回了它原本该有的样子。
在更多的、相当长的时间里,学校的师生们则享受着这份大自然的馈赠。榕树不会带来鲜美的果实,却往往提供了足够大范围的树荫。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老话总是不会过时。
它刚好种植在教学楼的拐角处。经过多年的修剪,它的枝条向教学楼外的操场伸展而出,枝繁叶茂,看起来成为了操场的一部分。
在非常炎热的广州夏季,树荫底下的体育课成了非常固定的风景。列队、仰卧起坐、呼啦圈……这棵南方学校的榕树,为师生们提供了一块精致的庇护所。它很像一个温和不语的老人,安静地照看快乐成长的小朋友们。
操场上榕树下,小学生们来回奔跑的场景,也许是我这五年来拍下最多的场景。下课铃响的那一刻,总会有从课室里飞奔而出的男生女生,汇聚在树下嬉戏。上课铃响的那一刻,总会有奔回课室的男生女生,在榕树下擦肩而过。
三
有一天,我的一位大学同学告诉我,这是她的母校,她小时候也在这棵榕树下跑来跑去。
有一天,我的一位同事询问我,我拍的是不是她女儿学校里的一棵树。虽然我说不是,但她却说这两棵树的感觉真的太像了。
还有更多的人说,想起了自己母校里的那棵树。而这其中也包括我自己。在我那已经被整体翻新的母校里,有那么些留存的稀薄记忆。记忆里的那个我,作为一名值日生,在操场下榕树下,和同学们一起打扫着落叶。
感觉就像我今天拍到的一样。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统筹|郑华如 胡军 纪映云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魏礼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