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缸说|连苏东坡都跑起了步,你好意思躺平?
2021-08-07 18:02 羊城晚报•羊城派
老祖宗们搞体育,到底图个啥?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钟传芳

“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这十几天的光景,你有木有守在屏幕前,为咱的奥运健儿们加油鼓劲?

图/视觉中国

延期举办的东京奥运会,灌注了太多关注与期盼。即便现场观众寥寥,但运动员那渴望超越的劲头,依然深深地感染了懒汉小缸我。

在中国古代,竞技体育这件事儿,从来不缺参与者和拥戴者,更不乏小缸这样的吃瓜路人,兴致勃勃地想扒一点八卦,在闭幕之前再增添些许谈资。

图/视觉中国

老祖宗们运动图个啥?

那时候,车马慢,这一天天的,如何消磨时日漫长?

作为一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旅游发烧友……身兼多职的苏东坡对于运动也颇有研究,在致朋友的信件中,他写道:“晨兴疾趋必十里许,气损则缓之,气匀则振之。头足皆热,宣通畅适,久久行之,当自知其妙矣”。

图/视觉中国

苏老对跑步(或者是疾走)的心得体会,不仅精准,还蕴含着他标志性的豁达态度。然而,这么既优雅又养生的姿势,却算不上是古代人的常态。

正所谓今有撸铁,古有举鼎,祖宗们的体育运动,要硬核得多,主要是为上阵杀敌准备的。扛鼎界的代表人物,首推的当然是“霸王举鼎”之王——项羽。此外还有一位,时任秦武王的嬴荡,这哥们力气大,又喜欢举重,已经到了逢人就安利的地步,司马迁评他为:“武王有力好戏。”

电视剧照

秦武王四年,这哥们为了显摆自己的洪荒之力,拉着别人比赛“举鼎”,结果扛起来还没开步,就玩脱手了,导致两眼出血、胫骨折断,当晚抢救无效,年仅23岁。除了举鼎,当时比较暴力的还有拔树(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拔棒(孙悟空拔定海神针)等等极限运动,无不反映出老祖宗们对力量崇拜的浪漫主义色彩。

而由武则天开创的武举考科制度,则更像是古代“运动会”了。参加唐代武举考试,其中一项考核就是“翘关”,要求考生单手握住门栓的一端,双手用力平端起来。而这个门栓,原型就是城门上那个重达百斤的大笨木块。

还有一项叫“提缀石”,可算是简易版的壶铃,还有好几个重量等级,考生必须从地上将其提起来,高度得和膝盖平高,拉到胸口之上就是“王者”……

可见,咱们对力量的考验和追求从古至今都没有变过。

那时候的“足球”很无敌!

不得不说,古时候的运动项目可谓缤纷多彩,西汉时期的七力士画像石,更被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誉为“中国古代的奥林匹克”。而经过平民化改造,很多运动项目都变得越来越接地气。

七力士画像石 图/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官网

像是马球比赛,原来是多名竞争者坐在马上,手拿长柄,以推球入对方球门为胜。后来到了宋元时期,大伙儿就把范围缩小到只有人参与而并不驾马,这种“捶丸”比赛,更类似于现在的高尔夫球。

但论起大众性运动,还是“蹴鞠”来得有群众基础。这种起源于战国、流行于汉代的“实心球”,到了唐代开始成为皮面带球胆的“充气球”。唐代徐坚《初学记》记载:“今蹴鞠曰球戏。古用毛纤结为之。今用皮,以胞为里,嘘气闭而蹴之。”到了宋明时期,鞠的制作工艺进一步提高,已是“熟硝黄革,实料轻裁,密切缝成侵菹,不露线角”,看着和今天的足球没啥区别。

来自淄博足球博物馆的蹴鞠文物 图/视觉中国

不仅球的质量过硬,踢球的人也玩得贼溜。据《蹴鞠谱》,“脚头十万踢”,用脚头就可以踢出十万种动作。不仅如此,当时还有“足球俱乐部”,专业程度很高,连皇帝也带头踢球。

