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高焓 罗仕
一批批蔬菜销往大湾区、村里的板栗和桑芽菜不愁卖、稻田里养虾保底一年增收六七千……
乡村振兴开新局,产业发展是关键。作为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近年来,在广州市番禺区对口帮扶下,梅州市五华县“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风生水起。番禺区是如何以产业为抓手,推动五华县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又是如何将珠三角的人才和资本引到五华助力产业发展的?
打出品牌增强农产品竞争力
“金针菇,9000公斤,检测合格,销往广州……”走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梅州配送中心,一块大屏幕映入眼帘,一条条农产品检测数据不断闪现。
品类、重量、质量、产地、去向……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平台都能查到。从去年8月开始运营以来,累计超过10万吨的梅州农产品从这里销往大湾区。
这一“菜篮子”配送中心是番禺区帮扶五华县激活自身造血功能、振兴发展的项目之一,规划总面积250亩,首期建设面积占地53亩,致力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果蔬直供基地。截至今年7月,已有43家生产基地和2家产品加工企业入驻,运营近一年来,累计销售额达1200万元。
梅州市风行菜篮子产业有限公司是配送中心的运营主体,该公司总经理胡庆伟表示,“菜篮子”的运营体系意在打通农产品市场的上下游,最终形成梅州到大湾区之间稳定的供应链。
以丰顺米粉为例,胡庆伟介绍,今年6月,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梅州配送中心向广州输送了2000多万元的抗疫保供物资,丰顺米粉也在其列。这款用纯米浆而非淀粉做成的米粉米香味十足,原本只在梅州当地售卖的米粉,通过配送中心来到广州,受到老广们的普遍喜爱。7月底,已经对外卖出了将近1万箱。
“能打出消费者认可的品牌,实现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才能真正助农富农、增收增值。”目前,配送中心和五华生长地、五华汉光超顺、五华桃花缘、新一腐竹、福悦南薯粉丝、大昌米等签订了产品采销协议。谈及未来,胡庆伟希望能够通过菜篮子的平台,逐步整合米、柚、高山红薯等梅州优质农产品资源,做大规模、孵化品牌,从而提高梅州农产品的竞争力。
因地制宜
用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竹山村的板栗又糯又香,一年两万多斤是不愁卖的。”望着连片的板栗树,番禺区卫生健康局派驻五华县双华镇竹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王耀强如是说。
竹山村四面环山,耕地面积少。依托油泥土质的种植优势,村里大力发展板栗产业。
2016年5月,工作队引进龙头企业承包板栗树3000多株,集约500多亩土地建立板栗种植基地,并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发展订单农业,由电商平台统一收购、销售,打造品牌效应。
村民掌握了技术,也尝到了甜头:单株板栗树的产量提升近10斤,最高能产出30斤,贫困户每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2018年-2019年,村里又陆续扩种了450多亩板栗树。王耀强说:“在外务工的村民看到希望,愿意回乡了。”
为了照顾生病的父母,村民李仁宗3年前回到竹山村。几年间,家人有了医疗保险,孩子读书有补助,他感叹:“番禺区帮助我很多。”
此前,他在深圳做搬运工,每个月赚4000块,其中3000块寄回家,父母、妻子和两个孩子全靠他的打工收入养活。
回乡之后,除了照管好板栗树,他还在村里的帮助下买了牛。他把在林间河边放牛的视频发到抖音上,总有网友来询价。“今年卖出了20头牛,赚了12万,多年来第一次收入这么高。”
村民和村集体的收入双增长,这是帮扶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共同目标。去年5月,40户贫困户共139人全部脱贫,截至去年底,全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3425元提升到20423元,全村村集体经济收益累计达43.03万元。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的接力棒还在继续传递。
7月初,距离竹山村约50分钟车程的梅林镇迎来了番禺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5名成员。王永锋是番禺区水务局四级调研员,也是工作队队长。来到梅林镇3周,他和队员们已经走访了16个村子和1个居委会,调研镇上的养殖基地和桑芽菜种植基地,为下一步开展产业振兴工作打下基础。他说:“如何巩固脱贫成果、让村民们过上富裕日子是我们的头等大事。”
返乡投资兴业
带领村民一起富
“我是被帮扶干部‘勾’回来的。”在梅林镇福新村,面对着眼前稻虾共作养殖基地,广东省悯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素偌笑着说:“番禺来的帮扶干部对我们五华这么认真,我也要回村带动村民做点实事。”
约10亩的稻虾共作养殖示范基地、约30亩的鲮鱼塘养殖示范基地……悯农公司的种养殖项目已经在梅林镇的三个村落地,还有六七个村正在咨询沟通。公司提供免费的养殖技术指导,并与养殖户签订购销合同,解决销路不畅的问题。从想法萌芽到落地开干,该项目用了不到一个月。
山坳间的这方稻田有些特殊。稻谷四周有约三分之一的面积没有秧苗,实则是挖出了有高低落差的沟,放养罗氏沼虾。稻田一角还有增氧机,让全塘的水流动起来,提高溶氧量,以免塘底发臭。
“这里的虾和番禺用一样的苗种,但是长得更快。”养殖基地负责人季涛指着增氧机说。过去村民单种水稻,效益低,没有外出打工赚得多,所以很多土地撂荒。“在稻虾共作模式下,一亩地能养150斤虾,一年养3轮,仅养虾一年村民最少能多赚六七千块。”
“放虾苗差不多一个月,就从一钱长到了五六钱。”梅林镇福新村书记李巽安望着眼前30多亩撂荒的地,筹划着过几天就仿照示范基地搞稻虾共作,带动村民富裕起来。
同镇的琴口村,几十位村民在琴江边上的桑芽菜地里熟练地摘下菜叶。经过漂洗、漂烫、冷却、风干、冷冻等工序后,这些桑芽菜将走进电商平台或饭店。“过去土地撂荒,草比人高。现在把家里的农业搞好,日子也可以过得很舒服。”曾在深圳工作十多年的宋作佳于前年返乡,如今是五华县敏琴桑芽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致富带头人。
2019年11月,番禺民营企业敏捷集团在琴口村引进了桑芽菜产业帮扶项目。起初,村民心里直打鼓:“桑叶不是蚕吃的吗?”为了打消村民顾虑,合作社先租用250亩土地进行示范化种植。“每亩地一年有500块租金,再加上来车间工作,愿意干活的话一年能拿2万多块,村民们就愿意跟着做了,已经累计带动3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宋作佳介绍。
今年,合作社在敏捷集团的支持下,扩建桑芽菜基地500亩,引进了一体化深加工生产线,日产量从两三千斤跃升到十吨。
在种植之外,合作社希望以农业为主体方向,发展一村一品,做好一、二、三产业融合。目前合作社在和专家合作研发桑叶茶、护肤品等深加工产品,以提升产品附加值,契合消费市场对纯天然产品的需求。
番禺区自2003年起与五华县开展结对帮扶工作。
2013年10月起,番禺区派出三轮工作队到五华开展对口帮扶工作。至2020年底,番禺区共向五华县投入各类对口帮扶资金1.2亿元,主要用于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医疗、民生事业等项目建设。
截至2020年11月,贫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9730.54元(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17187.07元),比2015年末增长1.8倍。贫困户子女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99.84%,落实贫困户子女教育资助1776人;100%全额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791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累计完成危房改造471户。
2020年10月,五华县全部省定贫困村和贫困户退出,所有贫困人口脱贫。
2021年7月初,番禺区6个驻镇帮扶工作队共31人与五华县6个镇(长布、岐岭、华城、转水、梅林、棉洋)进行进驻对接。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