《宋太祖蹴鞠图》画出了赵匡胤和其他几位大臣的踢球场景,据说这位老哥尤其擅长“白打”,可以利用头、肩、背、腹、膝等部位进行高难度运球。

蹴鞠图

也许是因为当时的“足球”太出名,《三朝北盟会编》(卷七十八)记载,靖康之役金国大败宋军后,除了掳走皇帝,还顺手薅走了5名“皇家足球队”队员。如此看来,古时候的所谓“转会”,还是有点又猛又暴力的。

没文化,怎么好意思搞体育

当然了,也不一定要孔武有力才能在体育界混出名堂,只要有才华,到哪里都能发光。

譬如,你要是能写诗——

唐代诗人王建,这样描述当时宫女的“足球比赛”,诗曰:宿妆残粉末明天,总在朝阳花树边。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

唐代鱼玄机写《打球作》:坚固净滑一星流,月杖争敲未拟休。无滞碍时从拨弄,有遮拦处任钩留。不辞宛转长随手,却恐相将不到头。毕竟入门应始了,愿君争取最前筹。

孔老夫子教学育人,百忙中也不忘体育锻炼——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面对他人的质疑,孔子说:“我干什么好呢?是去驾马车呢,还是去射箭呢?我还是驾马车吧!”

河南许昌春秋楼文庙彩绘壁画:孔子教六艺之“礼” 图/视觉中国

而孔夫子说的“射”,则是周朝六艺之一。《礼记·射义》这样记载“射”的意义:“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可见,在文化人眼中,射不射得中靶子,主要是自己道德品性问题。

他们的另一种“体育运动”,是聚一块喝下午茶的时候,在院中摆个壶,比谁能把箭扔进去。这种“投壶”,是当时士大夫宴饮时流行的体育游戏,也是一种礼仪的体现。

两位女士体验投壶 图/视觉中国

《易传》中也写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归根结底,在古代文化传统中,一直是离不开体育的。

只要坚持锻炼,金子总会发光的

体育健儿们在赛场上挥洒汗水,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咱们要肿么发扬这种拼搏精神?

可能是中国史上的第一位养生达人,传说活了130岁的彭祖,自创健身操。后来经过医学大神华佗改良,搞了一套“仿生健身法”,从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那里汲取创作灵感,编排了一组简化版的健身操——“五禽戏”。

五禽戏图/视觉中国

由此,我们走上了“左边跟我一起画个龙,在你右边画一道彩虹”的广场舞之旅……

运动不仅有益身心,还能激发灵感——

宋代诗人、健身达人陆游晚年的时候,喜好长啸(或称呐喊),这种长时间的大喊大叫,不仅能舒展身心,还能增加肺活量,缓解压力。可以想见,陆游一边长啸,一边创作,效果妙不可言,以致一生著诗多达万首。

陆游,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 图/视觉中国

此外,我们还可以向陶渊明的曾祖父、东晋名将陶侃老先生学习学习。

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

《晋书·陶侃传》中记载,陶侃平日无事的时候,常常早上将一百块砖搬到书斋外面,到了晚上又把砖搬回来。有好事者不解,他解释说:“俺要到中原打拼,过于休闲安逸,以后恐怕做不了大事儿。”

图/视觉中国

看看,50多岁的他还这么努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搬砖呢?

虽然此生注定拿不了金牌,但是好好搬砖,起码能把身体锻炼得棒棒哒。与君共勉。

图/视觉中国

参考资料:

1、司文,《如果中国古代也有奥运会》

2、赵艳,《中国体育史学发展历程研究》

3、程良,《中国古代体育文化价值对民族文化复兴的现实意义》

4、张波,《古代中国和希腊体育竞赛历史文化研究》

5、孙铭霞、游晓鹏,《想不到吧,原来古人这么玩体育》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樊美玲